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型时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有人说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是历史的倒退。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社会转型,历史进步 B. 私有制产生的结果 C. 政治专制,历史倒退 D. 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
2. 难度:中等 | |
樊树志说:“国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叫做“立家”。这表明分封制 A. 分土分民 B. 维系亲情 C. 家国情怀 D. 贵族专权
|
3. 难度:中等 | |
周代“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为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家国—体有利于维系统治 B. 家国异体实情具有离心力 C. 宗族观念根植于民众心里 D. 贵族政治不利于中央集权
|
4. 难度:中等 | |
《乐记》说:“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则材料对“乐”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礼相异乐相同 B. 体现等级差异 C. 维系社会团结 D. 注重道德教化
|
5. 难度:中等 | |
春秋时代的列国争霸战争产生了一系列的霸主,霸主制度为中国维持了相当程度的秩序,避免了无中心(中央)后的大混乱。这一现象 A. 反映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 B. 说明春秋时霸主制取代了分封制 C. 说明春秋无义战的观点有失偏颇 D. 表明春秋时期社会大动荡的结束
|
6. 难度:中等 | |
皇位世袭是皇帝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但历史上不断出现骚乱、争议、政变、兵变、谋杀、篡位等现象,这些现象 A. 表明嫡长子继承制无以为继 B. 体现皇帝制度中皇权至高无上 C. 反映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 D. 说明宗法制因君权过重受冲击
|
7. 难度:中等 | |
秦朝时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宮廷御马;……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物……这反映了九卿 A. 职权细化,各负其责 B. 服务皇室,君权至上 C. 政务繁杂,中央集权 D. 官员众多,权力分化
|
8. 难度:中等 | |
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与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积蓄出威胁中央政府和分裂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会导致 A. 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 B. 重视内部忧患而忽视外部侵扰 C. 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 D. 重视国家统一而忽视民族发展
|
9. 难度:中等 | |
《资治通鉴唐记》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说明 A. 唐朝矛盾错综复杂,难以决断 B. 权力部门相互掣肘,效率较低 C. 决策程序过于死板,制约皇权 D. 政治制度弊端严重,决策艰难
|
10. 难度:中等 | |
北宋的号令总是以皇帝的诏敕文书方式传递,肯定要经皇帝批准才行,可是……“凡制敕所处,必自宰相”。这说明 A. 君主与宰相共治天下 B. 宰相制度制约君权 C. 君权与相权矛盾加剧 D. 君权为主相权为辅
|
11. 难度:中等 | |
李治安教授认为:“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双重性是指既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 B. 在职能和权力行使方面既中央集权,同时又体现出地方分权 C. 对行省的有效监督及行省内部分权制衡,避免行省过于专权 D. 在权力结构上实行集体领导与民主集中制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
12. 难度:中等 | |
明太祖朱元璋曾祷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于宮门里,可后来明代政治最坏时,司礼监太监却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其根本原因在于 A. 政治腐败 B. 宦官专权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
|
13. 难度:中等 | |
针对军机处的“有官无吏”现象,淸赵翼说:“枢廷义取慎密,有官而无吏。”也有学者对此指出:“始密且速矣。”军机处名义上虽然有官,但实质上除了皇帝,其他人全都是吏,是真正的“有吏无官”。对军机处的“有官无吏”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便于严格保密 ②利于提高效率 ③加强君主专制 ④其实是有吏无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
14. 难度:中等 | |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秦、汉、元、淸这四个朝代的制度或机构中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是 ①郡县制 ②郡国并行制 ③行省制度 ④军机处 A. ①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15. 难度:中等 | |
中国的商鞅变法和雅典的克利斯提尼改革都曾出现过奴隶主贵族遭到打击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新兴力量发展壮大的结果 B. 奴隶主贵族失去统治地位 C. 都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 D. 都是生产关系的根本改变
|
16. 难度:中等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这反映了 A. 旧氏族贵族专权导致城邦危机 B. 中产阶级要求推翻贵族统治 C. 社会变化导致民主政治的萌芽 D. 农民主要诉求是政治自由化
|
17. 难度:中等 | |
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②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
18. 难度:中等 | |
古罗马时期,随着社会发展,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后来,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这体现在罗马法的制定过程中 A. 通过贵族的妥协让步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B. 通过平民的不断斗争来保障平民的利益 C. 适度调整公民内部关系来稳定社会秩序 D. 借助频繁的领土扩张来维护帝国的统治
