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据统计,仅见于《春秋》《左传》的朝见就有101次(如下表)。由此可以推论 A. 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 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 C.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 D. 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
|
2.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81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26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8人,共计只占总数的42%。此现象说明 A. 王公数量大幅减少 B. 诸侯权力受到威胁 C. 宗法制度日趋衰落 D. 官僚政治完全确立
|
3. 难度:中等 | |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 皇帝制与郡县制 B. 郡县制与刺史制 C. 皇帝制与封国制 D. 丞相制与刺史制
|
4. 难度:中等 | |
宋朝规定未曾担任过两任县令者,不得任监察御史之职,明代御史的人选,一般都必须是进士、举人出身才能应选。这说明中国古代 A. 通过司法介入维护纲纪 B. 明确监察机构相关职责 C. 加强监察官员权力制约 D. 重视监察官员选拔资历
|
5. 难度:中等 | |
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初八日,清廷因会试中试的第一名举人程可则的文章“悖戾经注”,将其除名,考官胡统虞、成克巩也因所取试卷不遵经注、文理疵谬甚多,而被分别降下级和一级。清廷此举 A. 导致清初的文字狱大兴 B. 促进了科举制完善 C. 意在加强思想控制 D. 规范了官员依法行政
|
6. 难度:压轴 | |
元朝设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以总理全国政务,实际长官为左右丞相各一人,或仅置右丞相,总领省事,统领百司。这一政策措施有助于 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B. 防止丞相专权 C. 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 缓解中枢权力机构内部的对立
|
7. 难度:中等 | |
《明史·杨巍传》记载:“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逡巡请事如属吏,祖制由此变。”这一变化表明明代内阁 A. 上升为法定的中枢机构 B. 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C. 对皇权构成了极大威胁 D. 客观上强化了君主权力
|
8. 难度:中等 | |
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 B. 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 C. 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 D. 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
|
9. 难度:中等 | |
在古希腊,盗窃神产和毁坏圣物罪,与叛国罪的惩处一样严重,都是死刑,且死后不能葬在雅典;渎神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也被雅典人看作是对城邦政治秩序的威胁,而给予严厉的处罚,如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就因否认神祇的存在而遭驱逐。由此可见,古希腊 A. 公民政治高度发达 B. 宗教与政治紧密融合 C. 城邦忽视个人自由 D. 社会生活以神为中心
|
10.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人对于雅典民主的评价都不高,柏拉图甚至认为暴君政治比民主还好,因为暴君只是他一人在做坏事,民主则有可能是全体人在做坏事。据此可知 A.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倾向于君主专制 B. 雅典民主排除了“贤人”参与政治活动 C. 雅典保证了男性公民都能成为管理者 D. 直接民主有可能不利于雅典城邦发展
|
11. 难度:简单 | |
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 A. 判处奥赫死刑 B. 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 C. 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 D. 不予受理
|
12. 难度:中等 | |
乌尔比安《论告示》第3编:“执法的人不应当对自己行使司法权,也不应当对自己的妻子、儿女、解放自由人或其他属于他自己的人行使司法权。”材料表明,古代罗马法 A. 适用对象不断扩大 B. 体现公正和公平 C. 伴随征服不断调整 D. 强调程序和理性
|
13. 难度:压轴 | |
早期罗马法规定,在买卖过程中,一方欺骗了另一方,如果手续齐全,则受骗方仍需履行法律义务;但从1世纪开始,法官要调查受骗当事人和施骗嫌疑人,如果属实,则对受骗人加以保护。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 法律伸缩性减小 B. 不再重视法律形式 C. 罗马民法典已完善 D. 罗马法观念的发展
|
14. 难度:中等 | |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议会议员选举不受国王干涉…….该法案 A.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B. 奠定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C. 规定国王由选举产生 D. 废除了君主所有权力
|
15. 难度:压轴 | |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新党增多,老牌执政党地位不断下降。选民总数不稳定,持不同政治立场的投票人数越来越多。这说明 A. 政府执政力受质疑 B. 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发展 C. 政党政治遇到危机 D. 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
|
16. 难度:中等 | |
华盛顿曾形容当时的美国政府是“一个半死不活的、一瘸一拐的政府”。华盛顿所说的“政府”是 A. 独立战争胜利前的殖民机构 B. 制定联邦宪法前的邦联政府 C. 1787年宪法之后的中央政府 D. 美国内战时南北对峙的政府
|
17. 难度:中等 | |
美国立宪之初,最高法院办公点只是国会大厦的一处普通的空间。陌生人在国会大厦黑暗的通道上转上一个星期,恐怕也难以找到那“偏僻角落”。这体现出当时美国 A. 司法从属立法 B. 分权原则落空 C. 司法权的弱势 D. 司法保护缺失
|
18. 难度:简单 | |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
19. 难度:简单 |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 总统控制议会 B. 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 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 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
20. 难度:简单 | |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居住及租地权 D. “门户开放”政策
|
21. 难度:困难 | |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60年代外国轮船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外国轮船未能按时进入主要是由于 A. 太平天国战事的影响 B. 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C. 地方官员的极力阻挠 D. 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
22. 难度:压轴 | |
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是中国国家体制近代化的开端。”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应是清末 A. 设置总理衙门,开展外交活动 B. 开办新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 C. 设立资政院,筹建责任内阁 D. 倡导商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
|
23. 难度:困难 | |
读下表(单位:则),下列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华民国的建立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B. 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 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得益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 D.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民主科学观念的传播
|
24. 难度:中等 | |
某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 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
25. 难度:中等 | |
