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辽宁省盘锦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内涵之一。下列我国历史上的政治现象与上述文明发展主流趋势不一致的是

A. 秦代三公九卿明确了权力部门的分工

B. 唐代三省六部使相权被分散削弱

C. 宋代“二府三司”使各权力部门相互制约

D. 元代行省制度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古希腊雅典公民尽管在公民大会上可以提出新的议案,或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但是如果他的提议没有通过,就会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性命之虞。这表明

A. 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B. 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C. 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 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但国王依然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法律意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根据所学知识,英国国王扔保留的权力是

A. 筹集税款

B. 干预立法

C. 招募军队

D. 任命大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资政新篇》的一些改革建议大多得到的洪秀全的肯定,如:“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说明

A. 这些改革建议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C. 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 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近代先进事物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有学者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A. 结束专制统治    B. 引发军阀割据

C. 强化中央集权    D. 实现民族独立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09年,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这段话表明该书作者

A. 认为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B. 认可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

C. 高度赞扬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肯定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合理性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下列制度设计中,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论述的是

A.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 村民委员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三个月内,同11个国家建交,8个月后建交国达到17个。此后直到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仅增加了5个,达到22个。除社会主义国家外,还包括5个北欧、中欧国家和5个亚洲邻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

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②朝鲜战争的冲击

③美国推行遏制政策的影响

④“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2000多年前,东起长安(今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是连接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贸易通道。当年高僧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A. 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 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 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 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文史哲》中说:“我国自明代起,棉布即逐步取代麻、丝,成为人民最重要的衣被材料;清中叶,已有每年约三亿匹(按标准土布每匹3.633方码计)商品布的市场,并出口国外。”但在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中,唯独棉纺织业没有出现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古代社会出现这一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 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C. 棉花传人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 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图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是

A. 西方列强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B. 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C.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D. 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期,在近代经济领域亦然——新旧经济成分并存、新的经济因素兴衰更替、经济结构处于渐变当中。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其中引起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动,促进了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而早在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呈现不断扩大趋势,下表中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D. 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广东佛山老伯手写70米族谱长卷,反映了陈氏、旁氏这两个家族近千年的历史变迁,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也进入了其族谱。“女性也进入了其族谱”的原因有

①社会制度的变革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民主政治的进步

④文化教育的普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从1935年开始的第二期“罗斯福新政”,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着重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等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新政成果,同时推动工会建设。其价值在于

A. 确定法治为社会发展的基石

B. 使自己的政策通过立法得以长期推行

C. 稳定资本主义,遏制社会主义

D. 为保障国民生存权转变政府职能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弗里德曼认为,私有企业和个人是其私有财产的所有者,他们比谁都更加关心与其交易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因此,政府的职责范围理应是保护他们的自由以免受到来自大门外的敌人以及来自同胞们的侵犯;保护法律和秩序;保证私人契约的执行;扶持竞争市场,而不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揽。这一经济理论主张

A. 国家放松干预经济    B. 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 完全的自由放任    D. 积极仿效计划经济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庄园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能否有一种近乎统一的全球货币;二是在不可能建立全球货币的情况下,能否保持各主要币种之间的汇率稳定,从而实现近似国际货币的效果。“尽管形式上是多边的,在实际的操作中,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高度集中的。”这里的“高度集中”意味着

A. 美国拥有该体系的主导权

B. 西欧各国仍有最大影响力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D. 该体系的运作背离了经济自由化原则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下表是1955年和1976年美国、西欧、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年份

美国

日本

西欧

1955年

36.3%

2.2%

17.5%

1976年

24.9%

8.1%

21.7%

 

 

A. 50至70年代美国经济逐渐衰退

B. 体现了市场经济模式对日本经济发展的推动

C. 欧洲联合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了冲击

D. 世界经济由50年代美欧两强变为70年代三足鼎立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的口号下,在提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体系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同时,抹煞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性和斗争性。“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则进一步认同了西方的价值观和民主观,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建制和市场经济模式作为苏联盲目模仿和追求的目标。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

