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 A.君主意志 B.“爱人”之心 C.内心自省 D.礼乐规范
|
2. 难度:中等 | |
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的评论所体现的理念是( ) A.以法治国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克己复礼
|
3. 难度:简单 | |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
4. 难度:简单 | |
韩非把为学者(儒家)、言议者(纵横家)、带剑者(墨家侠者与侠客)、患御者(怕被征调作战的人)、工商买卖者等称为“五蠹”,这是因为他们( ) A.不利于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B.无益于百姓生计、人心安定 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D.无益于国家富强、君权巩固
|
5. 难度:简单 | |
(《吕氏春秋》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的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 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 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C.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
6. 难度:简单 | |
《管子.乘马》载:“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可见管仲认为提高小农生产积极性的条件是( ) A.推行“均田制” B.承认土地私有 C.实行“初税亩” D.“相地而衰征”
|
7. 难度:中等 | |
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官要对所掌户籍和赋税造册“上计”中央,以查考其政绩。秦朝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改革,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等,为历代所沿用。此举表明 A. 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 户籍是征收赋税的依据 C. 对人民的管理日益加强 D. 开始有了户籍管理制度
|
8. 难度:中等 | |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 D.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
9. 难度:简单 | |
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宋代租佃关系不断发展 B. 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 C. 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 D. 政府维护地权流转
|
10. 难度:中等 | |
明清时期,漕运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明初规定岁以湖广、江、浙等八省本色漕粮运抵京畿充裕国课。明中叶后,逐步改行漕粮折银。这一变化有助于 A. 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B. 减轻百姓赋税负担 C. 促进货币经济发展 D. 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
11. 难度:简单 | |
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
12. 难度:中等 | |
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 ①韩非子 ②秦始皇 ③黄宗羲 ④康有为 ⑤孙中山 ⑥毛泽东 A.①③②⑤ B.①④②⑤ C.①③⑤⑥ D.①③②⑥
|
13.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说:“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家国同治”文化传统 B. 商鞅变法实行郡县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C. 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大一统局面 D.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至今
|
14. 难度:中等 | |
秦朝以郡统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又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道、州、县三级制,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 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 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D. 地方行政建制中的矛盾与困惑
|
15. 难度:中等 | |
明代大学士叶向高曾说:“臣备员(指叶向高谦称自己在内阁凑数)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君主大权独揽 B.内阁受到六部非议 C.宰相权力极大 D.宦官参政妨碍阁权
|
16. 难度:简单 | |
北宋司马光说“隋始置进士,唐益以明经等科……皆白投牒求试,不复使人察举矣。于是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而明经止于诵书,不识义理。……儒雅之风日益颓坏,为士者狂躁险薄,无所不为,积日既久,不胜其弊!”当时有识之士针对此弊端 A.主张恢复察举制度 B.反对礼教虚伪僵化 C.重申儒家伦理道德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
17. 难度:中等 | |
宋代是科举制度发展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皇帝亲自提点试卷、诏问举子的“殿试”成为常制,并规定禁止考生及第后对考官自称门生或称考官恩师。这些做法 A. 促使人才选拔更加公平 B. 意在强化君主集权统治 C. 推动了文人政治的形成 D. 打破了人情关系的羁绊
|
18. 难度:中等 | |
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 A. 民主机构相互制约 B. 公民集体广泛参政 C. 决策程序力求完善 D. 公民权利日渐扩大
|
19. 难度:中等 | |
希腊智者克里底亚提出:“当人们还不会安排生活,只象野兽一样听任暴力的支配之时,当善无善报、恶无恶报之时,我想人们才诉诸惩罚性法律,使公正的裁判主宰一切,抑止暴力并给罪犯以惩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 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 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 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
20. 难度:中等 | |
苏格拉底从来不向听他讲学的人索取金钱报酬,他接待了许多希望听他讲学的人,其中有本国公众,也有外国人。苏格拉底认为,获取报酬无异于迫使自己当奴隶。这反映了他 A. 提倡有教无类 B. 推崇“知识即美德” C. 崇尚意志自由 D. 反对狭隘民主
|
21. 难度:简单 | |
A. 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B. 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 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D. 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
22. 难度:中等 | |
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走向灭亡,一般是因为上层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据此,柏拉图提出 A. 统治者应兼具理智与美德 B. 各城邦应实行民主政体 C. 城邦公民应具有充分自由 D. 城邦应实行严刑峻法
|
23. 难度:简单 | |
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 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 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
|
24. 难度:简单 | |
对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以后国内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农业经济仍然是封建经济 B. 沙皇的权利受到限制 C. 工业的发展特别依赖美国资本 D. 资本主义经济仍然受到封建残余势力的严重阻碍
|
