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某老师授课内容的一部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标号 ②处应填写的国家是 A. 俄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法国
|
2. 难度:简单 | |
如果1914年以100计,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则为389.7,达32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德、奥、匈等盟国输出为0.68,为115.9万美元。上述情况说明在参战前美国 ①放弃中立主义政策 ②奉行国家利益优先战略 ③已倾向协约国 ④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
3. 难度:中等 | |
“在德国人看来,……凡尔赛条约是苛刻的勒令。”这是因为“条约”要求德国 ①承担战争罪责 ②偿付巨额赔款 ③放弃全部海外殖民地 ④割萨尔区给法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4. 难度:中等 | |
“休斯先生(注:美国代表)在35分钟内击沉的军舰,要比全世界的海军将领几个世纪中所击沉的军舰还要多。”与这段话相对应的条约最可能是 A. 《巴黎和约》 B. 《四国条约》 C. 《五国条约》 D. 《九国公约》
|
5. 难度:中等 | |||||||||||||||||
读下表。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因素有 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
①“大萧条”的出现 ②希特勒的煽动性宣传 ③德国人的民族情绪 ④国会长期受纳粹党控制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
6. 难度:简单 | |
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 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 B.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C. 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 D. 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
|
7.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 B. 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C. 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 D. 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
|
8. 难度:简单 | |
2008年在安徽蚌埠出土了春秋时期圆口镂空龙耳罍,“罍”(léi)是我国古代一种酒器,流行于商周时期。《礼记》中说“庙堂之上,罍尊在阼(zuo,东阶),牺尊在西。”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对“罍”作如下介绍,其中正确的是 A. 反映西周时期小农经济发达 B. 折射了商周时期的礼仪文化 C. 体现了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 D. 演变为国家政治权力的象征
|
9. 难度:中等 | |
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下图中的“城”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邦”字下边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 A. 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 B. 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 C. 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 D. 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
|
10. 难度:简单 | |
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A. 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B. 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C. 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D. 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
|
11. 难度:简单 | |
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一文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他们都是成功的教育家,但在推行自己的政冶理想上,也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A.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缺乏思辩化和系统性 C.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
12. 难度:简单 | |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 C.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 D.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
13. 难度:中等 | |
现在我们知道的《尚书》、《论语》版本,都是汉初由博士默诵而成。下图是2008年清校友捐赠母校的战国竹简之一,而其中的《金滕》、《顾命》等篇章和《尚书》的内容多有吻合,稍有差异。据此可推断 ①秦始皇焚书使儒家典籍传承有差异 ②秦汉兴替过程短,博士记忆误差小 ③国家统一是文化传承的唯一保障 ④从战国到汉代,文字形意变化较大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14. 难度:中等 | |
下面两图,左图为秦朝政治结构示意图,与下图雅典政治结构示意图相比,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理环境 B. 种族信仰 C. 军事实力 D. 经济基础
|
15. 难度:中等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周以后的秦朝,虽然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帝被推翻时才告终。他强调 A. 中国一直传承秦创制的国家管理制度 B. 皇权专制对于政治统一的重要性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使政权稳定持久 D. 从秦到清中国政治制度缺乏变革
|
16. 难度:中等 | |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 表明英国政府对中国当局存有明显的歧视 B. 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 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 D. 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
|
17. 难度:简单 | |
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曾召开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②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
18. 难度:中等 | |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依法治国方略
|
19. 难度:困难 | |
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这种认识主要基于该宪法 A. 达成了南方黑奴计算人口总数的方案 B. 构建了三权分立的中央政府 C. 调和了大州与小州关于国会席位的矛盾 D. 协调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间的权力分配
|
20. 难度:中等 | |
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A. 人民代表大会 B. 政协会议 C. 民族区域自治 D. 村民自治
|
21. 难度:中等 | |
据《史记》记载,汉代的商业都会在今天河南省的有7个,河北、山东、山西和安徽各2个,陕西、湖北、江苏、广东各1个。这反映出 A. 汉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
22. 难度:中等 | |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廥以赈贫民。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贷假。尚不能相救,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泰中,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这反映出 A. 政府调控是赈灾救灾的保障 B. 开仓放粮是赈灾的根本手段 C. 以富济贫能有效地解决灾情 D. 小农经济无法抵御自然灾害
|
23. 难度:简单 | |
江南土豪从汉魏以来就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他们中就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但迄至梁末,他们并不能“预于南朝大政”,究其原因 A. 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 B. 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 C. 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 D. 九品中正制形成僵化的门阀制度
|
24. 难度:困难 | |
蔡邕《笔论》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据此可知书法是 A. 自然形式之美 B. 自然之美与人之审美的统一 C. 道德精神之美 D. 以“意在笔先”为创作特点
|
25. 难度:中等 | |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孟、仲、季分别指代第一、第二、第三,那么仲夏指的是阴历 A. 五月 B. 六月 C. 七月 D. 八月
|
26.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 A. 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 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 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 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
27. 难度:压轴 | |
