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A.批判精神        B.自由观念           C.政治主张            D.公民意识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秦以三晋法家指导政治,汉初黄老学说显示了南方楚文化的影响,而汉武帝时期的儒家独尊,则是东方齐鲁文化的胜利。这说明秦汉时期

A.统治者的偏好决定政策走向         B.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C.忠孝仁义是百家的共同观点         D.帝国的政治文化渐趋定型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南宋的法医著作《洗冤集录》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到了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对此,符合史实的阐释是

A. 民族交流有利于科技文化繁荣

B. 宋元时期处于中国科技巅峰期

C. 理学发展推动科学体系的构建

D. 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这表明黄宗羲

A. 君主权力需要限制    B. 主张推翻君主专制

C. 主张废除宰相制度    D. 主张建立内阁制度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红楼梦》从女娲补天开端,并以佛教的转世观念构造的神话来设置作品的人物与情节,用一僧一道将“宝玉”带入滚滚红尘。由此可见《红楼梦》

A. 宣扬了佛教轮回的思想主旨    B. 吸收了基督教的某些思想

C. 蕴涵着传统文化的多重因素    D. 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八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 “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这表明

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C.“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   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这反映出(   )

A.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B.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

C.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D.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学者皮锡瑞评论明末清初的学术风气为,“一时俊之士,痛矫时文之陋,薄今爱古,弃虚崇实,挽回风气,蟠然一变。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皆负绝人之姿,为举世不为之学”。这反映了明末清初

A. 世俗文学不断兴盛    B. 西学东渐动摇统治思想

C. 理学遭到彻底否定    D. 学风日益崇尚朴素求真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危楼上的盛宴》一书中记载:1884年,张荫桓被清政府任命为太常寺少卿,一群官员攻击他“出身卑微,幼习洋业,故夷情略悉,已为自爱者所鄙”,这说明当时

A.门第的高低仍是官员晋升的主要依据

B.部分士大夫对“洋业”不屑一顾

C.开眼看世界成为一种社会思潮

D.清朝的选官用人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若雷厉风行,三月而规模成,三年而成效著。泰西三百年而强,日本三十年而强,若皇上翻然而全变,吾中国地大人众,三年可成。”上述材料体现了康有为(    )

A.迫切的救亡心情                                B.科学的强国主张

C.理性的皇权意识                                D.盲目的媚外心理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戊戌政变时期有官员上奏说:“近年以来,嗜西学者恐专言西学之难逃指斥也,因诡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学兼通西学乃为全才,此欺人之谈也。”奏折内容表明该官员

A. 赞同“中体西用”的主张    B. 其思想主张极具守旧色彩

C. 主张培养中西兼通的全才    D.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上述文字出自(  )

A.光绪帝变法诏书     B.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C.宣统帝退位诏书      D.陈独秀《敬告青年》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高等师范演讲。他说:“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该讲话说明孙中山

A. 反对封建土地制度    B. 认识到农民受剥削的根源

C. 要求平分地主土地    D. 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在上海等地拆城筑路兴市模式和“总理遗嘱”影响下,1929年无锡地方政府提出拆城筑路计划。无锡国民党县党部认为城墙是封建落后象征,拆城即革命,以建设布新。无锡民众包括工商教育界人物以影响治安、拆让房屋损害市民利益为由主张暂缓拆城。最后拆城计划被迫停止。这一事件反映了(  

A.民生主义实践探索中的问题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遇到阻力

C.私人资本与官僚资本之争激烈

D.无锡近代工商业呈落后状态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54年教育部规定:“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个别地区和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二、三年级原授英语的,可继续授英语,如有俄语师资而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妥善安置者,可改授俄语。”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从语言上构建意识形态

B.为“一五”计划做人才储备

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

D.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心理素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种怀疑、反思批判意识和以具体的经验事实与严谨的逻辑推理代替似是而非的经院思辨,以明晰的自然定律代替神秘的宗教启示的理性主义精神产生了。”此处“科学”的典型代表是    

A.经典力学          B蒸汽机              C量子论       D相对论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亚里士多德把人定义为在本性上“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这句话表明

A. 雅典城邦社会结构复杂    B. 雅典公民具有公共精神

C. 雅典城邦公民道德沦丧    D. 雅典公民具有理性精神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意大利在14世纪初书籍价格极高,用一所房子加一块土地才能购置一本文法书,甚至教皇尼古拉五世未发迹时曾因购书而身负重债。至17世纪,囊中羞涩之士购买心仪书籍已非难事,而佛罗伦萨购书上百册的家庭已超过13.6%。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A.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B. 人文精神的普及

C.资本主义萌芽推动                            D.近代教育的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宗教改革应该说解决了一个困扰过世界大多数文明的难题,那就是怎样处理曾在社会进步中是合理的,但随着时代进步而变得落伍甚至成为障碍的旧传统。材料中的“解决的难题”指的是

A. 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 宣扬俗权至上增进民族意识

C. 旨在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    D. 借助传统文化反对神学束缚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有观点认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革命”色彩,其目的似乎不是解决现实问题,亦非获取功利,而是为了摆脱神学统治,向陈旧的宗教信条宣战。按照这种说法,中世纪末期的科学探索活动(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文主义           B.发挥着一种意识形态的作用

C.成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           D.并未推进知识进步与社会发展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伏尔泰曾说:“上帝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他一劳永逸地为自然立法,然后就袖手旁观,让这些法则按自身的必然规律而起作用,来推动整个世界的运转”。伏尔泰的这一观点

