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压轴 | |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辑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论语》的问世表明 A. 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 B. 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 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 D. 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
|
2. 难度:中等 | |
《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黄老道家重要的巨著。班固称《吕氏春秋》是一部“兼儒墨,介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的旷世奇书。《吕氏春秋》中体现儒家思想的是 A. “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 B. “仁於他物,不仁於人,不得为仁……仁也者,仁乎其类者也。” C.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D. “君也者,处虚素服而无事,故能使众智也。”
|
3. 难度:压轴 | |
《韩非子》中记载,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解围后,他最先奖赏了没有大功的高赫,群臣不服。赵襄子说:“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孔子听到对此十分赞赏,说道:“善赏哉!”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主张 A. 行仁政 B. 法先王 C. 重礼乐 D. 正其名
|
4. 难度:简单 | |
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则常提“理”“气”“性”“太极”等形而上的概念。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 ) A.思辨化的趋向 B.信仰重建的完成 C.普及化的实现 D.伦理纲常的弱化
|
5. 难度:简单 | |
中国传统少儿蒙学读物《教儿经》中有如下训诫:“…… 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无田无地做买卖,开店铺面要寻人……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上述引文 A.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 B.据表达方式判断应属于明清时期 C.强调了传统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D.打破了传统中国对“四民”的划分
|
6. 难度:压轴 | |
《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这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 B. 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 C. 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
7. 难度:简单 | |
在文人眼中,书画同源,明代徐渭的《风鸳图诗》中“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的诗句。这两句“题画诗”反映出 A. 寄情于画的艺术特色 B. 明代市并生活丰富 C. 现实主义创造手法 D.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
8. 难度:中等 | |
“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
9. 难度:简单 | |
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成立存古学堂,并给清王朝上了《保存国粹疏》,声称当时“道微文敝,世变愈危”,只有“存国粹”才是“息乱源”的最好办法。材料表明张之洞的目的是 A.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自强求富 B.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阻止革命 C.维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引进西学 D.继续维新思想的宣传,预备立宪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武汉出现的时间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中国科技近代化具有地域不平衡性 B. 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 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 D. 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两地的近代化
|
11. 难度:中等 | |
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证明,以下论点中相对客观的是 A. 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B. 李大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C. 《新青年》:“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 D. 陈独秀:“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
12. 难度:简单 | |
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创办《新潮》月刊,提出以下基本目标:一、“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二、“为不平之鸣,兼谈所以因革之方”。1919年5月罗家伦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著名口号。这突出表明( ) A.文化斗争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 B.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前期发挥主力军作用 C.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斗争旗帜 D.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
13. 难度:中等 | |
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 A. 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 B. 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 C. 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 D. 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
|
14. 难度:压轴 | |
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几年后,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1922年,钱玄同在致友人的信中随:“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钱玄同的思想演变表明 A. 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B. 近代中国应以儒学复兴推动救亡 C. 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 D. 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艰难曲折