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诏曰:“民铸铜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禁之,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宋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 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 B. 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 C. 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 D. 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
|
28. 难度:简单 | |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材料说明 A. 电气技术的革命改变了社会面貌 B. 科学的突破推动电气技术的发展 C. 电气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 D. 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成为历史必然
|
29. 难度:困难 | |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这一观点重在 A. 肯定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合理性 B. 强调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意义 C. 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中世纪规则的突破 D. 强调工业革命对自由主义的促进作用
|
30. 难度:中等 | |
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的推理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 m=900,n=100 B. m=800,n=200 C. m=600,n=400 D. m=400,n=600
|
31. 难度:简单 | |
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局(征收茶税的机构)具详,……十三年统计亏银将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因之交困。”上述材料说明 A.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掠夺的重点发生了转移 B. 中国的出口性农副产业无法掌控自身命运 C. 中国经济未被真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西方列强的侵略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
32. 难度:简单 | |
在英国,自耕农即独立小农直到1750年才消亡。在法国,直到19世纪后半期,小农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在美国,独立的自由小农创造了“美国式”的农业发展道路。这些史实说明 A.农业生产水平影响现代化进程 B.工业革命摧毁了小农经济 C.各国农业经济生产规模均较小 D.资产阶级革命有不彻底性
|
33. 难度:中等 | |
《秦律•均工》规定“新工初工事,一岁半红(功),其后岁赋红(功)与故等。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能先期成学者谒上,上且有以赏之。盈期不成学者,籍书而上内史。”材料说明当时 A. 手工业官营制度开始形成 B. 注重管理手工业者的劳动 C. 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 D. 手工技艺的传承不再封闭
|
34. 难度:简单 | |
下列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以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这种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实业救国”的道路越走越宽 ③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夹缝中求生存 ④这种命运的根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35. 难度:简单 | |
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 A. 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 B. 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 废除了斯大林模式 D. 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
|
36. 难度:中等 | |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一切决定须由枢密院成员即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该法案反映此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不包括 A. 国王“统而不治” B.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C. 司法权独立于王权 D. 枢密院具有行政权
|
37. 难度:中等 | |||||||||||||
读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是 英国议会改革的历史进程表
A. 主要以和平的方式扩大民主 B. 代议制民主呈现渐进性发展 C. 选举权逐步转移到社会下层 D. 男女选民获得同等政治权力
|
38. 难度:简单 | |
一般来说,美国政府是权力执行机关,不是监督机关,它主要受国会和最高法院权力的监督。但美国资产阶级认为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政府在接受监督的同时,还应有自卫能力。这在1787年宪法中表现为 ①总统拥有“立法否决权”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对宪法负责 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 ④总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39. 难度:简单 |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 A. 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B. 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 C.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D. 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
|
40. 难度:简单 | |
如下图漫画所示,1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定革除权倾一时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对此事件最为合理评述是 A. 帝国议会行使了对俾斯麦的弹劾权 B. 威廉二世的决定没有违背帝国宪法 C. 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D. 德意志帝国仍然实行封建君主制
|
41.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 1895年,户部奏请“各省挑精壮三成,其余老弱一概裁撤”。之后,户部又奏请裁减勇营三成。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定武军”(后改称“新建陆军”)、“自强军”、“武毅军”、“湖北护军营”。新军仿照德国陆军编制,按照德国的训练方法训练军队。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大力发展工商实业,以增加税。1896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1897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1896年,总理衙门议奏:“兴学诚自强本计,请由各省督抚酌拟办法,或既就原有书院量加课程,或另建书院肄习专门。”此后,各省创办了不少新式学堂。1897年,经总理衙门议奏后开设经济特科和岁举专科,以满足对国家对变法人才的需求。1898年初,荣禄、高燮曾、胡燏棻分别奏请设立武备特科,所有武场一律改试枪炮。 ——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与戊戌变法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2)材料所述改革介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之间。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指出这次改革对洋务运动有何重大突破,并分析导致改革困难重重的原因。
|
42.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 材料一帝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 请回答: (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存来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则材料?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之洞观点的合理性。
|
4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本题) 材料一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战后提出要建立一支最终能“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所维持的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势均力敌”的海军。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则表示:“英国宁愿耗尽它最后一个金币,也要保持对美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海军优势。”1920年,日本不顾经费缺乏的巨大压力,将海军预算提高到国家支出的1/3,开始实施建立“八八舰队”的计划。 材料二条约签字后,美国国务卿休斯掩不住得意之色,说:“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并指出其本质。 (2)材料二中的条约指的是哪一条约?对美国和中国分别有何影响?
|
44. 难度:中等 | ||||||||||||||||||||||||||||||||||||||||||||||||||||||||||||
战争中的数据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战争的进程和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和建造的船只: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单位:百万吨):
(1)英美著名的海军专家一致认为,德国只要稍多几艘潜艇便能赢得这场战争。材料一中哪个时期的数据最能说明这一点? (2)从材料二中军需品的日生产量看,一战初期的形势有利于同盟国和协约国中的哪一方?为什么? (3)从材料二中1917年的数据与1914年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从这一变化中分析出一战进程中的哪些史实?(一个或多个均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