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压轴 | |
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A. 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B. 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C. 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 D. 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
|
2. 难度:困难 |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 A. 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B. 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 C. 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D. 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
|
3. 难度:压轴 | |
宋代开封府官员赵孚上奏,认为庄宅买卖中屡屡出现诉讼纠纷缘由在于“衷私妄写文契”,建议朝廷下令“集庄宅行人,众定割移,典卖文契各一本,立为榜样。违者论如法”。该建议得到宋太宗的批准。宋徽宗崇宁三年干脆下令“印卖田宅契书,并从官司印卖”。这表明宋代 A. 开始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 B. 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官方契约 C. 力图对物业交易进行国家干预 D. 政府出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
|
4. 难度:困难 | |
祝大椿原为英国怡和洋行买办,后投资实业,他的公益纱厂“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推广销路,让一部分之股份于英人,改为中英合办”。他因兴办实业,由清政府赏给二品顶戴。张謇是甲午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他创办大生纱厂,依仗清政府的扶植,取得了“二十年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由此可知 A. 清政府实现了从重农抑商到重商主义的转变 B. 外国资本主义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 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 D. 政府政策在民族工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5. 难度:困难 | |
抗战以前,西南地区的工矿企业只占全国总数的的6.03%,资本与工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04%和7.34%;到l944年,西南地区的工矿企业数量占整个国统区的88.63%,资本与工人数分别占93.52%和85.61%。这一变化的历史作用是 A. 改变中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现象 B. 改变地方经济分割的现象 C. 改变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D. 建立起独立的西部工业体系
|
6. 难度:困难 | |
从1957年到1978年,中国农村的一个生产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却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 生产自主权扩大刺激了农业生产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重大作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生产积极性 D. 取消农业税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
|
7. 难度:压轴 | |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中写道:“‘什么农民协会,砍脑壳会,莫害人!’富农中态度恶劣的这样说。……中农呢?他们锅里有米煮,没有人半夜里敲门来讨账。独自皱着眉头在那里想:‘农民协会果然立得起来吗?’……而他们(贫农)中间有很多人,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他们有什么不进农会?”。这段话意图是 A. 应该按照经济地位的不同区别对待农民 B. 经济地位的不同导致农民革命态度不同 C. 农民阶级不如工人阶级有坚定革命信念 D. 争取贫农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重要保障
|
8. 难度:中等 |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提到:“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过这并不表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从思想角度看,材料中“革新与发展”不包括 A.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B. “其欲即天之理,其理即人之欲” C.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 D. “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徳修而万民化”
|
9. 难度:中等 | |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公民大会)的权力”“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这些规定 A. 激化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B. 调整了旧有习惯法的适用范围 C. 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 D. 强调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
10. 难度:中等 | |
1816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1870年后各工业国都采取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用类似方法,马克、法郎、美元也可以在世界市场流通,随时兑换。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这可以说明 A. 资本输出减弱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B. 西方国家仪靠金融手段即可控制世界市场 C. 英镑等同黄金起到协调各国贸易的作用 D. 金融体系在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显著
|
11. 难度:困难 | |
十月革命以后的40多年间,苏联工业基本按照“民族”“国防”等原则布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经济地理领域学者主张“工业布局原则只能作为工业布局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政府逐渐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上。这一变化反映苏联 A. 国际关系影响工业布局 B. 国际安全的危机基本解除 C. 开始重视工业发展规律 D. 试图彻底改革斯大林模式