A. 批判了天主教会的封建特权    B. 体现了理性主义思想

C. 倡导了科学为人类服务精神    D. 宣扬了上帝万能理念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世纪,精细描绘人物或景物细节的写实画家在欧美仍然占有很大市场,进入20世纪之后,他们的市场日益缩小。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民众审美观发生了重大变化

B. 资产阶级革命带来社会的动荡

C. 近代科学发展改变艺术创作方式

D. 现代主义艺术更贴近大众生活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战舰波将金号》拍摄于1925年,是苏联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在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当局禁止上映,而在一些秘密放映会上观众对它都表示热烈的赞许。禁映的结果越发增加了各国电影资料馆收藏这部影片的愿望。除了卓别林的作品外,没有一部影片能赶得上这部影片的声誉。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西方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电影市场

B. 西方对苏联的电影技术不屑一顾

C. 电影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工具

D. 电影有时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在西方近现代文化史上,英国某文学家从写印度的故事和关于英国的诗歌转而写作儿童文学,后来又转向描写野生动物、社会讽刺和关于船舶机器以及想象的越洋空中旅行的故事。时人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说:“只有艺术家才能使成人读者对关于动物行为和机器的书读得津津有味。”这一评价反映了当时

A.西方社会精神信仰面临危机

B.进化论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

C.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赞美

D.现实主义文学引发社会共鸣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20世纪,中国戏剧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小戏的崛起都是意味深长的事件,而这一现象无疑使得戏剧的价值体系更趋于平民化.小戏的崛起是在两股相反相成的艺术力量的交汇中呈现出来的.由于社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地区之间日趋开放,交流与沟通也日渐增加,此前在一个相对狭小、相对封闭的区域内流传的地方小戏,有更多机会吸收与汲取大戏的优长特点,甚至直接进入都市,并且大量吸收借鉴了成熟剧种的表演手法与剧目,使之逐渐走向成熟.

——傅瑾《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发展论纲》

材料二小戏从19世纪以来就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强劲势头的艺术平民化趋势,但是从延安时代开始它获得了诸多理论支持,因而更像是一场自觉的变革.1951年中央政府以政务院名义颁发的“五•五指示”明确指出,“中国戏曲种类极为丰富,应普遍地加以采用、改造与发展,鼓励各种戏曲形式的自由竞赛,促成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地方戏尤其是民间小戏,形式较简单活泼,容易反映现代生活,并且也容易为群众接受,应特别加以重视.”1949年成立的新政府总是在种种场合突出强调其“劳动人民”的立场,正是由于各地的小戏被视为与“劳动人民”的情感关系更为紧密,因而较少受到“封建社会统治者”和“反动文人”的毒害,所以应该得到更多重视的艺术样式,兼之有延安时代对秧歌、眉户等小戏成功改造的经验,它们获得了与大戏几乎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

——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戏发展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小戏“获得了与大戏几乎平起平坐的艺术地位”的原因。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统治者制定了一整套法律、伦理道德的原则,用以规范和限制女性的行为……中国古代把“主内”作为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天职……。

——摘编自《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独特贡献》

材料二19世纪末,中产阶级的女性地位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中产阶级女性的主要期待不再是做家务,而是做母亲。书刊杂志和社会舆论都在宣传这样一种观念:母亲应该关心全家人的身心健康……人们也期待着母亲们能够保留传统的美德和保持女性的特点。油画《贝尔利一家》中……作为丈夫和父亲的男人坐在桌子前的椅子上,这暗示着他是与事业和家外的世界相连的;而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站在孩子们中间,则表明她处于“主内”地位。

——《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文化探析》

材料三“口红效应”这一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理论也在海外媒体上不断亮相。所谓“口红效应”是指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尤其是战争期间,政府和传媒都鼓励妇女们涂抹着口红进入工厂或军队,唇间一抹亮丽的红色成了鼓舞士气的法宝。由于大工厂多转产战备物质,各个时装公司纷纷承担起口红生产的任务,这保证了口红在战争期间的供应。美国海军特地开办培训课程,让女兵们学习,如何快速完美地化妆,同时还规定,从军女性的口红颜色必须与她们制服上红色臂章和帽子上红色细绳相搭配。

——《美丽与禁忌:口红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地位和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者社会地位和职责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口红效应”出现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魁奈、狄德罗、爱尔维修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都是“百科全书派”的领导人。他们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道德结合的国家,中国的统治者明白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中国的学说值得所有国家奉为楷模。霍尔巴哈宣称法国要想繁荣必须以儒家的道德代替基督教的道德。

——《2014中国大时局》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和迁就的,这两样孰好孰歹,是另外一个问题,现在不做议论;但或是仍旧用中国的老法子,或是改用西洋的新法子,这个国是,不可不首先决定。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材料三   记得十几年前听老师在讲课中提及,人类未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但中国人的世纪,并不是我们狭窄的民族意识下的中国人统治全世界的想法,而是融合了几千年来不同的地域、不同思想,最后以中华民族文化为精神而成为世界大同的世纪。他说:“那将是一个融合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方法,中国文化的精神的一个新的世界,新的世纪这才是中国人的世纪的真义。”

——侯承业《南怀瑾的理念》P97页,复旦版,1996年。

(1)解释材料一中“政治和道德结合”的含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秉持他们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一在认识上有何共通之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这一思想认识的现实逻辑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