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出现
|
2. 难度:简单 | |
《北齐书》 记载了一种当时的铸造法:“其法烧生铁糟以重柔挺(熟铁),数宿则成刚(钢)”,用此法铸造出的兵器坚韧锋利。这种技术出现于( ) A.西周 B.秦朝 C.南北朝 D.明朝
|
3. 难度:中等 | |
南北朝时期,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草市”。这个时期的“草市”是 A. 民间集市 B. 城市商业区 C. 商业都会 D. 草料专营市场
|
4. 难度:中等 | |
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A. 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B.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 繁荣的古代手工业
|
5. 难度:简单 | |
2010年,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
6. 难度:简单 | |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这主要反映出 A.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 B.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 C.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上述领域 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
|
7. 难度:中等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写到:“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下列各项中,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 日中为市 B. 柜坊、飞钱的问世 C. 市场交易受官府严格管理 D.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8. 难度:简单 | |
《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 ) 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B.《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
9. 难度:中等 | |
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 A.夏朝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
|
10. 难度:中等 | |
“南阳太守(杜诗),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这里的“水排”是 A. 耕作工具 B. 灌溉工具 C. 冶铁工具 D. 运输工具
|
11. 难度:中等 | |
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 铁器 B. 牛耕 C. 曲辕犁 D. 翻车
|
12. 难度:简单 | |
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你认为诗句中描写的应是( )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彩瓷
|
13. 难度:中等 | |
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商品的涌入 B. 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C. 繁重的捐税负担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
14. 难度:中等 | |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那么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 传统棉织业的发展 B. 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 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D. 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
15. 难度:中等 | |
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这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 ) A.教育兴国 B.实业救国 C.军事强国 D.农业立国
|
16. 难度:简单 | |
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 ①长袍马褂②中山装③列宁装④旗袍⑤西装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
17. 难度:中等 | |
1865年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A. 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 都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 都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D. 都使用机器生产,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18. 难度:简单 | |
在1912——1919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 A.重工业发展迅速 B.轻工业发展迅速 C.民族工业独立发展D.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
19. 难度:中等 |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
20. 难度:中等 | |
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所说的“没有前途”,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
21. 难度:中等 | |
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有的是 A. 见面握手,互称“同志” B. 中西餐并行 C. 男多留长辫,女多缠足 D. 举行西式婚礼
|
22. 难度:简单 | |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有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 ②中共十三大召开 ③中共十四大召开 ④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23. 难度:中等 | |
有人把中国1979年所做的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决策称为打开了“第一扇窗”。“第一扇窗”比喻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 C.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24. 难度:中等 | |
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对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 一定程度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B.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 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 D. 导致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
25. 难度:简单 | |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6. 难度:简单 | |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
|
27. 难度:简单 | |
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济(承包责任制)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
28. 难度:中等 | |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近代开创国人办报的先例的是 A. 《邸报》的问世 B. 《昭文新报》的创办 C. 《中外纪闻》的创办 D. 《时务报》出版
|
29. 难度:简单 | |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D.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
30. 难度:简单 | |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是: A、互联网 B、报纸 C 、广播 D、电视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四: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会(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刘少奇的政治报告,不仅系统地论述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中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而且进一步提出和解决了一系列战略问题。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干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材料三:热热闹闹的公社食堂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 材料四: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 ——引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认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矛盾?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以这两个事件为代表的经济建设失误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材料四中提到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是王敬虞《中国近代工业资料》中的图表 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织厂平均绽数量示意图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绽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绽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中国)实业……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凡隶属本部(指农林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至于铁矿需本(资本)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藉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瞻贫民之生活。 现在世界上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之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遂将此昙花一现之基础,至于今日,败坏不可收拾,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今日,耗散最可宝贵之资本,不一而足。……故农林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 ——《实业之梦一一张謇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2)据材料三,概括张謇“实业救国”的主要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材料三中,张謇的救国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实现?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