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 土地过度集中 B. 有田者无力可耕 C. 小农户个体经营 D. 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
2. 难度:简单 |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
3. 难度:简单 | |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租佃关系的盛行 C. 土地的高度集中 D. 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
4. 难度:中等 | |
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 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 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 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
5. 难度:简单 | |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 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 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 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 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
6. 难度:中等 | |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秦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远销亚洲、欧洲 B. 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 明清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对外销售瓷器 D. 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
7. 难度:中等 | |
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 不事生产 B. 不尊儒术 C. 不敬宗族 D. 不纳租税
|
8. 难度:简单 | |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 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 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 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 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A. “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 “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 “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 “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
10. 难度:中等 | |
张謇评论某人时说:“……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A. 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 B. 洋务派的李鸿章 C. 维新派的康有为 D. 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
11. 难度:中等 | |
1872年,“机器缫丝(厂)创于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以其交洋人也”。材料中的缫丝厂属于 A. 外商企业 B.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 民营手工业
|
12. 难度:中等 | |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 A. 工业化的实现 B. 发展资本主义 C. 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富强 D. 实现民主政治
|
13. 难度:中等 | |
下图概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应补充的是 对东方黄金和物产的渴望→天主教会希望传播天主教→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A. 《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的广为流传 B. 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 C. 西欧人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D. 西欧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
14. 难度:简单 | |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材料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A. 引起了商业革命 B. 引起了价格革命 C. 开始了殖民扩张 D. 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
15. 难度:中等 | |
培根说:“通过在我们时代已开始习以为常的远距离的航海和旅行,人们已揭露和发现了自然界中许多可使哲学得到新的光亮的事物。”这反映了 A. 培根的思想闪耀着理性主义光辉 B. 地理大发现推动了科学发展 C. 科学发展是思想解放的根本动力 D.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文明交流
|
16. 难度:中等 | |
《近代英国史》记载:“英荷战争开始后,英国由于工业比较发达,可以应付战争所引起的暂时的损失,而荷兰的商业经营在战争时期却受到很大的破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实力强大 B. 荷兰战败,海外贸易、殖民地丧失殆尽 C. 英国战胜,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D. 是工业对商业的胜利,属海洋霸权之争
|
17. 难度:简单 | |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 拓展殖民地市场 B. 贩卖黑奴 C. 传播基督教思想 D. 输出机器
|
18. 难度:中等 | |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下列选项能最先验证这一趋势的是( ) A.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B. 珍妮纺纱机 C. 发电机 D. 电子计算机
|
19. 难度:中等 | |
“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这种生产组织方式 A. 促进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 B. 推动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C. 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20. 难度:简单 | |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 根本利益的趋同 B. 军事冲突的加剧 C. 国家实力的消长 D. 敌对意识的淡化
|
21. 难度:简单 | |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A. 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 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 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 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22. 难度:简单 | |
如果要给下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A.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 从欧共体到欧盟 C. 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 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
23. 难度:简单 | |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 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
24. 难度:中等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 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 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 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 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
25. 难度:简单 | |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
26. 难度:中等 | |
沉浮欧洲——世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表明近代欧洲处于怎样的国际地位?据材料分析欧洲居此地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举;美、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意识的因素是什么?为实现这一梦想,欧洲人有何重大举措? 材料三:下表【表中西欧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均为欧共体(欧盟)成员】 ——数据采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3)据表分析,1952—1999年西欧六国经济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趋势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