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贵州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西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实行宗法制度,然而血缘纽带在几代之后就会松弛和疏远,这在政治上带来的最主要的不利影响是

A.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

B.权力世袭制度渐渐地消亡

C.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

D.贵族普遍地转化成为庶人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样做是因为:

A. 新制度有利于秦朝专制主义的发展    B. 原有制度与贵族统治相矛盾

C. 新制度可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原有制度不利于对三代文明的传承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满洲人…建立了一个绝对专制的集权体制,整个中央政府,不过是皇帝发号施令的传达室”。这反应的本质问题是:

A.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B.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 中央集权极度加强    D. 制度创新亟待解决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中世纪播州军事城堡---遵义海龙囤作为中国三大土司遗址之一“申遗”成功。这是中国申报成功的第48处世界遗产。据有关史实判断:元朝时期,播州归属于管辖:

A. 播州行省    B. 宣慰司    C. 宣政院    D. 贵州行省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表是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一线南北郡数统计表

 

全国所辖郡数

秦岭淮河以北郡数

秦岭淮河以南郡数

西汉

103

74

29

西晋

162

86

76

 

这种变化说明:

A. 西晋时岭南国土面积扩大    B. 秦岭淮河是中国经济分界线

C. 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D. 南方缩小与北方的差距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秦统一全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经济上自公元前216年始,“使黔首(百姓)自实田(自己上报土地数目)”,这一法令表明秦朝

A. 秦朝在全国实行土地国有制     B. 土地私有制度已经在全国确立

C. 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经济政策D. 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经济控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唐代的《水部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央政府制定的水法,其中对水利设施管理、农田灌溉、用水量和用水时间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这表明唐代:

A. 已经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B. 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C. 最注重的是水利工程建设    D. 在三省的协调下颁布实施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

A.汉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假设有人在王安石变法时期参加科举考试,应准备的考试内容是

①诗赋词章    ②儒家经典    ③经义策论    ④《四书章句集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在宁波天一阁展出的一件清代麻布坎肩,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科举考试中以四书五经为题的科举范文4万余字。据考证,这是当年一个考生在科举考试时用来抄袭的作弊工具,这件坎肩作弊衣是复制品。材料表明:

A.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衰落    B. 科举考试不能选拔真正优秀人才

C. 考四书五经易产生作弊    D. 科举制并不是完全公平公正的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某学者指出,理学的基本目的是如何使人的生活超越平庸而达于圣人境界,还原做人的尊严,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生命的神圣价值。这揭示出宋明理学:

A. 引领人们追求高雅的生活    B. 改善人心以提升内在价值

C. 促进人们去关注现实生活    D. 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下表,从“思想与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至少2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可追加关键词;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托古改制

经世致用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变法图存

三民主义

实业救国

民主与科学

尊孔复古

马克思主义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中期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总而言之,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白居易、元稹诗歌理论,基本上来自汉儒。《诗大序》(两汉时期诗学的重要文献,是对儒家“诗言志”学说的较为系统的阐发和总结)中说,所谓诗,可以观盛衰,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关教化,移风易俗”,这是白居易、元稹诗歌的主要思想渊源。立足于儒家诗教理论,白居易全面否定以往突破儒家诗歌理论的诗歌创作,他把《诗经》以下一千多年的诗歌发展史描绘为一部“诗道崩坏”、每况愈下的历史,屈原、陶渊明、李白等人光照千古的诗作均因未直接描写时事、进行美刺劝惩而被加以贬抑……新乐府诗的创作不免会触动到权贵人士,因此在推展上并不顺利。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遭谤被贬,远谪江州,新乐府运动也因之受挫。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下)》

(1)请回答:根据材料概括唐中期新乐府运动对诗歌的改革方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乐府运动进行评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