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范成大的诗句“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是 A. 小农经济 B. 手工作坊 C. 官营手工业 D. 商品经济
|
2. 难度:简单 | |
2011年9月26日《新疆日报》一文认为:“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通道,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出土的各时代文物众多。”在一汉墓中不可能出土的文物有 A. 纸张 B. 粟米 C. 青花瓷 D. 丝绸
|
3. 难度:中等 |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 B.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C.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4. 难度:简单 | |
1832年6月,一艘英国商船驶抵宁波,对中国地方官提出了通商要求。结合时代特征判断,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 中国人对英国造船技术感兴趣并效仿 B. 船上商品通过宁波合法转售到内地 C. 地方官因宁波非泊船之所而命其驶离 D. 地方官因《南京条约》而同意其请求
|
5. 难度:简单 | |
面对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就业网”发起2013年的就业计划调查,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朝山西去工作,你给他推荐的就业部门不包括 A. 在票号担当收银员 B. 从事彩瓷售卖工作 C. 创办私人丝绸纺织厂 D. 从事珐琅彩的烧制工作
|
6. 难度:中等 | |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 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B. 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 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
7. 难度:简单 | |
北宋初年有个叫陶毂的书生,盖了几座房子搞出租经营,结果出门就被人称为小人,挣的钱被叫做“痴钱”,即呆傻的意思。这种现象的文化根源是 A. 经营房租并不赚钱 B. 重农抑商的传统认识 C. 经营土地才是正统 D. 法律不允许书生经商
|
8. 难度:中等 | |
随着满清王朝的灭亡,风光数百年的晋商、徽商群体也走向了衰落。商人团体因官府而兴衰,从政策角度看源于 A. 小农经济 B. 土地兼并现象存在 C. 重农抑商 D. 市民团体壮大冲击
|
9. 难度:简单 | |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A. 美洲 B. 非洲 C. 亚洲 D. 大洋洲
|
10. 难度:中等 | |
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 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 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 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
11. 难度:困难 | |
新航路的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A. 背景不同 B. 性质不同 C. 结果不同 D. 影响不同
|
12. 难度:简单 | |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最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 B.世界各民族分散孤立的状态逐渐结束 C.西欧商业经营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D.从此开始了跨越大西洋的黑奴贸易
|
13. 难度:中等 | |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
14. 难度:中等 | |
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 ) ①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 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 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 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15. 难度:简单 | |
19世纪末,“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
16. 难度:中等 | |
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还出现了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机器生产需要简便的工作服装 B.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 C.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D.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
|
17. 难度:简单 | |
由于钓鱼岛等历史问题的因素,中国内地兴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辛亥革命后也曾经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 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 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
18. 难度:简单 | |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 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 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 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 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
19. 难度:简单 | |
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A. 商品经济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 自然经济 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
20. 难度:简单 | |
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据此表明,洋务派兴办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 A. 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 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 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21. 难度:简单 | |
A. 废止缠足,封建束缚破除 B. 女子入学,近代教育普及 C. 恋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 D. 婚俗观念,受到西方冲击
|
22. 难度:简单 | |
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 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 A. 报道国内外大事 B. 传播商业信息 C. 宣传政治主张 D. 娱乐大众
|
23. 难度:中等 | |
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依据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 ②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 ③节省时间的考虑 ④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
24. 难度:简单 | |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符号给人留下深刻记忆,下列时代符号对应正确的是( ) A. 清末符号:租界、洋人、水师、中山装、火轮船、军阀 B. 民国符号:黄包车、旗袍、长衫、上海滩、黑色礼帽 C. 文革符号:大字报、绿军装、洋布、红色、语录、买办 D. 80年代符号:自行车、QQ、录音机、霹雳舞、摇滚乐
|
25. 难度:中等 | |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A到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B. “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26. 难度:简单 | |
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A. 中共开始纠正“左”倾指导思想 B. 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 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某些变化
|
27. 难度:简单 | |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 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 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 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 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
28. 难度:中等 | |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以上言论是对1992年的评价,主要依据的是 A.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 C. 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D.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29. 难度:简单 | |
邓小平指出:“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为此党和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 实施土改 B. 建立农业合作社 C. 建立人民公社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30. 难度:简单 | |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 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缘自 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③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④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
31. 难度:简单 | |
下表为某学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序号 ①②③的内容应该是 A. 汕头特区、海南特区;宁波、温州;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B. 潮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发区 C. 汕头特区、海南特区;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 D. 福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
32. 难度:中等 | |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79~1984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
|
33. 难度:简单 | |
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份的出现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 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 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起步 D. 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34. 难度:简单 | |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35. 难度:中等 | |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笑谈。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 B.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结果 C. 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 D. 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城市的结果
|
36. 难度:中等 | |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五”到“二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材料二“一五”到“九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1)材料一反映从“一五”时期(1953-1957年)到“二五”时期(1958-1962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并参考材料二的有关内容指出教训。 (2)材料二中“六五”时期(1978-1982年)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六五”时期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比,其增长有可特点?形成这个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
37. 难度:简单 | |
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改革开放历经30多年。这30多年的辉煌改革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读“中国近代重要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研究者指出,中国近代重要城市的分布成弓箭状。观察上图,指出图中“弓”上的城市哪些是改革开放时的经济特区,哪些是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 (2)重庆是弓箭的“箭尾”,20世纪末,党中央为促进重庆发展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3)30年来我国城市发展如离弦之箭,异常迅速,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