1919年5月,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A. 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B. 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C. 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 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
26. 难度:简单 | |
1936年10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的对话中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的指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毛泽东此文中所说的“这个运动”是 A. 北伐战争 B. 长征 C. 建立抗日根据地 D. 工农武装割据
|
27. 难度:困难 | |
民国12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此后国共两党 A.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 B. 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战争 C. 进行重庆谈判,实现国内和平建国 D.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联合政府
|
28. 难度:中等 | |
某一时期赋予了中国民主革命新意:启蒙与救亡的统一;民主与科学的统一;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此“新意”开始出现在 A. 辛亥革命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 C. 国民革命时期 D. 维新变法时期
|
29. 难度:简单 | |
解放战争期间,英国驻华外交官表示:“无论我们在阻止共产主义之流在中国推进方面显得多么无能,我们都不能放弃保护英国利益的斗争。如果碰巧有机会能促进英国的贸易,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担心‘赤化’我们的双手而不去把握这一机会”。这体现了英国在国际关系中 A. 坚持意识形态高于一切的原则 B. 采取反对共产主义的顽固态度 C. 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政策 D. 追随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
|
30. 难度:中等 | |
历史竞赛中,主持人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的回答是 A. 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 欧洲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C. 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D. 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
31. 难度:中等 | |
沈志华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这反映了临时政府 A. 因决策失误导致失去民心 B. 对国际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C. 对外妥协引发了人民不满 D. 没有切实解决人民关心的问题
|
32. 难度:中等 | |
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1949年到1957年,中央制定的较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共1261件。这说明建国初期 A. 法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 B. 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推动了立法工作 C.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完善 D. 立法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
|
33. 难度:中等 | |
据媒体报道,江西省某市原人大代表熊某纠集多名同族兄弟称霸乡里,威胁当地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干扰基层组织选举。材料中“村霸”现象的存在 A. 中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 B. 违背了农村基层民主制度 C. 影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D. 摧毁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34. 难度:简单 | |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 “一边倒”政策 B. 不结盟政策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多边外交政策
|
35.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外交状况曲线图 下列选项中符合史实的是 A. 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出现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 第二次建交高潮的出现是因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 C. 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是因为中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D. 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始终坚持非集团、不结盟基本原则
|
36. 难度:中等 | |
1972年2月,尼克松在访华前夕送交国会的报告中特别强调:“我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对话不应以牺牲中华民国这个朋友为代价,应该保持我们的友谊、外交关系和防卫承诺。”这番话表明尼克松政府 A. 准备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 说服国会同意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C. 不打算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D. 帮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37. 难度:中等 | |
1943年,好来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而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则成为了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一变化源于美苏 A. 意识形态的分歧 B. 国际环境的变化 C. 电影艺术的进步 D. 综合国力的消长
|
38. 难度:困难 | |
《历史学家谈美国》一书中指出:(二战后)心怀感激的欧洲人谈到,这些美国人带来的(东西)使旧大陆感到了“希望与信心”,“恢复了勇气和重振起精力”。外来模式和自身模式之间的碰撞,推动了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繁荣。材料中的“外来模式”指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约 D. 经互会
|
39. 难度:中等 | ||||||||||||||||
读《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由此可推断这一时期
A. 美国经济陷入持续衰退之中 B. 西方国家经济滞胀同步发生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有变 D. 日本的经济发展优于欧共体
|
40. 难度:困难 | |
《帝国的衰落》中说道: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华盛顿对外必须承担更为现实的义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A. 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B.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C. 美国已丧失世界大国地位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
41.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学者赵立行在《世界文明史稿》中指出:“在美苏冷战的大格局下,世界文明围绕着冲突与发展两条线索展开。” 请运用世界现代史的相关内容,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42.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就世界大国英国而言,大宪章是在13世纪初成文的,过了近五个世纪,君主立宪才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而民主制的逐步完善还要通过19至20世纪的多次改革。真实意义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20世纪中叶才在英国实现,此刻距大宪章已有七个世纪的历史,距光荣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主要措施。 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如何变化的? 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的基础之上。”试用所学知识来论证这一观点。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英国“民主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