1. 难度:中等 | |
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A. 地方武将统兵导致割据 B. 中央政府有效制约地方 C. 西北边境威胁得到解除 D. 事权分割导致冗官严重
|
2. 难度:中等 | |
(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这表明政府意在 A. 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 B. 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C. 打击豪强增加粮食产量 D. 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
|
3. 难度:中等 | |
余英时先生在分析汉朝历史时表示:“儒家强调政治秩序必须建立在文化秩序的基础之上,因此重‘师’更过于重‘吏”’,“所以强调‘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据此可知,儒家思想提倡 A. 维护封建皇权的独尊地位 B. 创办私塾教育的现实意义 C. 发挥执政者楷模教化作用 D. 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学说
|
4. 难度:中等 | |
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员选拔标准制约教学内容 B.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 科举制形成的价值观念取向 D. 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
5.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文物拍卖市场上展出的某时期的钞票,从中反映出的信息是 A. 中共领导工农革命的开始 B.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开展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D.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
6. 难度:中等 | |
袁昶《乱中日记残稿》“顺(天府)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对材料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A. 修建铁路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B. 近代交通的兴起冲击了传统的就业结构 C. 铁路的发展推动了交通运输的近代化 D. 列强争夺筑路权便于西方国家入侵
|
7. 难度:中等 | |
1902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其中规定高等小学、中学、师范、高等学堂和大学堂毕业生,分别给以附生、贡生、举人、进士等称号,同时,对于科举出身的人,也可相应送入高等小学、中学、高等学堂和仕学馆学习。由此可见 A. 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 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 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 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
8.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D. 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
9. 难度:中等 | |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记载有埃菲比亚军训制度,参加军训的雅典青年,政治、经济和法律权利受到一定限制。他们的誓词中有:“我将永远服从那些合理地进行统治的官员,服从现行法律和将在未来被制定出来的合理法规。”材料反映的实质是古代雅典 A. 民主政治的范围狭窄 B. 对外扩张战争比较频繁 C.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约束 D. 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权利
|
10. 难度:中等 | |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据材料可知 A. 帝国首相控制内阁拥有行政权 B. 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C. 议会的立法权受到皇帝的控制 D. 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
11. 难度:中等 | |
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是因为 A. 新经济政策缓和了和西方的矛盾 B. 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C. 美英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 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
12. 难度:简单 | |
法国人在西方常被视为“异类”,在工业化、全球化浪潮中,始终有意识地守护和保持可能消泯的某些根本性的东西,代表对人类古老的感官价值的执着和迷恋的葡萄酒、服饰、化妆品,成就了“法国制造”极具竞争力的差异化产业和国际品牌。这反映了( ) A.传统产业迟滞了全球化过程B.民族性与全球化可以协调统一 C.法兰西民族具有一定保守性D.全球化推动了发展的多样性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407年,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在无定河以北、黑水以南修筑都城(统万城)。赫连勃勃曾叹曰:“美哉斯阜,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大河以南,未有若此之善者也。”北魏灭夏以后,这里成为牧场,唐初为农业区,唐末以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底沙泛起成流沙。至北宋末,这里已是一片沙漠(今毛乌素沙漠)。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隋至宋初统万城地区人口统计略表
——摘编自《隋书》《旧唐书》《太平换寰宇记》等 材料三19世纪中后期,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疾病的流行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一方面是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要求改善自己的生存现状和生活环境,因此,环境问题引发成为了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一批社会热心人士开始在民间展开各种调查,呼吁政府特别是议会进行干预,解决环境污染和疾病流行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议会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调查,并在了解和掌握了大量材料与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英国通过近100年左右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又恢复了过去的田园风光,过去污染最为严重的泰晤士河也变得水静河清,伦敦也彻底摘掉了“雾都”的帽子,重现蓝天白云,成为环境治理成功的典型。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统万城自建城至北宋末年发展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导致材料一中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英国出现严重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推动英国环境污染治理的有利因素。
|
14. 难度:中等 | |
教科书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启蒙教材,原名《训蒙文》,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材料二《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其中对一些中国原有的名词做了如下解释 电: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申曰电; 雷: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 议:“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注: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提取材料中的主要历史信息并运用唯物史观加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要准确,史论结合。)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元明以来,西藏事务俱是由西藏宗教上层和信奉藏传佛教的蒙古王公以及西藏的大贵族操持。在清朝康熙至乾隆时期,西藏各教派纷争激烈。游牧于青海的蒙古汗王和西藏的地方势力,用各种办法控制西藏的大活佛,以便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巩固所获得的特权。当时,蒙藏地区大活佛圆寂之后,转世灵童主要是由最有名望的跳神巫师“吹冲”来认定。“吹冲”在各种贿赂下,在跳神中,假借神谕,指定的活佛转世灵童大多出自蒙古王公或西藏的大贵族之家,有的甚至还是“吹冲”家族中人。 材料二在西藏实行金瓶掣签制度,源由噶玛噶举红帽系/活佛确朱嘉措叛国,勾引廓尔喀人入侵西藏事件的发生。乾隆皇帝派嘉勇公福康安为大将军,率兵入藏,将廓尔喀兵逐出西藏。为使西藏长治久安,对外不受外人侵扰,对内治理有法可依,乾隆皇帝派人与达赖、班禅的僧俗要员商议,制订出《钦定二十九条章程》,第一条就立下了金瓶掣签制度:大皇帝为求黄教得到兴隆,特赐一金瓶,今后遇到寻认灵童时,邀集四大护法将灵童的名字及出生年月,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于签牌上,放进瓶内,选派真正有学问之活佛,祈祷七日,然后由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正式认定。自清王朝至民国的200多年间,仅西藏一地,就有格鲁、噶举、宁玛三派的39个活佛转世系统70余名活佛通过金瓶掣签认定。 ——整理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瓶掣签制度形成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金瓶掣签制度的影响。
|
16. 难度:困难 |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和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以统治”形式予以瓜分。根据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的委任统治文件,太平洋的德属新几内亚和赤道以南除德属萨摩亚和那卢以外的群岛归属澳大利亚;赤道以北原德属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为日本所得;那卢岛名义上委托于英国,实由澳大利亚统治;萨摩亚分给新西兰。德属西南非洲交给南非联邦;多哥和喀麦隆由英、法共同瓜分;德属东非(坦噶尼喀)归属英国;-干达——布隆迪地区划归比利时。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 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日俄战争)所受侵害的帝俄旧有权利,应予恢复。如:(a)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b)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c)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千岛群岛让与苏俄。 ——摘编自1945年2月《雅尔塔协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则材料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17. 难度:中等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冯桂芬(1809-1874),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早年师从林则徐,后熟读《海国图志》,受林、魏的影响颇深,思想比较开放。1840-1859年,冯桂芬在北京任翰林院编修,有机会了解清最高统治集团内的各种情况,从而对整个封建社会、封建制度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此外,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剧变,对冯桂芬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为躲避战乱,冯桂芬一度避居上海,并写下传世名作《校邠庐抗议》。 在冯桂芬眼里,“西学”囊括了生产技术、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内涵。他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采西学,制洋器,发展军事工业以及其他事业。他对清朝统治也有不满,要求革新内政,并且重视农业生产,倡议在生产中采用机器,以节省人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建议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给予掌握西方技艺者科举待遇。他所设计的试图使中国走向富强的方案,不仅受到了洋务派的礼赞,而且在《校邠庐抗议》出版三十年后仍然受到维新派的高度重视,对清末政治、经济演变的影响很大。 ——摘编自熊月之《冯桂芬评传》等 (1)根据材料归纳概括冯桂芬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冯桂芬及其著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