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汉高祖刘邦,其母梦与神遇,其父往视,“见交(蛟)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 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四岁时,有善相者说他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意在推动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 B.为皇权的来源罩上了神圣的外衣 C.中国皇帝都被看作龙的传人 D.天人感应说是对皇权的最好注脚
|
2. 难度:简单 | |
唐高宗后,“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指没有取得功名的读书人)……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精通经学),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 A.对官员的文化素质要求很高 B.参加科举考试的生员非常多 C.进士及第是极难企及的目标 D.科举考试已取得实质性进步
|
3. 难度:简单 | |
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办理军机事务;乾隆中,内阁大学士的某些职权移归军机处掌理,大学士事权渐轻;乾隆以降,“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材料说明军机处 A. 日益成为掣肘皇权的有力机构 B. 在权力结构上未发生实质变化 C. 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 D. 逐渐成为加强专制皇权的利器
|
4. 难度:简单 | |
恽代英在《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中指出:“二百年来,几无时或息,然终以满清势强,很难成功。及鸦片战争后,满清为外人屈服,人民看破了满清,觉得他已毫无力量,所以乘机起来想打倒他。”这里提到的“人民”应指( ) A.太平天国起义军 B.义和团拳党势力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武昌起义革命军
|
5. 难度:简单 | |
1923年陈独秀指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瞿秋白在同年提出:中国的民族运动“得最宜于组织.最宜有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资产阶级而行向民族革命。”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A. 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B. 是否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 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孰先孰后 D. 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具有双重性
|
6. 难度:简单 | |
下面为张汀的漫画《解放道路上的障碍》,登载于1947年的《东北画报》。这里的“障碍”主要是指( ) A.四大家族的官僚统治 B.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美蒋之间的友好通商 D.美日组成侵华联合战线
|
7. 难度:简单 | |
从建国初期国家机关的职权设置来看,虽然在《共同纲领》和宪法中分别规定了中央人民政府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立法权的拥有者,但是拥有行政权的政务院及其之后的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及规范性法律文件占建国初期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数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承担了国家绝大部分的立法任务。这主要表明建国初期( ) A. 《共同纲领》和宪法至高无上 B. 民主法律的制定与执行还不完善 C. 人民政府的职能得到逐步完善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
8.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287年,罗马通过了霍腾西阿法案,法案规定平民会议所制定的法案,不管元老院是否批准,对国家都具有约束力。从此,平民会议成为具有立法权的人民会议,平民获得了可以担任各种官职的权利。这说明在当时的罗马 A. 自由民内部的关系得到调整 B. 平民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C. 贵族和平民的法律地位平等 D. 平民会议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
9. 难度:简单 | |
1883年茹费理出任法国总理,积极推行对越南和中国的扩张,后中法战争爆发。在中国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消息传到法国国内后,茹费理在众议院要求通过一项200亿法郎的军费预算,遭到反对党群起而抨击。最终,预算案以149票对306票告败,茹费理当即离席,内阁各部长也跟随其后,集体前往总统府递交辞呈。茹费理内阁的集体辞职( ) A.旨在抗议众议院反对通过预算案 B.与法国1875年宪法的规定相悖 C.说明法国奉行的是总统制共和制 D.符合责任内阁制的一般运行机制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表,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 苏联的官方统计数据无参考价值 B. 六十年代苏联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C. 七八十年代苏联经济进入衰退期 D. 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
11. 难度:简单 | |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前所长莱斯特·布朗曾撰文指出中国生态环境如土地、水资源、农药、化肥、能源、大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渲染其危及日、韩等邻国。文章发表后,西方一些国家中就掀起了“中国生态环境威胁论”浪潮,该浪潮时至今日仍然存在。此论调实质上反映了 A. 西方国家害怕中国的和平崛起 B. 中国的环境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C. 西方国家固守传统的意识形态 D. 中国崛起威胁发达国家的利益
|
12. 难度:中等 | |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在描述西方某文学流派时说:它“是极端唯美的,那种阳春白雪的高调使得它只可能在少数知识分子群体中流传而缺乏广泛的群众根基,因而它显得底气匮乏和先天孱弱,更为糟糕的是,它太内化,太个人主义,太拘泥于个人感受,同社会潮流的距离也太远了一些”。下列作品符合这一流派的是 A. B. C. D.
