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下列图示的工具或技术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创制和应用的,其中开始出现于隋唐时期的是 A. 耧车 B. 筒车 C. 犁耕法 D. 翻车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史料描述都江堰的是 A. “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 B.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C.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D.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
3. 难度:简单 | |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 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B. 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 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D. 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
4.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这项发明 A. 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 B. 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 C. 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 D. 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
|
5. 难度:中等 | |
唐朝元稹《估客乐》:“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则行。出门求伙伴,入户辞父兄……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诗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可以说明唐朝 A. 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已经完成 C. 长安作为商业中心地位下降 D. 各民族地区间经济交流频繁
|
6. 难度:中等 | |
明代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材料说明 A. 明朝农产品商业化程度较高 B. 明朝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C. 明朝农业以专门化生产为主 D. 明朝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
7. 难度:中等 | |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A. 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B. 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C. 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D. 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
8.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发生最可能的原因是 A. 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B. 通俗文化的盛行和平民识字率的提高 C. 江南人口大量外迁导致性别比例失衡 D. 家庭棉纺织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
9. 难度:中等 | |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 A. 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 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 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 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
10. 难度:中等 | |
15世纪“欧洲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的主要原因是 A. 当时他们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 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C.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 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
11. 难度:简单 | |
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 A. 迪亚士的远航 B. 达伽马的远航 C. 哥伦布的远航 D. 麦哲伦的远航
|
12. 难度:中等 | |
16一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命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 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 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D. 工业革命的进行
|
13. 难度:简单 | |
在争夺殖民霸主的过程中,英国打败了下列哪三个国家,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A. 西班牙、法国、葡萄牙 B. 荷兰、德国、法国 C. 西班牙、荷兰、美国 D. 西班牙、荷兰、法国
|
14. 难度:简单 |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
15. 难度:简单 | |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侯,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 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B.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D. 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
16. 难度:中等 |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A. 英国和中国 B. 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 C. 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D. 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
|
17. 难度:简单 | |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开始于 A. 20世纪末期 B. 19世纪中期 C. 19世纪初期 D. 18世纪晚期
|
18. 难度:中等 | |
李鸿章曾指出:“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洋务运动 A. 同心协力,精益求精 B. 富国强兵,谋求发展 C. 重用人才,创办企业 D. 改革政治,融入世界
|
19. 难度:简单 | |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等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 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C. 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 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
20.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 迹”。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A. 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B. 民族工业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 C.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 军阀割据混战
|
21. 难度:简单 | |
“传奇品质,百年张裕”,成立于1892年由爱国侨领张弼士投资兴办的张裕葡萄酒厂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当初他选择在19世纪末投资创业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C. 为了抵制外商企业 D. 政府的鼓励与推动
|
22. 难度:中等 | |
1948年8月,某人写到:“沪上抢购之风,日益如织,所有日用百货各店抢购一空……本公司半日之间货已购空,”导致此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 日本侵略导致社会经济崩溃 B. 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C. 美国加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官僚资本的压迫和捐税负担
|
23.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1976年与1966年相比各种生产资料年产量增长率统计表,由此表信息可以推知 A. “文革”没有影响经济的发展 B. 国家仍然重点扶持军事工业 C. 工业的发展比例出现了失调 D. “文革”中生产资料仍有增长
|
24. 难度:中等 | |
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是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 ④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
25. 难度:简单 | |
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理解正确的是,它 A. 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 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C. 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 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
26. 难度:中等 | |
1983年,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对“超过规定雇请多个帮工”采取“不宣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的“三不”政策,“因势利导,使之向不同形式的合作经济发展”。这说明当时 A. 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B. 继续稳定发展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D. 以市场调节为主要的经济手段
|
27. 难度:中等 |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28. 难度:中等 | |
“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A. 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B. 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C.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D. 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
29. 难度:简单 |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客观条件是 ①靠近港澳,华侨多 ②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③资源比较丰富 ④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30. 难度:简单 | |
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改革措施直接得益于此次讲话精神的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C. 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 在川粤等省创设经济特区
|
31. 难度:中等 | |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足铁钱,……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年间出现了交子。 材料三(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 ——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牛郎织女传说”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该经济形式有何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3)材料三反映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指出明清时期它发展缓慢的政策因素。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和财富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蒸汽机车和轮船大量出现,英国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收购原材料推销工业品。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当代全球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财富大迁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蒸汽机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