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子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君王自命‘天子’,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主旨是

A.提倡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     B.继承发展古代传统思想

C.希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D.维护传统道德价值体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综观这些希腊哲学家们的言论,我们可归纳出希腊哲学的共同特色是

A.就个别的表象,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B.以隐晦的神喻来解释各事物的原因

C.不相信表象,转而探索背后的真相         D.针对不同事物和现象提出个别答案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伏尔泰说:“天狼星的光始终如一,对我们来说,道德哲学亦始终如一。”“一切关于显灵或奇迹的说法,一切认为上帝干预自然秩序的信仰,都是假的,……人类要了解上帝,只需要有理性就够了。”对以上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是无神论者,主张以道德取代宗教

B.伏尔泰认为如果上帝无法显灵,无法干预自然秩序,上帝的存在就很可疑

C.伏尔泰相信自然神论,认为宗教的精粹在于尊敬宇宙的合理性和完美性

D.伏尔泰认为研究天文学有助于了解上帝的存在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A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B.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C.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D.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中,最为确切的认识是

A.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B.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

C.废除贵族对法律的控制权                     D.野蛮的习惯法被废除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据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遽降。造成种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

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

C.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冲击

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图是由两岸故宫博物院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绘制的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图。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迁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

B.第二次迁移: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

C.第三次迁移: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D.第四次迁移: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1774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他所继承的是一个自路易十四时代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大革命是在人民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14—1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作者观点的实质是

A.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B.专制社会里,君主改革容易带来危险

C.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矛盾并不尖锐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下表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情况(单位:人)

职务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9

 

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③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

④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

B.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

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世界银行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压轴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一公元前六世纪,秦国控制河西走廊,使西戎臣服。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立驰道,设置郡县,为西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奠定了基础。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开辟通道),丝绸之路形成且日渐繁忙,逐渐发展成为中西商旅要道,开启了古代东方与西方交流的新时代。丝绸之路使由零星地、断续地、小规模地民间交流转变为大规模地、持续地、官民结合的交流,对于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丝绸之路是世界各大古代文明汲取营养的通道。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的土生土长的原生文明,在它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来自其他古代文明的文化因素,并将其融入自身的文明体系之中。

——摘自《社会科学报》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

依据材料概括陆上丝路在经济发展和文明交往中的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汉代“陆上丝绸之路”形成的主要条件。

材料二

2013年,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强劲的动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目前而言,是指新世纪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所以,有学者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只是借用了海路”的战略构想,从而赋予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以新的意义与生命,并为更加全面深入地用丝绸之路这个“富有诗意的名词”来描述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

———龚缨晏《关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几个问题》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自的历史作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压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起源于何时?国内外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

“短时段”观点认为,始于二战后,人类已经意识到全球问题的存在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协商解决。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关系剧变以及多数国家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了经济全球化。

“中时段”观点认为,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兴起以来,以各种方式扩大了世界各地的交往和联系,西方文明成为世界的中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世界联为一体。

——摘编自刘军《如何认识全球化的起源》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说明:可选择材料二中一种观点,也可另有观点,从材料一中任选4个要素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指出材料一中列宁观察问题的着眼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

材料二:维新派从西方那里借取进化论和社会政治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向顽固思想和只学西方技艺、反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论调,展开激烈的批判。终于在1898年发生了戊戌变法。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改编

结合维新变法并参考材料二,请您论证中国“另去创造一个道路,却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这一观点。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等国就有人主张建立一个国际合作组织,作为防止另一次破坏性世界冲突的有效手段,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国际联盟于1920年1月10日宣告成立……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并实现国际和平与安全……为此,盟约规定了缩减军备、共同防止侵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制裁等保证条款。

——张贵洪《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

材料二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作出了让步,但实际上……几乎所有拉美二十多个国家政府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他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权却归于无效。

——王斯德等编《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随着第三世界的兴起,大批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会员国由最初的51个增至1960年的96个,1980年的154个,其中78%是第三世界国家。它们把联合国看作“让世界听到我们声音”的最重要的讲坛,反对把联合国作为一两个超级大国为所欲为的场所;主张联合国的事要由所有成员国共同来管。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根据材料一指出建立国际联盟的最主要背景。国际联盟的最主要任务是什么?材料二表明美国对建立之初的联合国有何影响?它是通过什么方式施加这种影响的?依据材料二与材料三,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公元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与南宋之间的和议,击溃宋淮河一线守军,直赴长江北岸的西采石.中书舍人虞允文奉宋高宗之命前往东采石犒劳长江南岸的宋军.“时敌兵实四十万,马倍之,宋军才一万八千”.宋军溃散之余,新的指挥系统尚未成立,军无斗志,部队“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虞允文“立招诸将,勉以忠义”,部署防御.有人说“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虞允文表示:“危及社稷,吾将安避!”在其感召下,“士殊死战”,最终连败金军,挫败其渡江南下的企图.虞允文随后拜访养病的两淮宋军统帅刘铸,刘铸说:“朝廷养兵三十年,一技不施,而大功乃出于一儒生,我辈愧死矣.”诸路宋军继续出击,宋金重新走向和谈.

——据《宋史·虞允文传》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采石之战的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简评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的作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