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五次大周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披)发左衽(前襟向左掩)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孔子主张对内整饬纪纲,对外攘逐夷狄

B. 齐桓公称霸中原维护了周朝的礼乐制度

C.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阻碍了民族融合进程

D. 管仲相齐使齐国率先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学者许倬云指出:为什么前朝的统治者不能得到天命?他们(周人)是这样解释的,因为周人的先王们,……不像晚期商人贵族好酒,也不恤人命。据此可知

A. 商代的灭亡是由于统治者不敬天命

B. 周代统治者比前代更注重道德修养

C. 周人用道德观念解释皇权获取的合法性

D. 周人对天的崇拜和对祖先崇拜合二为一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孟子提出“人人皆可为尧舜,但不只要其心,更要有其行。”王阳明的思想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郡守县令,民之师帅”    B.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 “公其是非于学校”    D. “知行合一”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胡适说:康梁变法的时候,只是空洞地吸收外国文化,不知道紧要的是什么,学堂是造就人才的地方,学堂不能代替考试的制度;用学校代替考试,是盲目的改革。结果造成中国二十五年来用人行政没有客观的、公开的用人标准。该观点

A. 正确分析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B. 认为戊戌变法的缺陷是废除科举制度

C. 批评戊戌变法把学校和考试合二为一    D. 关注的是人才选拔和使用制度的改革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帝国主义列强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但1912年5月后,英美等列强承认中华民国政府。1915年10月后,英法意等国联合干涉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3月23日,袁世凯废止洪宪年号,恢复民国年号。材料说明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迫使列强改变对华态度

B. 国民政府的正统性依赖于帝国主义的承认

C. 列强积极支持中国人民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 列强的出发点在于维护其在华的根本利益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京广播电台播出一条爆炸性新闻:“皇军最老的王牌第5师团在山西北部山岳地带遭中国军队的突然袭击,一名高级军官阵亡……”据此分析,材料中“中国军队的突然袭击”最有可能是

A. 台儿庄大捷    B. 武汉会战    C. 长城保卫战    D. 平型关大捷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这里也发生这么一个问题,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还是只有几分想,没有十分想呢?你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这一论述

A. 强调必须优先发展国防工业    B. 表明中国已研制成功原子弹

C. 力图避免苏联工业化的弯路    D. 落实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僭主”是指那些没有合法权力而进行统治的人。公元前7世纪,希腊各城邦由“僭主”统治,他们一般都是贵族出身,通过支持民众的要求而获得拥护,从而夺得个人权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僭主”忠实维护工商业者利益    B. 梭伦是“僭主”政治的典型代表

C. “僭主”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独裁统治    D. “僭主”政治促进了直接民主制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召开。联邦党人认为多数人的民主容易出现暴政,他们倾向于精英治国,主张扩大中央政府权力;“反联邦党人”则认为暴政的来源是中央政府和政冶精英,他们主张建立一个贴近民众的政府,扩大州权,极力缩小中央政府的权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制宪会议代表主张维护联邦制

B. 制宪会议代表主张推翻英国暴政

C. 美国联邦制的确立是中央与地方相互让渡权力的结果

D. 美国为缓和中央和地方矛盾,设立了参议院和众议院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尼古位·布哈林曾经被誉为苏共“党内头号思想家”,他所钟爱的原则是“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而不是消费者为经济存在”。与布哈林思想相符合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    B.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 新经济政策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与另外一个改革极其相似:一、两大方案都是为应对令人痛苦的危机;二、两大方案部是来自国家上层领导进行的;三、都遭到保守派与激进派的强烈反对;最后,因为战争“另外一个改革”被挽救,不幸的是,却没有战争挽救戈尔巴乔夫的困境。“另外一个改革”发生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97年12月,塞缪尔·亨廷顿曾指出:当今东亚社会,正在发展……越来越伸张自己的文化价值,并拒绝那些由西方“强加”给他们的文化价值。作者意在说明

