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3月份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压轴

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官员选任方面完全是熟悉文史法律的“文吏”。汉初,训练有素的文吏仍然占据着政治机构的主导地位。武、宣之时,文吏依然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主要命脉,而儒生已经从文化方面向整个社会开始渗透,文吏和儒生形成了对峙局面。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贵族政治到文人政治    D. 黄老之术到霸王道杂之

 

详细信息
2. 难度:压轴

宋代开封府官员赵孚上奏,认为庄宅买卖中屡屡出现诉讼纠纷缘由在于“衷私妄写文契”,建议朝廷下令“集庄宅行人,众定割移,典卖文契各一本,立为榜样。违者论如法”。该建议得到宋太宗的批准。宋徽宗崇宁三年干脆下令“印卖田宅契书,并从官司印卖”。这表明宋代

A. 开始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B. 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官方契约

C. 力图对物业交易进行国家干预    D. 政府出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

 

详细信息
3. 难度:压轴

《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这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    B. 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

C. 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详细信息
4. 难度:压轴

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中期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912—1939年

473

0

77

396

 

这反映该地

A. 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自然经济逐渐趋于解体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并发展    D. 经济近代化的趋势日益显著

 

详细信息
5. 难度:压轴

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是中国国家体制近代化的开端。”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应是清末

A. 设置总理衙门,开展外交活动    B. 开办新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

C. 设立资政院,筹建责任内阁    D. 倡导商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

 

详细信息
6. 难度:压轴

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

A. 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

B. 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C.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D. 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该文发布的背景是

A. 中共“二大”制定出民主革命纲领    B.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 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D.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下图是国民政府发行的金圆券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国民政府

A. 发行法币,统一全国货币    B. 刺激经济发展,进行货币改革

C. 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D. 得到了美国大量经济军事援助

 

详细信息
9. 难度:压轴

1950年11月,陈云在第二次全国财经会议上提出:“经济建设的投资,要规定这样一条原则:对直接与战争有关的军工投资,对财政收入直接有帮助的投资,对稳定市场有密切关系的投资,这三者应该予以满足。除此以外,应加以削减。”当时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是

A.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化的经济模式    B. 旧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杂的国际环境    D. 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

 

详细信息
10. 难度:压轴

雅典的公民以政治为本,家庭、财富、亲朋、各社会团体,皆居其下。梭伦立法改革甚至规定不关心政治的人将丧失公民权。为了达到法定出席人数,雅典的公民就经常被警奴用浸过湿漆的鞭子赶往公民大会会场。这些情况从侧面反映出

A. 频繁政治活动导致公民厌恶    B. 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公民平等

C. 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D. 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

 

详细信息
11. 难度:压轴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

A. 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

B. 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

C.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

D. 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工作职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全球化使美国的劳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B. 全球化造成全球就业秩序出现混乱局面

C. 全球性就业统筹协调机构已经建立起来

D. 全球化使各国劳工就业面临着激烈竞争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压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暴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

——【意】杰奥瓦尼·阿锐基《漫长的20世纪》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美国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了战争的严重创伤,各国均致力于医治战争的创伤,重建本国的经济。在恢复本国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各国都面临着国际经济关系中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是在金融方面,重建国际货币制度,维持各国间的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二是在国际投资方面,创立处理长期国际投资问题的国际组织;其三是在贸易方面,重建国际贸易秩序,扭转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性贸易政策,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摘编自豆丁网

材料三下图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30年代大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呈现出什么状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二战后“面临着国际经济关系中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并简要说明其积极意义。

 

详细信息
14. 难度:压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当代历史学家彭慕兰,他把公元1350—1850之间500年,称为“漫长的16世纪”,是“世界经济”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转化的过程,亚洲(中国)由“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和“创生者”,逐步走向衰落的过程。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韩毓海将世界的“大转变”解释为500年中持续的缓慢过程,中国与欧洲社会结构和国家能力的不同,是促成这种“大转变”的主要原因。

——LeslieHook《远东经济评论》2007年第4期

阅读材料,围绕材料自行拟定一个论题(或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或提炼的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或提炼的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初,赋役的征派仍以地亩、人丁为依据。由于官僚豪绅隐匿土田,特别是随着地权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丁役或丁役货币化的丁银便成为广大贫民的沉重负担,不断引发百姓逃亡,直接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了稳定税收,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丁银。并且规定,人丁缺额,以本户新添者抵补;不足,以亲戚丁多者或同甲粮多之丁补之。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官吏与豪绅互相勾结,挪移逃避,造成多丁不承、少丁多承的不均衡现象,无法保证丁银收入的稳定。到雍正时,采取“摊丁入亩”的征收丁银办法,把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的丁银,以与具体丁户相脱离的方式全部摊入田赋银中征收,称为“地丁制”,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

——摘编自朱绍候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清朝实行“摊丁入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摊丁入亩”有哪些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16. 难度:压轴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两伊战争是指1980年至1988年爆发的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从宗教上来说,两国居民分属伊斯兰教两大派系,即什叶派和逊尼派。什叶派在伊朗占多数,而控制伊拉克的则是逊尼派,他们把教派之争带入两国间的关系中。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这些矛盾渐趋激化。趁伊朗国内局势动荡,伊朗境内库尔德人的分离主义活动又大大增强,并且得到伊拉克暗中支持,这就使两国产生了新的不和因素。战争的导火线主要还是两伊间长期未解决的领土争端。1975年3月两国曾经谈判签署了《阿尔及尔协议》,力图解决边界纠纷。自1979年起,伊拉克便公开要求废除这一协定。从此两伊边界小规模冲突便频频发生。1980年9月17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正式宣布废除1975年的边界协定。伊朗则于次日声明反对。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

——摘编自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下卷)》

材料二两伊战争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的最典型范例。当时自吹的世界军事强国,动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先进武器(化学武器都用上了)如F14、F4、幻影战斗机,飞毛腿导弹等。战争打了8年,死伤百万人,最后掐得筋疲力尽,民不聊生,谁也奈何不得,差点经济崩溃亡国,最后停战了事。

——《一战后最惨烈的战争:8年两伊战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伊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两伊战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潘恩抵美后,北美事件逐步走向武装抗英的高潮。但是,当时的北美人并来下决心独立。“国王仁慈,议会暴虐”的看法不仅在民间,甚至在军队中都很普遍。1774年9月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宣言犹在宣称完全忠于王室,依附大不列颠。……可是战争却在每天每夜、每时每刻地进行着,因此就出现了一个十分奇特的局面:战争在持续,但战争的前景却模糊不清。可以这样说,这时的北美大陆只有战争,没有革命。战争是在潘恩的《常识》发表以后,才获得近代意义的公民内容和划时代的历史地位的。1776年1月10日,潘思在罗什等人的鼓动下,匿名发表他那篇惊骇世俗的小册子。在这本不过50页的小册子中,他宣称这些真理如常识一样自然可信:

1.“乔治三世只不过是大不列颠皇家畜牲”,他是北美事件的首恶之源。英国王室并不神圣,因为据英伦三岛征服史记载,英王的“始祖是某一伙不逞之徒中的作恶多端的魁首”。

2.“和解与毁灭密切相关”,“独立才是唯一的出路”。“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本身”,“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

3.独立之后,实行共和政体,而不是恢复英国留下的制度。“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推翻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人民”。“只要我们能够把一个国家的政权形式,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立的政体留给后代,花任何代价来换取都是便宜的”。

——摘编自朱学勤《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独立思想启蒙者潘恩》

(1)根据材料,概括潘恩《常识》发表的背景和主要主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潘恩的《常识》对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