|
15. 难度:压轴 | |
古希腊的高尔吉亚曾意图为被当时视为引发特洛伊战争的祸首的海伦平反。高尔吉亚认为,海伦走到特洛伊的原因不外乎四者之一:神的驱使、武力、爱情或被言语说服。如果是神的安排,海伦不应被责怪。若是因为武力,则应是施加武力者被怪罪。若是受爱情的影响,罪不在她,因为“如果爱情是神圣,有神的力量,人怎能抗拒?如果爱情是人共有的弱点,这不是罪过,而只是不幸。”最后,若是言语说服她,也不能怪她,因为“言语有能力支配人,能以小成就大,也能止息恐惧、缓和痛楚、营造喜乐、博取同情。”下列观点中与高尔吉亚观点最相近的是 A. 重视美德与知识的关系 B. 不断地认识你自己 C. 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 D. 人是万物的尺度
|
16. 难度:困难 | |
“中世纪晚期的教会学校除了教授神学与拉丁语法,也意识到日益增长的逻辑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培训经院哲学的社会学校里,学生们会聚集在讲师周围,讲师会重点传授推理的重要方法。”这种教育方式 A. 培养了辩证理性的思维方法 B. 巩固了人文主义的统治地位 C.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
|
17. 难度:中等 | |
霍布斯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即自然状态下),每一个人对每一件事物都享有“自然权利”,但是这种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因而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的”。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A. 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其统治才有正当性 B. 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 C. 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反了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 D. 签订契约以后,每个签订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
18. 难度:中等 | |
“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下列符合这一特征的美术作品是 A. 《拿破仑加冕》 B. 《自由引导人民》 C. 《向日葵》 D. 《格尔尼卡》
|
19. 难度:压轴 | |
有学者在谈到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时,说道:“他们热爱情绪或印象,情节或故事,耳闻目睹或具体经历过的事情,浪漫主义促使人们对于陌生而又久远的社会,以及陌生而又久远的历史时代产生新的兴趣。”这反映了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A. 善于寻觅灵魂深处的记忆 B. 追求人文主义的自由思想 C. 注重描写社会底层的心声 D. 主张恢复启蒙时代的理性
|
20. 难度:简单 |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位画家说:“我们正在寻求一种建立在根本法则之上的艺术,一种将治好时代的疯狂症的艺术。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秩序来恢复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平衡。”这表明了当时( ) A. 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B. 西方社会面临精神危机 C. 艺术注重表现社会现实 D. 两极世界格局濒临瓦解
|
21. 难度:困难 | |
美国学者亨廷顿等人坚持“文明冲突论”,坚持以美国和西欧为代表的基督教文明必将与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正教文明、以中国为代表的儒家文明、以阿拉伯国家为代表的伊斯兰文明发生冲突。这种理论 A. 为美、欧等建立霸权提供借口 B. 强调文明应相互吸收而非排斥 C. 鼓吹欧美文化优越论 D. 经济全球化加剧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
22. 难度:简单 | |
看电影吃爆米花是一种纯正的美式习俗,但20世纪20年代美国五大影院在观影时是禁止吃爆米花的,看电影吃爆米花真正流行于30年代,随后风靡全球。这种改变最能说明 A.电影技术的进步带来观影习惯的改变 B.电影艺术呈现出了大众化、商业化趋势 C.大萧条给影院经营造成了巨大经济困难 D.电影从业人员的地位、心理预期得到提升
|
2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时珍(1518——1593年),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食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历经27个寒暑……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达尔文对《本草纲目》赞不绝口,称它是“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 材料二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年),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进化论被恩格斯成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时珍科学研究的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草纲目》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达尔文科学理论产生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达尔文与李时珍科技成果的时代特点。
|
2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解读材料,围绕“清政府与西学”提炼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25. 难度:压轴 |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日俄战争后已存在的大国意识开始随之急剧膨胀,日本人对亚洲的优越感及指导者意识更是越发浓厚。当时鉴于欧洲战场的惨状,预感西方文明即将走向没落的人比比皆是,认为东洋文明绝不劣于西洋文明。“一战”使“落后”地区各民族获得民族独立的良机,日本对殖民地的支配以及对中国大陆的膨胀也开始在理论上陷入困境。在一战的影响之下,趁着世界秩序的混乱,日本社会中以自我为中心试图构筑新地域秩序的构想开始大为盛行。小寺谦吉是此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亚洲主义者,他主张中日“应相互提携、相互扶助,为亚洲乃至全体有色人种,理应与白人展开对抗”。日本向中国提供智识,中国向日本提供物资。日对中施加军事援护,中国应在日本“指导”下实施改造,教育和文字语言上要采用“日本假名文字”等。小寺的大亚洲主义虽然在表面上主张中日两国的相互团结依存,但实际上却否认中国的地位,宣扬日本以“调和文明”来改造中国。 ——摘编自刘峰《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日本亚洲主义的理论与行动》 (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亚洲主义盛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寺谦吉亚洲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