|
12. 难度:困难 | |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2016年6月,英国公投382个投票区计票最终结果显示,51.9%的民众选择支持脱离欧盟;48.1%的民众投票反对英国脱离欧盟。这说明 A. 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B. 欧洲一体化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 C. 英国民众希望控制英国外交事务 D.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南京官府构建的水利体系,大致由湖泊河流、城墙水关和沿江提圩等构成。城外积蓄大小河流水而成赤山湖和后湖,且都通过秦淮河与长江相连。进城后,秦淮河分为两支,“皆与城外各河脉络贯通,既便客货往来,兼资居民汲饮”,在水患来临时……又是不可或缺的排涝通道.为保障城内居民用水和控制城内外水位,城墙的某些地段建设有进出水关,用闸板控制启闭,依靠它们调配拉制出入城水流。此外,南京沿江分布着大量面积不一的圩田,为阻止江河入侵,保障农业生产和人身财产的安全……后因南京官府缺乏中央拔款、秦淮河淤塞、外湖逐渐被填为圩田、水关失修等原因,至道光年间,南京多次出现内涝…… ——选编自徐智《清代南京水患治理研究》 材料二1898年,德国通过《胶澳租界条约》强租青岛,其中在青岛划分华人区和德国人区两片分别进行城市建设;城市水利方面,德国人区给排水网系统采用环状配水方式,灵活调节城市用水量。且下水管道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防止了重复建设.城市污水处理方面,设置不同的雨水和污水地下管道,分流管理雨水和污水,先将污水汇集于市内的污水处理站,经过简单过滤处理后,用泵直接输进到海中。当时,德国殖民者在青岛沿海建立了多座污水处理站,有些污水站至今仍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发挥作用。华人区则采用雨污水合流制,并处在污水排泄的通道。 ——选编自谭文婧《德占时期靑岛城市规划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南京城市水利系统设计思路,说明其与清代社会特征的联系。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德占时期靑岛城市水利建设的特点,比较清代南京及德占时期靑岛城市水利建设的区别。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 ——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等 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人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隋文帝即位之初就废除了北周时代从《周官》抄袭来的那一套古老的制度,命苏威等综合汉魏以来历朝的官制,制定新的制度。在朝廷分设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朝廷的五省中,秘书省职掌较闲,内侍省全是宦官,并不重要。政权所寄,全在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尚书省事无不总,是一个执行各种政令的机构。门下省置纳言二人。内史省置内史令二人。三省长官共同定令立法,参决军国大政,担任宰相的职务。 在地方,隋初沿袭前代的州、郡、县三级制,但当时南北各地均置侨州。郡、县,“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因为造成“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情形。开皇三年隋文帝根据杨尚希等的建议,废除郡级机构,并省州县,载减冗官。对于地方各级官吏,统由尚书省的吏部负责选任,所谓“大小之官,悉由吏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时行政制度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时行政制度改革的作用。
|
16.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62年10月27日,肯尼迪总统宣布实行“封锁”禁止舰船将进攻性武器运往古巴,并要求苏联撤走战略性导弹。但是,他没有要求取消卡斯特罗政权,也没有要求拆除古巴的防御性导弹。当开往古巴的苏联船只改变航线时,当美国确信苏联油船未带进攻性武器而允许它继续前进时,很明显,这两个国家都不想打仗。最后,10月28日,赫鲁晓夫宣布,他已下令将苏联导弹撤出古巴。 材料二1963年8月5日,美国、英国和苏联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实验条约》,这一条约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欢迎,它们也都签署了这一条约,1968年初,包括美国和苏联在内的许多国家签署了防止核扩散条约。该条约规定,签约的核国家不得向非核国家提供核武器,禁止签约的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这一条约于1970年3月5日开始生效,到这时已有47个国家签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国际背景,概括美苏两国应对该危机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应对危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
17. 难度:中等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陈绍宽(1889年10月7日~1969年7月30日),前国民党陆军、海军一级上将。1917年中国对德、奥宣战后,陈绍宽奉命直接参加英国的潜艇部队,与敌激战于大洋深处。他连续参加了3场海战,感触颇深。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让中国海军拥有航母。1928年,陈绍宽担任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兼海军署署长,于当年年底给国民政府上了一个呈文。在呈文中,他首次提出要花2000万元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他的提议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1929年1月的全国编遣会议上与其他提议一起被否决。……担任海军部长后,陈绍宽在所有的海军建设规划中,都将航母的建造作为海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蒋介石始终没有在海军建设上投入足够的经费。除蒋介石以外,国民党内部还有少数人出于派系斗争的需要,也反对建设强大的海军。抗日战争中,日军的空中肆虐让陈绍宽进一步看到了航空母舰的作用……抗战胜利后,正当陈绍宽雄心勃勃地准备实现建造航母的计划时,内战的阴云开始笼罩中国大地。1946年6月,大规模的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海军被卷入内战中,陈绍宽的强海军梦随之破灭,航母梦也自然烟消云散。中国人第一次拥有航母的努力就此结束。 ——摘编自《海军漫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绍宽提出建造航母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绍宽航母梦破灭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