|
19. 难度:中等 | |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指出,人民是指“聚合在一起并且基于他们对法的合意和对公共利益的一致性而转化为社会的大众”。其意在强调 A. 民主是法律的保障 B. 法律就是社会契约 C. 法要体现公共意志 D. 平等是自然法核心
|
20. 难度:中等 | |
有人把中国唐朝专制主义下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联邦制度下的三权分立进行比较,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 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的称号 B. 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归属 C. 两者都体现了中央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 两者都体现了专制主义,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
21. 难度:中等 | |
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徳在评价1787年宪法时说:—帮“有才干的资本家投机商”,“成功地哄编一般的老百姓去接受一个旨在有利于少数显贵而设计的政体”。这反映 A. 宪法的制定过程是不民主的 B. 宪法的内容是用来限制民主的 C. 宪法的通过符合贵族的利益 D. 宪法维护权贵利益具反民主性
|
22.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 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 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 确立了联邦民主共和政体 D. 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
|
23. 难度:中等 | |
近代以来法国共产生了16部宪法,其中在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近70年一直未改变,这反映了 A. 启蒙运动使法国思想极其活跃 B. 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力量多元 C. 法兰西共和之路历程非常艰难 D. 外国干涉频繁打断民主化进程
|
24. 难度:中等 | |
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体现了 A. 联邦制原则 B. 议会中心原则 C. 共和制原则 D. 公正平等原则
|
25. 难度:中等 | |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美国通过《1787宪法》、德国通过《徳意志帝国宪法》、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A. 法制化 B. 渐进性 C. 普选制 D. 普世性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民主政治中,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主要职能是立法,但雅典有“违宪立法起诉制”,任何公民可以对其认为提出违宪的法律的人和制宪法律本身提出起诉,交给陪审法庭审判。……公民大会每年对高级官员实行十次信任投票;卸任检查,如发现官员贪污受贿,则送交法庭裁决,依法严办有罪者,并处以十倍罚金;陶片流放法。……伯利克里时期,行政权能指导立法、司法工作的展开,在制定变革的重大关头,行政权力成为国家权力的中枢。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历史信息。 样料二在对建社会里,政治采取的是一个专制和集权的结构,其中最主要的集权就是皇权。那么在皇权下又怎么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呢?^ (2)结合中国古代相关史实论证皇权下如何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并简要评价。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人类古典文明在形成过程中,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某个人类共同体的经济生活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影响到其社会政治及精神生活。中国黄河流域,平原土地丰饶,农业发达,实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希腊多山、近海,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中国先秦时期形成王权专制政体;古希腊的雅典则建立起城邦公民政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东西方政治体制”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分、逻辑合理)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同的专业立场对“光荣革命”有不同角度的解读。大众的版本是:信本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上台后大肆扩张天主教的势力,迫害清教徒,与信奉天主教的法国结盟。而以清教徒为主体的英国资产阶級和新贵族集团则扶植不信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之女玛丽和她丈夫荷兰执政王威廉联合执政。托克维尔在历史研究著作中,把英国人的性格和理性能力等都带进了分析要素。美国的诺贝尔径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教授则分析了英国“光荣革命”背后的商业背景,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各国国王都通过增税、贷款、卖爵位、印币和征用,在有限的疆土上不断扩大王权的经济力量……政治家和法律学者则再上溯至1215年英国国王约翰不得不订立的《大宪章》,这是封建贵族与王室的政治权力契约,法律规则高于国王个人意志成为社会共识。“光荣革命”后,新国王不得不与支持他们上台的英国资产阶级代表的议会签署了《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 材料二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尔波尔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尔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1721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意指他们地位在各大臣中在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尔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于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民主政治上发生的变化。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民主政治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