25. 难度:中等 | |
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
26. 难度:中等 | |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似点有 ①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实施的改革 ②目的是富国强兵 ③都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 ④都使本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转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
27. 难度:中等 |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明确限制。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 A. 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 B. 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 共和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D. 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
|
28. 难度:简单 | |
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
|
29. 难度:中等 | |
托克维尔在描述法国革命时曾这样写道:“当慌乱的民族摸索着寻找他的主人时,专制政府便有了重新建立的极好机会,而这些机会是那位天才轻而易举地发现的,他后来既是大革命的继承者,又是大革命的摧毁者。”对这位被称为“天才”的人物,评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度 B.发动进攻俄国的侵略战争 C.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D.重建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
|
30. 难度:中等 |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地春天。这“三次高潮”都得益于 A. 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 B.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C. 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D. 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
|
31. 难度:中等 | |
“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 否定君主制 B. 推翻清朝统治 C. 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D. 要求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
32. 难度:简单 | |
梁启超曾断言:“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
33. 难度:简单 | |
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啧喷言政法者日众。……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他认为( ) 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 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
|
34. 难度:简单 | |
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 A.新思想的萌发 B.《资政新篇》的提出 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
|
35. 难度:中等 | |
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A. 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 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
36. 难度:中等 | |
1902年,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学校开设有炸药制造技术等相关课程,并认为女子适合从事暗杀活动。这反映出当时 A. 政治风潮影响新式教育 B. 人才培养注重职业技能 C. 女性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D. 办学思想体现兼容并蓄
|
37. 难度:简单 | |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 立法服从于政治 B. 行政服从于司法 C. 从人治走向法治 D.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
38. 难度:中等 | |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达尔文和李时珍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相似之处是 A.注重实地考察 B.制定植物分类法 C.总结传统科技 D.提出物种起源理论
|
39. 难度:简单 | |
“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
40. 难度:简单 | |
“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 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 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 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
41.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这部反传统观念的著作将孔子描写成人民权利而不是帝国权力的维护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 ——伊藤博文(1882年) (1)材料一对戊戌变法性质的分析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选择“天皇制政体”的原因。
|
42. 难度:困难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契丹建国后,耶律阿保机将亲卫之众自部族中分离出来,创建由皇帝本人直接领导的“斡鲁朵”,“入则居守,出则扈从”。辽诸帝即位之始,例皆新建本人的斡鲁朵,同时也继承此前诸帝的斡鲁朵,使皇帝的亲卫力量独立于枢密院为首的政府之外,且可与政府的力量相抗衡。“有兵事,则五京、二州各(斡鲁朵之)提辖司传檄而集,不待调发州县、部族,十万骑军已立具矣。”至辽末,已有十三个斡鲁朵,合诸斡鲁朵,自成一体系,直属于皇帝。各斡鲁朵最高级的官员有二,“某宫契丹都部署”管理契丹人,“某宫汉儿渤海都部署”则管理汉、渤海人,其管理权限,可以说是军、民事务无所不包。这一体系,与掌管契丹等部族的北枢密院体系、掌管汉人渤海等州县人户的南枢密院体系并列。 ——摘编自余蔚《辽代斡鲁朵管理体制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辽代斡鲁朵制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辽代斡鲁朵制的作用。
|
43. 难度:中等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黄兴(1874~1916年),湖南省长沙人,是中国资产阶级杰出的革命家和军事家。他从小喜欢武术和军事,在两湖书院读书期间萌发了武装反清的革命思想。1903年,他在华兴会成立大会上说:“若吾辈革命,既不能借北京偷安无识之市民得以扑灭虏廷.又非可与异族之禁卫军同谋合作。则是吾人发难,只能采取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之法。”从此走上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道路。后来在组建军队时,他认为革命党人是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新军、会党是基本队伍。1907年以前,黄兴重在联合会党,1907年开始侧重于运动新军反正。会党和新军虽是武装起义的基本力量,但都不是资产阶级的军事队伍。故黄兴认为有建立自己正式军队的必要,并计划定名为“国民军”。为提高军队的素质,主张开展军国民教育,他多次强调:“现在以提倡尚武教育为最要”,“注意尚武,一以对外,一以发育身体”,具体提出“中学以上,令学兵二年,俾军事教育普及全国,则不待养兵而全国皆兵。 ——摘编自陶月舒《论黄兴的军事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黄兴的主要军事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黄兴的主要军事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