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重庆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出现于(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魏晋时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西周时,“一人砣(踏)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铁犁牛耕的推广    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水利工程的兴建    D. 国家统一的安定环境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井田制开始瓦解    B. 商品经济发展

C. 小农经济兴起    D. 家庭手工业产生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实际的是    

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开辟新航路引起所谓的商业革命,其表现是

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扩大

②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

③市场和贸易扩大

④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 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 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 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或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当他成年的时候,父母的帮扶已经成为他赛场夺冠的羁绊,因为他体格健壮,需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这个比喻可用来形容 ①英国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影响    ②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 ③重商主义经济没落    ④国家干预主义的兴起

A.①②            B. 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的商业革命,第二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其中“明清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包括

①江南市镇商业特别发达

②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③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④“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所说的“没有前途”,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①全球史观

②革命史观

③文明史观

④社会史观

⑤现代化史观

A. ①③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邓小平说:“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下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四川省广汉县某公社率先“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中共中央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A. 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

B. 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

C. 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

D. 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中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年份的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A.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B.生产力活跃,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

C.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老师通常会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  

A.第一次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D.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891年,川商卢干臣在王家沱、大溪沟建立重庆最早的近代工业森昌泰、森昌正火柴厂。1900年后,重庆吉厚祥布厂等陆续建立,约占同期全国织布厂总数30%以上。1908年,在南岸界石乡建成蜀眉丝厂,到1921年,重庆已成为四川最主要的机器缫丝基地。材料明确反映出该时期重庆近代工业的发展特点有

①起步较晚,发展较快

②资本、技术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③主要属于轻工业企业

④开始形成独立的工业发展体系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年—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 2003年—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

A.“粮食布票”“信用卡”“互联网”

B.“合作社”“包产到户”“三下乡”

C.“国企改革”“现代企业”“股份制改造”

D.“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张明同学参加了中央台的开心辞典活动,根据图中王小丫的问题(经济特区的“特”是指?),张明同学做出了正确的回答,他选择的答案是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 

B.特殊的地理位置

C.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D.特殊的经济发展速度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那时(15世纪束)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象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裂缝”说明东西方商路畅通

B.“巨人”仍处于中世纪的黑暗中,丝毫看不到光明

C.“牢狱”指的是封建神学的束缚

D.“巨人的力量”主要指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大发现是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共同扩张的结果,是双重扩张。换言之,没有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人们的扩张要求,就没有地理大发现;但若没有国王和政府的领导、支持及贵族的参与,同样也不会有地理大发现”。以下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说法能够证明上述结论的是(   )

A.新航路开辟不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结果

B.新航路开辟有利于欧洲封建统治的巩固

C.新航路开辟促成欧洲反天主教会力量联合 

D.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率先支持探险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852年英国修改的专利法,宣布凡属独创性的发明和见解均应受到法律保护并获得奖励,简化了申请专利的手续。规定发明创造在申请专利之后必须讨诸实施;如果发明人自己不实施或妨碍他人合法利用,就要强迫实施或取消专利权。该法律的实施(  )

A、延缓了工业革命的扩展    B、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

C、违背了自由主义原则      D、完善了英国民主政治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英国《卫报》1979924文章《建国三十周年,新的长征开始了》中说:“中国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大国。但是,首先要解决若干比较紧迫的问题。”当时中国影响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是

A.人口基数过大    B.经济模式单一 C.社会思想保守 D.阶级斗争尚存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现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

材料二“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三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引自(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1)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并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价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从15世纪末开始,人类的全球化进程拉开序幕,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的。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该题

根据上述两图所蕴涵的信息,结合所学说明两个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注:需指出两处变化并分别分析变化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