|
13. 难度:简单 | |
贞观初年,太宗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这说明唐初 A.通过制度形式约束皇权 B.宰相与谏官可相互监督 C.谏官负责监察朝廷百官 D.谏官有权评议国家政事
|
14. 难度:简单 |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A.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
15. 难度:简单 | |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有如下论述:经大乱后,社会比较安宁,故人得有余裕以自厉于学;旧学派权威既坠,新学派系统未成,无“定于一尊”之弊,故自由之研究精神特盛。当时诸大师,皆遗老也。其于宗社之变,类含隐痛,志图匡复,故好研究古今史迹成败,地理厄塞。上述这一“演变”具体是指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宋明理学形成 C.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D.明清儒学活跃
|
16. 难度:简单 | |
1933年初,蒋介石发表演讲称:“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这样一步复一步的兵力,一线复一线的阵地,不断地步步抵抗,时时不懈,这样长期的抗战,越能持久,越是有利。若是能抵抗三年、五年,我预计国际上总有新的发展,敌人自己国内也一定有新的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蒋介石接受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想 B. 蒋介石认识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C. 蒋介石为鼓舞民众做虚假的抗战宣传 D. 蒋介石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判断明显错误
|
17. 难度:简单 | |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945年国共《双十协定》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18. 难度:中等 | |
白寿彝先生曾说,“史学创新只能如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而不能如瓦特的发明蒸汽机”,白寿彝先生意在强调 A. 历史解释重在自由发挥 B. 历史研究要充分占有资料 C. 历史研究需要学以致用 D. 历史解释要尊重材料本意
|
19.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有关亚太局势的一幅政治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美两国是维系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②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将打破亚太地区的平稳发展 ③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④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
|
20. 难度:中等 | |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副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势;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A.邓世昌 B.关天培 C.林则徐 D.聂士成
|
21. 难度:中等 | |
东晋高僧法显自天竺取经归来,撰《佛国记》,书中记述了他浮海东归的切身经历:“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日月星宿以进。若阴雨时,为风逐去,亦无准……至天晴已,乃知东西,还复望正而进。”由此可见( ) A.法显对中国古代航海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B.星宿导航是当时中国航海的重要方法 C.中国航海以天文导航配合磁性指南导航 D.中国的天文导航术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
22. 难度:简单 | |
美国著名汉学家彭慕兰在《大分流》一书中认为: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在西欧对中国的胜出过程中,新大陆起的作用是 ①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②提供了西欧的工业原料来源 ③为工业革命提供技术支持④为手工工场提供大量劳动力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
23. 难度:中等 | |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有关“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背景下,美国与苏联对抗的表现 B.是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复兴的重要因素 C.美国借此吸引东欧各国,孤立和打击苏联 D.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
24. 难度:简单 | |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 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
25. 难度:简单 | |
一场发生在中国的近代战争被描述为:“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熸矣。”该战之后( ) A.中国被迫开放了沿海沿江的11个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间手工业在官营手工业的压制下,生存空间狭窄。他们为了生活和避免无谓的竞争,彼此之间总是对技术秘密实行封锁,甚至为保守一技之长,传子或传媳而不传女,或有女不嫁。……再加之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性的社会动荡,不仅使数十年、数百年积累的社会财富毁于一旦,而且使手工业生产的主体——家族不断更换,难以长期和连续发展。还有我国的多子继承制度所造成的折产不断,致使生产资本的积累和生成规模的扩大极为缓慢。 ——摘编自张九洲《中国经济史概论》 材料二薛福成在谈论轮船招商局时说,商办固然比官办好,但如果单独由民间自办,又恐商情之相轧也,则督以大员而齐其政令;恐商利之未饶也,则酌拔漕粮而弭其缺乏,所以,官督还是必要的。郑观应主张“决胜于商战”,强调“用官权以助商力所不逮,而后战本固,战力好也。”他说:“第商务之战,既应藉官为护持,而工艺之兴,尤必藉官权为振作”,“造作则借官率以兴创之”。对于采矿业,他认为,“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更必须采取“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商招殷以兴工,不得有心隐漏;官稽查以征税,亦不得分外诛求”,于是“上下相维,二弊俱去”。 ——摘编自宋美云等《近代天津工业与企业制度》 材料三苏俄(联)政府从新经济政策初期的被动容忍私人资本主义存在,逐渐转变为主动地适当地利用和发展一定的资本主义成分。1921年12月政府作出决定:凡雇佣工人20名以下的小企业,不论是否已被国家接管,一律归还业主或者出租。1921年——1922年,14个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1922年3月成立17个公私合营企业。直到1922年上半年,私营企业多达257个,到了年底,资本主义企业占了全国总数的88.5%。 ——摘编自李冠乾《苏联史研究》 根据材料一,概述阻碍古代中国民间手工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中的思想家们提出了怎样的经营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提出此经营方式的理由。 材料二、三中有关经营方式的阐述有何相同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联)政府大力发展私营企业的意义。
|
27.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史称“南北榜事件”。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南方人。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则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
28.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材料二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 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