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 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 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 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 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
2. 难度:简单 | |
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 A. 商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转变 D. 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
3. 难度:中等 | |
很多史学家把公元1500年前后作为全球一体化的开端,这可能是因为公元1500年前后 A. 欧洲同其他地区开始经济文化交流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D. 各文明区域间相对孤立分散的状态被打破
|
4. 难度:中等 | |
1602年,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可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它成功地将社会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集中的资本,然后派遣更多更大的商业船队前往南洋,通过买卖交易换回当时欧洲没有的货物。东印度公司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A.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B. 欧洲贵金属货币短缺 C. 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 D.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
5. 难度:简单 | |
荷兰东印度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材料表明荷兰东印度公司 A. 垄断世界贸易并掠夺发展中国家 B. 具有商业公司和殖民机构双重性质 C. 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促成荷兰在十八世纪建立商业帝国
|
6.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由此可以推断
A. 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 B. 商业革命开始 C. 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 D. 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
|
7. 难度:简单 | |
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 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 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 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
8. 难度:中等 | |
有人说:(英国)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刺激“许多原理”应用于英国工业领域的关键是 A. 海外殖民掠夺获取大量的财富 B. 圈地运动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C. 殖民活动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 D. 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
9. 难度:简单 | |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A.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
10.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哈雷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丰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作者在这里主要表述的是 A. 工业革命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经济 B. 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C. 工业资产阶级壮大但无政治权利 D. 工业革命使各国完成工业化
|
11. 难度:简单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生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作者强调的是 A. 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B. 交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的关键 C. 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D. 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的主导地位
|
12. 难度:简单 |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恩格斯指出:“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大规模的生产机构和交通机构起初由股份公司占有,后来由托拉斯占有,然后又由国家占有。”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 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出现了巨大飞跃 C. 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生产结构
|
13. 难度:中等 | |
从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殖民者走遍全球,凡海水涉及之处,几乎均有他们的踪迹,直到19世纪末世界终于被瓜分完毕,其势力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全球化初具雏形。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表现出来的最大特性是 A. 竞争的有序性 B. 统治的残暴性 C. 极端的掠夺性 D. 无限的扩张性
|
14. 难度:简单 | |
“(鸦片战争后)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农民“徙居都市”的主要原因是 A. 小农经济日益解体 B. 城市生活条件优越 C. 受到西方思想影响 D. 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
15. 难度:中等 | |
《皇朝经济文编》说:“中国之织布局(李鸿章所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仅在上海一隅,设机四百张.每年约出布二十四万匹。其定章载明,有人仿办,只准附股入局,不准另行开张。”这说明该企业 A. 采取了最先进的纺织技术 B. 实行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C. 经营管理中腐败现象严重 D. 具有独占垄断经营的特点
|
16. 难度:中等 | |
李鸿章在对《开平矿务局招商简章》的批示中指出:在用人上,“各厂司事人等,应于商股内选充,不得引用私人”;在财务上,“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登注流水簿,每月一结,每年总结。”这一批示表明洋务运动 A. 生产经营不计较成本 B. 开近代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 C. 采用近代方式管理企业 D. 通过官商合股兴办军事工业
|
17. 难度:中等 | |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 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 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
18.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 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 B. 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 C. 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 D. 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
19. 难度:简单 | |
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A. 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B. 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 中央财政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D. 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
20. 难度:简单 | |
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 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 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 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
21. 难度:困难 | |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 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 C.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
22. 难度:简单 | |
1877年《申报》专栏《津门纪略》记载说:“乡间妇女至沪佣工,当其初至时,或在城内帮佣,尚不失本来面目。略过数月,或迁出城外,则无不心思骤变矣。妆风雅,爱打扮,渐而时出吃茶……回思昔日在乡之情事,竟有判若两人者。”这一描述实际上反映了 A. 作者对女子出外做工持反对态度 B. 西方工业文明导致传统道德的崩溃 C. 《申报》以宣传传统思想为宗旨 D. 近代城市生活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
|
23. 难度:中等 | |
列宁《论粮食税》指出,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实行的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的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的一种形式”。这一论述表明,粮食税的实施 A. 促使农业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B. 有利于工农联盟和活跃商品市场 C. 揭开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D. 有利于通过市场积累工业化资金
|
24. 难度:中等 | |
“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1937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国。”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 D.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25. 难度:简单 | |
勃列日涅夫指出: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根除华而不实和喧嚷的表现”。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A. 把农业作为改革重点 B. 意识到现有体制的不足 C. 政治倾向发生了转变 D. 基本放弃旧的经济体制
|
26.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伦敦集中了庞大的国家行政机构、大批工厂、金融和保险机构、宗教团体、俱乐部、博物馆、艺术馆,先进发达的服务业设施。1600年,伦敦有25万人,约为全国第二大城市诺里奇的16倍。到1801年,当一大批工业城市兴起后,伦敦人口达96万,仍是当时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的11.4倍。伦敦都市区域扩大很快,远远超出旧城的范围,城市建筑沿着主要公路和铁路向郊外延伸,吞噬了邻近的威斯敏斯特、索斯沃克、格林威治、德普特福德等,形成一个庞大无比的都市区——大伦敦市。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材料二下面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流行的新的城市用语。
——据邵建《新生活·新观念·新名词:以近代上海城市用语变迁为考察线索》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伦敦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作简要评价。 (3)19世纪伦敦和上海的发展反映了近代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中华民国农商部统计 材料二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单位:千元) 材料三中国纯碱市场,一向由英商卜内门公司垄断。一战期间,英货中断,碱价猛涨。……爱国资本家范旭东等于1918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厂(资本200万银元)。……(英商)多次直接对永利碱厂进行威胁和破坏,加以一战以后,碱厂的建设面临重重困难。但是,在范旭东的主持下,侯德榜等人努力奋斗,排除了各种障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掌握了苏尔维制碱技术的奥秘,碱厂终于在1925年开始正式出碱,1926年年产45万吨,1927年年产134万吨。从此,在此后与卜内门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这是民族工业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中国近代经济史稿》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