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湖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带有开放性 (   )

A、①③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足”即产品富足

B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

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现象在纺织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用丝做衣料                 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③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

A.战国        B.西汉     C.宋朝     D.明朝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夜市和早市是在

A. 西汉的长安    B. 唐代长安    C. 北宋开封    D. 元朝大都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我国土地所有制从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 铁器农具的出现    B. 公田的大量抛荒

C. 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D. 商鞅变法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被废除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经济    B. 儒家民本思想    C. 手工业发达    D. 重农抑商政策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犁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中国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 精耕细作    B. 技术先进    C. 家庭经营    D. 生产效率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到了11世纪,中国经济已经严重依赖现金替代物,……为了预防公众的混乱并保留其便利性,政府当局明令禁止私人团体发行纸币而将这一权力归国家专有。第一张官方印制的纸币于1024年出现在四川省,那里是早期印刷行业最为活跃的中心。”下列相关的解释与之相符的是(   )

A.纸币产生根源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B.11世纪四川社会经济最发达

C.控制纸币发行是政府维稳的重要手段    D.纸币是商品经济衰退的产物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B.与西方国家入侵无关

C.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摧残了民族资本主义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①劳动力市场

②商品市场

③资本原始积累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据估计,16世纪,英国一些富裕农民从贵族手中承租大片土地,再雇工经营,其收入达到土地租金的10倍。大约同时期的中国,地主雇工经营所得收入不足以超过地租收入,甚至不如地租收益。较之于中国,当时的英国更易于

A.抑制农村社会的贫富分化    B.推广大农场经营方式

C.迅速平衡城乡人口的分布    D.稳定农村社会阶级结构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包括

①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②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

③中华民国的建立

④有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亚当·斯密说:“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他论证的是

A.市场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B.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

C.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关系

D.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图是近代以来世界工业生产发展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 a时期美德工业优势越来越大

B.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C.a、b两时段的发展都得益于科技进步

D.该图体现了全球各地联系越来越强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主要不同是

A. 前者属于官僚,后者属于资本家

B. 前者是封建经济,后者是资本主义经济

C. 前者依靠国家政权,后者依靠个人经营

D. 前者属国家,后者属个人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 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 中国始终没有形统一的国内市场

C. 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 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图是大跃进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它反映了

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C.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D.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1957年——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

A.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B. 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C. 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观察过去25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19922005年,是因为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改革管理体制    B. 增加企业活力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改革分配制度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开放区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由此可以推断

国家

西班牙

英国

荷兰

法国

倍数

4.2

3

2.6

2.2

 

 

A. 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    B. 商业革命开始

C. 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    D. 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

A.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重大变革

B. 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

C. 目的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 中共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下列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是

A.一个国家,两个制度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计划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的会议是                     

A.十四大      B.十四届三中全会      C.十五大      D.十六大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是王敬虞《中国近代工业资料》中的图表

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织厂平均绽数量示意图

 

年产100万吨以上

年产10—99万吨

年产1—9万吨

年产1万吨以下

外商企业

100

88.5

41.5

0

华商企业

0

11.5

58.5

100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绽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绽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中国)实业……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凡隶属本部(指农林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至于铁矿需本(资本)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藉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瞻贫民之生活。

现在世界上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之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遂将此昙花一现之基础,至于今日,败坏不可收拾,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今日,耗散最可宝贵之资本,不一而足。……故农林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

——《实业之梦一一张謇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2)据材料三,概括张謇“实业救国”的主要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材料三中,张謇的救国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实现?为什么?

 

三、连线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以上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2)材料二所属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四、简答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0-1930年的移民

自1902年清朝正式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关于开垦蒙地的奏请起,蒙地放垦工作“由暗转明”,禁垦蒙地的政策被放弃,“走西口”也成为北方各省百姓光明正大的选择。而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之后,东三省移民活动也进入了全面开放时期,“闯关东”的人们从此摆脱了政治的束缚。……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末鼓励移民实边的政策,推出一系列招垦及鼓励移民的法规条例,东三省地区依然是当时移民政务的重点,所制定的相关章程条例有:《国有荒地承垦条例》、《边荒承垦条例》、《黑龙江清丈兼招垦章程》、《吉林全省放荒规则》、《绥远清理地亩章程》、《辽宁移民垦荒大纲》、《奉天试办山荒章程》等。以张作霖、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政府进而提出了《移民与开发计划》,并为此设置了移民局及东北招垦委员,这些积极的招垦措施对于移民运动无疑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1931-1945年的移民

1937年全面战争爆发后,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开拓民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材料三1960-1979年移民

1960年开始,中国经济与社会面临严峻的困难,于是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移民类型便是以精简城镇人口为目的的移民运动。在60年代,在当时复杂的国际斗争背景之下,中共中央提出了“三线”的建设规划(即沿海为一线,中部为一线,西北与西南为一线),重点加强西北与西南地区建设。而为了加强这些相对边远地区的发展,重要的举措之一便是调入大量来自东部省区的干部、技术人才、职工及其家属。从1968年其由“上山下乡运动”引发的人口迁徙影响更为广泛,但出于强烈的政策性干预与时代局限,其最终的移民成果相当有限。

——以上材料均选自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史上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两个阶段移民的不同影响。

(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现代史上移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