A. 改革造成了思想意识的混乱,加剧社会动荡

B. 加盟共和国被赋予过多权力,离心倾向加强

C. 戈尔巴乔夫改革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遭到反对

D. 外部资本主义势力国家对苏联的压制和渗透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除了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外,还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这表明当时

A. 社会分化加剧    B. 礼崩乐坏统治失序

C. 民本思想盛行    D. 诸子学说注重实用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本草纲目》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方法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这一成就

A. 奠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

B. 借助西学东渐的科技成果

C. 体现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

D. 反映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是尺度”,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启蒙思想家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从中可见

A. 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 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C. 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 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诞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牛顿和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有着相似的贡献,这就是

A. 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

B. 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理论

C. 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

D. 用数学方法描述物质运动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汉书·地理志》中的记载,汉朝以黄金与西方国家进行商品交流。在汉朝时期,瓷器和丝绸经常被输出国外,其中由于汉朝的桑蚕养殖业和纺织业的发展,丝织品成为了这个时期主要的输出品。在隋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塞,中原以北的地区经济逐渐衰弱,而岭南各地区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海上运输也逐渐兴盛,宋朝以后,我国通过海运基本形成了丝绸、瓷器、茶叶为主的多元化对外产品出口格局。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贸易很频繁。但从明中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清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经历了短暂的复兴之后,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在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最低谷。这一时期出口的商品主要有茶叶、丝绸、土布和瓷器等,其中茶叶占主导地位。

——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

材料二

2013年,中国外交从战略高度提出一系列新的理念和构想,其中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个战略设想更是举世瞩目。我国提出构建海陆两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绝不是偶然的。海陆两个丝路的构建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恰当的体现形式。

——邢广程《海陆两个丝路:通向世界的战略之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发生是主要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我国现在倡导建设“一带一路”的有利条件。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学者费正清把宋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欧洲汉学家谢和耐、伊懋可,日本东洋史家宫崎市定等人也都对宋代的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事实上,我们的前辈国学大师,始终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严复先生早就指出,宋代对于现代中国人民族性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钱穆先生曾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莫不有变。”陈演恪先生有一段名言:“华夏名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讲,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钱锺书先生也说过:“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宋代在中国历史演进序列中的重要地位,早已被敏锐洞察。时至今日,我们应该以更为开放的态度去认识这一时期的历史。

——邓小南《宋代政治文化面面观》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宋文化与中国文明”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材料一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各个根据地和红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大好形势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被后人誉为“山沟里”的共和国。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第一、二野战纵队,分别由瑞金县的田心、梅坑地区出发,向集结地域开进,长征正式开始。从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也由“山沟里”的共和国变成了“马背上”的共和国。1935年10月到达了陕甘苏区吴起镇,完成了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任务。1937年9月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后一个政府机关“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变更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至此,这一段“马背上"的共和国也成为历史。

——《“马背上”的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年8月31日)

材料二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明确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就是北上抗日,实现民族独立,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它激励着无数的红军战士,不管是如何残酷的战争环境,还是如何恶劣的自然条件,都坚信只要跟党走,就会有前途。每当遇有重大军事行动和战略方针问题,中共中央都及时召开相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有效地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湘江战役后召开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实现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方向的初步调整;扎西会议的召开,彻底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者在中共中央长达4年的统治,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红军长征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中国共产党主张各少数民族有宗教信仰自由,“准许人民信仰菩萨,不愿当喇嘛的允许还俗”。明确宣布:不准擅自进驻喇嘛庙,不准撕毁藏民贴在门上的封门“神符”,不得擅入清真寺,不得损坏回民经典,部队在回民地区不得吃猪肉,等等。在长征中,红军广大指战员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高中华《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从“山沟里”的共和国变成了“马背上”的共和国的原因,并概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红军长征胜利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