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商朝设立了“三风十愆”罪,是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畋(打猎);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年高德劭、素孚众望者之称)、比顽童(愚钝无知的人),合而为十愆。”这说明 A. 商朝官吏腐败现象非常普遍 B. 商朝统治者推行以德治国 C. 商朝重视培育良好社会风气 D. 政府对百姓加强教化
|
2. 难度:困难 | |
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明清这两种分封 A. 背景相同 B. 内容相同 C. 对象不同 D. 目的相同
|
3. 难度:中等 | |
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治宋必始于唐。”这说明 A. 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 B. 理学未能传承佛教思想 C. 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 D. 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
|
4. 难度:中等 | |
明代思想东顾炎武曾说。“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此话虽有所夸张,但苏南一带盛行租佃制当是事实.这反映当时苏南 A. 土地呈现高度集中 B. 地主圈占大量土地 C.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 农产品商品化加快
|
5.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图(单位:万海关两)。下图信息可以反映出 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增多 B. 中国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 C. 中国原材料的价格低廉 D. 中国海关逐渐被列强控制
|
6. 难度:中等 | |
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其意在说明 A. 中国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主义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C. 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D. 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素
|
7. 难度:中等 | |
1953年《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按照选举权计算,即8个农民等于1个工人。1982年后,工农人大代表比例改为可以小于4:1,直至1:10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农民的政治意识在增强 B. 改革开放解放了国人思想 C. 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 D. 工农政治联盟逐渐巩固
|
8. 难度:中等 | |
1956年,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70%,高于1953年和1954年两年的投资额;基本建设贷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0.2%猛增到48%,造成国家财政紧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新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 B.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C. 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 D. 当时经济结构遭到破坏
|
9. 难度:中等 | |
柏拉图指出:遵守习惯和法律是掌权者的首要职责;习惯和传统法是管理者必须掌握的真知识,尊重法律。他还提出要用法律来规制掌权者“有限所得与无限贪欲间的尖锐矛盾"。这说明柏拉图 A. 寻求城邦管理的有序性 B. 认为法律源自生活习惯 C. 最早提出权力制衡理论 D. 把遵守法律作为美德
|
10. 难度:中等 |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这反映出 A. 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 B. 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 C. 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 D. 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
|
11. 难度:中等 | |
美国情报研究室前主任希尔斯曼把美国政府称为第一圈的政策制定者,政党和利益集团属于第二圈的政策制定者,新闻媒介则是政党和利益集团争取政治权力的舆论工具。据此可知美国 A. 权力的设置体现竞争性 B. 权力实现了均衡分配 C. 社会结构等级色彩显著 D. 人们拥有行政监督权
|
12. 难度:中等 | |
英国学者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影响我们生活的主导性现象,我们不仅要把全球化理解为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更要把它理解成生活方式的转变。单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全球化现象是一个错误。材料说明全球化 A. 是一个心理认同的过程 B. 使世界各民族文化趋同 C. 应该全方位地进行交流 D. 必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律应谈和国家的自然形态有关系;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系;和土地的质量、形势与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法律应该和政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居民的宗教、性癖、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美国官吏.有由选举来的,有由委任来的。无论是选举还是委任,都有很大的流弊。选举上说,那些略有口才的人,便去巴结国民,运动选举;那些有学问且思想高尚的人,反都困讷于口才,没人去特色他。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中国)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从前,美国有一位学者叫做巴直氏,他是很有名望的,写过了一本书,叫做《自由与政府》,说明中国的弹劾权,是自由与政府中间的一种良善的调和方法. ——据《孙中山选集》等整理 (l)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德斯鸠对“法的精神”的理解,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欧美国家对其“法的精神”的实践.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对孟德斯鸠政权设计的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评价。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析材料,提取有关“重阳节”发展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加以说明。(可以就重阳节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也可以比较或者概括其中两个时期有关重阳节的特点,并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武帝去世后,昭帝即位,在霍光的授意下,贤良、文学皆要求取消官营政策。尽管桑弘羊始终坚持官营政策不可废除,并与贤良、文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但是盐铁会议结束后,他还是作出了一定的让步。杜延年提出的宜修孝文时政,应该是符合当时社会实际情况的。 但是,罢酒榷、盐铁,显然是为了官僚地主的利益,而杜延年本人又是霍光的亲信。因此,在盐铁会议结束后,霍光家族就开始经营私屠酤(宰牲和卖酒)。元平元年春二月,诏曰:“天下以农桑为本.日者省用,罢不急官,减外徭,耕桑者益众,而百姓未能家给,朕甚悯焉。其减口赋钱”。有司奏请战什三,上许之。 汉元帝还通过赏赐百姓爵位、赐予女子百户牛和酒、赏赐鳏寡和年老之人布帛,并且免除逆行之处的租赋,以此鼓励百姓生产。 ——摘编自《西汉财政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以后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经济政策变化的影响。
|
16.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食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中美英《开罗宣言》 (1)根据材料,概括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意义。
|
17. 难度:压轴 | |
【历史——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魏源认为,历史进化是一种客观必然趋势。法令制度应该随着“势”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历史自身发展的法则.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也无穷极不变之法。同时,必须讲求行法之人'同一种法,不同的人去执行,其结果迥异。他还揭露清王朝任人唯私,贤者不得用,用者未必贤,他认为用人应以“德”“才”为标准,使贤能之士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魏源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主张民主议政,广开言路。鸦片战争中.他积极反对投降路线,认为要“尽得西人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富国强兵,以战胜资本主义的侵略,他也看出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优越性。对于“不设君位,唯立长官贵族等办理国务”的瑞士,他誉之为“西土桃花源”。 ~《论魏源的法治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源法治思想的内容及其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源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