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高三月考试卷(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

A. 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    B. 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

C. 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D. 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

A. 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B. 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

C. 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D. 司法制度己经近代化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两者的分歧在于

A. 世界本原之争    B. 治学方法之争    C. 理气关系之争    D. 道统思想之争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276年云南行中书省政权机构设置于昆明后,逐渐形成以滇池地区为重心、以国家组织的屯田为主要形式的云南开发格局。明朝建立后,在30万军队入滇的基础上实行了卫所制。卫所既是戍边的军事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卫所屯田成为明朝云南农业开发的主体形式。以上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 中央集权制度框架下的经济开发进程

B. 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体系的完备

C. 军屯生产在古代农业体系的主体地位

D. 云南地区农业开发的历史进程

 

详细信息
5. 难度:压轴

下列齐城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B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

C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取得彻底胜利

D

1972年尼克松访华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了

A. 清末新政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梁启超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    D. 梁启超有革命排满倾向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38年3月,《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规定:“组织国民参政机关,团结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之思虑与识见,以利国策之决定与推行;实行以县为单位,改善并健全民众之自卫组织,施以训练,加强其能力。”该纲领的颁布有助于

A. 发动群众实施全民族抗战    B. 限制中共敌后抗战力量

C. 扭转相持阶段的抗战形势    D. 防止乡镇政权结构变动

 

详细信息
8. 难度:压轴

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理性。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对这里的“理性”理解准确的是

A. 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    B. 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理论

C. 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    D. 用数学方法描述物质运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该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 首相有权解散帝国议会    B. 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 联邦议会没有立法权    D. 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压轴

下列表格是1958至1968年,苏联与美国出现以探月活动为标志的“太空竞赛”,比较分析可知美苏

 

苏联

美国

探测器发射数量

31

29

成功率

29%

45%

运载器造成的失败

63%

77%

从计划开始到首次登月的时间

1年

4年

首次登月前尝试的次数

10次

无(首次尝试即获成功)

 

——节选自《深空探测研究》

A. 国家实力势均力敌    B.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 避免直接军事对抗    D. 两极核心地位日益巩固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33年,罗斯福明确指示:黄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白银,都是通货的完美无缺的基础,这就是我决定现在不允许美国持有的任何黄金外流的原因。于是国会决定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此时美国(     )

A. 实行金本位制,改革货币制度    B. 放弃金本位制,消除关税壁垒

C. 刺激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复苏    D. 推行通货紧缩,削减财政开支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曾有媒体以新保守主义来形容她,认为她在位期间(1979—1990年)一连串的改革行动是要将英国带回到亚当斯密时代。下列措施中最有可能是其实施的是(    )

A. 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    B. 重要产业收归国营

C. 使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    D. 扩大失业救济范围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初攻取台湾后,康熙帝本人对台湾并不十分重视,收复台湾意图在消弭海氛,保护闽浙沿海,而不在于对海疆的积极拓展他认为“台湾属海外地方,无甚关系”,只是因为“从未向化,肆行骚扰滨海居民”,故“兴师围剿”,并将台湾视为“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因此,清廷中有人主张“迁其人,弃其地”,也有人提议“弃之,专守澎湖”。但福建总督姚启圣认为“台湾若弃而不守,势必仍作贼巢……台湾广土众民,户口数十万,岁出钱粮似乎足资一镇一线之用。”靖海侯施琅也认为:“此地原为红毛住处,无时不在涎贪……若为红毛所有……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虞”。

鸦片战争后,“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亦重。”台湾的战略位置及丰富的物产资源,使它成为列强觊觎的目标。两江总督李宗羲认为“台湾形势雄胜。与福州、厦门相为犄角,东南俯瞰吕宋等,西南遥制越南、暹罗、缅甸、新力口坡,北遏日本之路,东阻泰西之往来,实为中国第一门户,此倭人之所以垂涎也……如得干略大员假以便宜,俾之辑和民兼用西人机器,采取煤、铁山木之利……自开制造之局,自练防海之师,为沿海各省之声援,绝东西各国之窥伺,此中国防海之要略也。”丁日昌也认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清末甲午战败割台时,光绪皇帝甚至哀叹“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海防的需要使得台湾的战略价值上升,台湾成为中国海防线上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刘耀《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初统治阶层对台湾战略地位的认识,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统治阶层对台湾战略地位认识的变化,并简述其历史影响。

 

详细信息
14. 难度:压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新闻史大事年表

第一条

1833年8月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于广州。德国传教士马礼逊主编。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近代化中文报刊。

第二条

1872年4月

英国人美查等主办的《申报》(别称《申江新报》)在上海创刊。

第三条

1895年8月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出版的第一个报刊《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

第四条

1905年11月

《民报》在东京创刊。其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第五条

1931年12月

《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办,这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

第六条

1941年5月

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它是由《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后出版的。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二条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所拟主题与信息解读一致)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I: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东汉的户籍什伍制度已大大松弛,个体小农大量减少,征兵制难以继续推行,军队的兵源除了战时临时性征兵之外,主要靠募兵维持。东汉各地屯兵多来自招募。东汉政府招募士兵的费用,称为“赏募钱”或“赏直”,实际上相当于雇佣士卒的工资。东汉对少数民族往往也采用招募的办法。东汉少数民族兵称“荑兵”,是军队中的常员,战事结束后也不遣散,编在军队中领受“牢直”、“廪赐”,成为一种常备的雇佣兵。……东汉末,刺史、牧、守不仅可以私自募兵,而且其募领之兵往往变成私人部曲(军队编制及家兵之称),士卒父子相袭,成为世兵。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兵制改革的内容并随明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汉募兵制的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压轴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32年l月21日,国际联盟成立了以李顿为团长,美国麦考益、法国克劳德、德国希尼、意大利马岛柯迪为成员,中国顾维钧、日本吉田为顾问的调查团。调查团于3月14日到达上海,4月21日齐集沈阳。先后在沈阳、长春、吉林、哈尔滨等城市进行了45天的调查,克服了日方的种种阻拦,从不同途径收集到各界投送的书函1550余件。6月4日调查团离开东北。10月2日,同时在南京、东京、日内瓦公布了《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报告书承认东北三省为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否认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合法自卫”,确认伪满洲国是日本违背东北人民意愿而强力炮制的工具,但同时又主张在东北三省建立一种受外国保护的高度自治的特殊制度,企图以国际共管取代日本独占,因而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国民政府对报纸所报道事件持何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该事件造成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联调查团报告书》中对当时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及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对国联的处理方法作简要评价。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明末清初,明廷重臣洪承畴兵败被俘,初宁死守节,经清太宗反复劝降后降清。以下是对他的不同评价:

材料一我朝开创之初,明末诸臣望风归附,如洪承畴……不可胜计。盖开创大一统之规模,自不得不加以录用,以靖人心,而明顺逆。……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功勋谅之于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之于死后。今惟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变节)臣传一门。

——(清)《贰臣传表》乾隆上谕

材料二承畴负时誉久,生平疵行,亦少概见,一旦变节,殊出意外。吾人若舍民族国家之观念而论断之,似属人之常情,惟当君主专制时代,则不免遗贰臣之羞耳……运筹策划,经略四方,篼理机要,创制规模者,如范文程、洪承畴、金之俊、冯铨辈,虽以汉人投效,行节有亏,史书所载,黜之贰臣;然经营勤劳,亦不失为开国之良辅。

——(民国)萧一山《清代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乾隆皇帝、萧一山对洪承畴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历史评价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