A. 世界文明应具有多元性    B.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明的一体化

C. 东亚社会引领世界发展    D. 冷战局势下意识形态的对抗趋缓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从最初就存在着认知上的矛盾。在白人定居者创业和梦想的时候,有色人种却遭受着一个为自由的扩张而自豪的新兴国度的征服与剥削。在把曾经推动了新世界的发现及早期岁月的美国梦写成法律的时候,18世纪70年代与英国决裂并建立新国家的英国移民们发现,奴隶制是个棘手的东西,但并非无法克服。美国梦是关于自由和繁荣的梦想,但也是关于逃避和再创造的梦想。

——美国《时代周刊》

材料二世界各国成立宪法最先的就算是美国……美国的人民自从宪法颁行之后,几乎众口一词说美国的宪法是世界中最好的。就是英国政治家也说:自有世界以来,只有美国的三权宪法是一种完全的宪法……由兄弟研究的结果,觉得美国宪法里头,不完备的地方还是很多,而且流弊也很不少……兄弟想起从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位教授叫做喜斯罗,他著了一本书,叫做《自由》。他说宪法的三权是不够用的,要主张四权,那四权的意思,就是要把国会中的“弹劾权”拿出来独立,用“弹劾权”同“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作为四权分立……美国的宪法不完全,他们便有人要想方法去补救,不过那种补救的方法还是不完备……我们中国有个古法,那个古法就是考试。

——摘编自孙中山《五权宪法》(190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岁月的美国梦写成法律”中“法律”的内容,并对材料中“逃避”和“再创造”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五权宪法”提出的背景,并进行评价。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民族—国家历史之演进,有其生力焉,亦有其病态焉。生力者,即其民族与国家历史所推进之根本动力也。病态者,即其历史演进途中所时时不免遭遇之顿挫与波折也。人类历史之演进,常如曲线形之波浪,而不能成一直线以前向。

——钱穆《国史大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相关知识,围绕“历史演进中的生力”或“历史演进途中所时时不免遭遇之顿挫与波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在中日两国近代化过程中,“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作为一种思想纲领,都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成为后起的东方民族在近现代化的进程中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关系的基本主张。他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但是,以之为指导的中日改革在当时的结果却大相径庭的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昔彼得(彼得大帝)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康有为政论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和魂洋才”和“中体西用”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归纳康有为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我们离开安理会后,美国被牵连进了对朝鲜的军事干涉,败坏了自己的军事威信和道义威望。现在没有哪个正直的人还会怀疑,美国在朝鲜扮演暴虐者和侵略者的角色,在军事方面它并不像宣传的那样强大。此时,很清楚,美国现在被从欧洲引到了远东。这从世界力量平衡的角度看是否对我们有利呢?当然是。

——斯大林书信

材料二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所作所为……正如人民日报说:“美国帝国主义者围绕中国,他们布下长蛇阵形成封锁;北起南朝鲜。它延伸到日本、琉球群岛、台湾和菲律宾,止于越南”。”……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领导人考虑到了自身承担的责任,把抗美援朝看作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尽的国际义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要不要出兵朝鲜时,毛泽东说“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选择出兵的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斯大林的战略意图。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贝多芬(1770-1827年)是世界音乐史上伟大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的创作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贝多芬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祖父是宫廷乐队长,父亲是宫廷歌手,11岁时开始跟随当地一个剧团的乐长奈费学习音乐创作,作为启蒙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奈费蔑视权贵,向往平等自由的思想对贝多芬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来贝多芬来到维也纳,师从海顿、阿布莱兹贝格等人,以他精湛的钢琴技艺和杰出的创作才能逐渐受到上流社会的承认和青睐,1803-1816年,贝多芬为法国人民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伟大气魄和革命精神所鼓舞,创作了《第三交响曲》,以表现他对革命的向往。晚年的贝多芬虽然深受耳聋所带来的痛苦折磨,但仍然以饱满的激情继续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摘编自《从文化背景看贝多芬的音乐与人生》

(1)根据材料,概括贝多芬成为一代名家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贝多芬的历史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