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 重农抑商 B. 强调制度与秩序 C. 厚古薄今 D. 重视道德与人伦
|
2.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 隶书 B. 小篆 C. 楷书 D. 行书
|
3. 难度:简单 | |
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 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C. 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 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
4. 难度:简单 | |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
5. 难度:简单 | |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
6. 难度:中等 | |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 D.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
7. 难度:简单 | |
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A. 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 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 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 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
8. 难度:中等 | |
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才,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 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 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 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
9.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A.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B.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C. 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D. 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
10.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 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 B. 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 C. 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D. 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
|
11.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据此可知 A. 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 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 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 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
12. 难度:简单 | |
德国19世纪中期仍处于分裂状态.促成德国实现统一的人物是 A. 马丁·路德 B. 俾斯麦 C. 加尔文 D. 歌德
|
13. 难度:中等 | |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A. 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 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 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 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
14. 难度:中等 |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 A. 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 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 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 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
15. 难度:简单 | |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 立法服从于政治 B. 行政服从于司法 C. 从人治走向法治 D.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
16. 难度:中等 | |
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A. 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 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
17. 难度:中等 | |
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 A. 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 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 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 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
18. 难度:简单 | |
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A. 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 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 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
19. 难度:简单 | |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A. 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 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 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 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
20. 难度:简单 | |
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A. 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 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台 C. 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 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
21. 难度:中等 | |
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 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 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 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 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
22. 难度:简单 | |
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A. 缓解了人口压力 B. 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 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 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
23. 难度:简单 | |
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 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 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
24. 难度:简单 | |
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 A.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 “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 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 D. 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
25. 难度:简单 | |
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 A. 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 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
26. 难度:简单 |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明洪武五年(1372),琉球遣使“入朝”,明朝赐以“《大统历》及文绮、陶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从此,琉球接受明廷封赐,派子弟到北京及南京的学校学习,新王继位必请明廷册封,使用明朝皇帝年号。明朝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史往来”。江西饶州人朱复曾在琉球任重要官职达40余年。 琉球“一岁常再贡三贡”,随贡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员众。成化十一年(1475),明廷“定令二年一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此后数十年中,琉球不断请求增加朝贡次数。明嘉靖后期,倭寇袭扰琉球。琉球“遣兵邀击,太歼之”。此后,琉球“外御强邻,内修贡不绝”。万历四十四年(1616),日本试图进犯鸡笼山(今台湾),琉球“遣使以闻,(明朝廷)诏海上警备”。 ——据《明史·琉球传》 (1)根据材料,概括琉球与明朝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析琉球与明朝贸易的特点。
|
27. 难度:中等 |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28. 难度:中等 |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81年,美国政府采取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1982年,美苏开始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但因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中止。1985年,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1988年底,美苏达成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初步协议。 1991年7月,历经9年谈判,美苏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1/3,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 ——据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影响。
|
29.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还,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影响。
|
30. 难度:中等 |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甲午战前,中国出现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郑观应认为,君民公主之国“育才于书院,论证与书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格,难臻富强”。陈炽指出,君民共主之国“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所以强兵富国、纵横四海之根源也”。主张君民共主的思想家们都将设议院作为基本条件,尽管如何“防效外洋设议院有不同方案,但多强调在君主之下设立。议员由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议事和“通上下之情,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君民共主”主张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君民共主”思潮。
|
31. 难度:中等 |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诺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国际联盟大会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大会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大会的成员国一致通过;行政院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代表组成,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行政院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行政院会议的理事国一致通过,如发生盟约所禁止的战争时,行政院可就制裁提出建议。 ——摘编自于琳琦《国际联盟的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宗旨的共同之处。 (2)与联合国相比较,国际联盟在组织和表决程序方面存在哪些缺陷使其宗旨难以实现?
|
32. 难度:困难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立宪政治,以代表国民公意为准则,而最适于运用此制者,则莫如政党政治。政党政治与责任内阁是联为—体的。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 (政党)贯彻国利民福之蕲向,进而组织政府,则成志同道合之政党内阁,以其所信之政见,举而措之裕如,退而在野,则使他党执政,而己处于监督之地,相摩相荡,而政治乃日有向上之机。 ——摘编自宋教仁《国民党宣言》《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民国初年宋教仁关于政党政治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教仁政党政治活动的作用。
|
33. 难度:困难 |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清的发展,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最集中于博平岭的东西两坡,该地区山峦起伏,地势陡峭,可耕地少,野兽出没,盗匪横行。 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如五凤楼,平面形式为“三堂两横”式,中轴线上为“三堂”,即下堂(门厅)、中堂(祭祀及客厅)和后堂(尊长住所)。一楼之内—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最高长辈具有绝对权威,同楼人有着“同居共财”的传统,共同享有楼内公共财产。许多土楼内还专设学堂,族人中有取得秀才以上科场功名者,都在祠堂前竖石笔一对,以示褒扬。 ——摘编自林嘉书《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福建土楼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楼所体现的宗族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