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淮北市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春秋时期齐桓公等纷纷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以诸侯会盟为形式成为“霸主”,有学者评论说“自有霸政,而封建残喘再得以苟延”。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诸侯争霸巩固了分封制    B. 新的国家组织方式产生

C. “霸主”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D. “霸政”维系了贵族间的秩序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西汉时期,晁错向文帝提出“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即国家),得以拜爵,得以除罪”的建议。照此办理,富商大贾要想得到爵位或赎罪,就必须向农民购买粮食。这一建议的主要目的是

A. 争取富商大贾支持    B.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D. 维持全国粮价稳定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明清时我国产生了手工业行会组织,行会对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和规格、原料采购、产品销售价格、吸收学徒的数额、年限、工资水平、技术传授范围、劳动时间长短,都有严格规定。以垄断本地区行业的业务。据此材料可推知

A. 中国已产生了工业垄断组织    B. 明清时期出现跨地域性商帮

C. 行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    D. 工商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夭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B. 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恢复

C.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D.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1895年6月,清政府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其中投资达580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竟让盛宣怀以100万两承办。此转变

A. 旨在抵制列强资本输出    B. 推动了工业化的起步

C. 体现了大力扶植民营企业    D. 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指出:“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 使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正统地位    B. 使民主共和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

C. 推翻了中国两千年封健统治    D. 结束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蒋介石日记的摘录:1938年3月24日:“此时将到可和可战时期,不难转入主动地位。戒少慎之,勿失战机,”3月28日,“视察沿路人民生活与行动之幼稚及军人精神与行动之散漫,时起不能久战之意。”4月9日:“此时可战可和,应注重和局与准备”。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国民政府准备向日本妥协投降    B. 反映了中日双方力量的复杂较量

C. 国民政府已做好持久抗战准备    D. 国民党认为日方己取得绝对优势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日程是周思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时间(7月17日)

外交活动

上午10点

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

中午11点40分

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

下午1点起

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反问同会谈

下午4点50分

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

 

 

A.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 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C.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雅典城邦,任何公民都要在一年内为自己的提案负责,即使提案经过了公民大会的批准。如果实施成功,荣誉归于公民大会;反之,公民大会将追究提案人或执行人的责任。这反映出古代雅典城邦政治

A. 纵容政治领袖操纵民意    B. 公民大会徒具形式

C. 缺乏对公民大会的约束    D. 各个环节权责分明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英国的新贵族自然是获得爵位的人,虽然他们对于国王滥封爵位有所不满,但是至少他们已经获得这一显荣的尊号,自然对国王也怀有感激之情,不愿意废弃国王使自己的尊号受损,使这一美好的制度消失。这从侧面主要说明

A. 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    B. 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必然

C. 资产阶级革命的渐进性    D. 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曲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学者托尼·朱特在《沉疴追地》中写道:新一代的保守主义者才有胆量挑战他们的前任的“国家主义”,提出激进的方案,来解决他们所称的野心过大的国家的“硬化”及其对私人主动性的缓冲作用。这表明

A. 斯大林模式受到广泛重视    B. 对凯恩斯主义产生了质疑

C. 主张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    D. 经济大危机使人总结教训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

A. 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

B. 说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性

C. 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D. 强调不均衡发展轻重工业、农业的迫切性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货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形成了独其一格的货币文化。先秦时期的货币,各诸侯国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在不同地区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钱。秦统一中国后,中国货币主要以环钱为主要形制。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明代,白银成了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中国货币史》

材料二到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道到破坏。(低处种植桑树、梅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白银大量外流,为解决财政危机,王茂荫主张“定数”发行“纸钞”以“辅银”,允许民众持商号银票兑换现银。但其主张被诬“利商而不立国”而遭咸丰帝“严行申饬”。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通过了购买白银法案,引发国际银价暴涨,导致中国大量白银外流,孔祥熙主张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放弃银本位制,实行法币改革,后来法币与英镑和美元确立固定汇率。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趁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的大量流入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王、孔二人解决“白银外流”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黄梅戏天仙配中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是汉代和宋代不同时期“董永遇仙”版本的对比

时间

汉代

宋代

人物

刘向《孝子传》中的董永家境贫寒,父亲不幸去世,却无钱埋葬,就卖身为奴,贷钱葬父。他为父尽孝感功了天帝,天帝命仙女下凡,以纺织帮助董永还债后,返回天上。

宋元话本《董永遇仙传》中董永是家境贫寒的读书人,七仙女是天上的织女,因羡慕人间的生活,思凡下界,嫁给了知识分子阶层的董永,两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解读两个版本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董永遇仙”所折射出的历史变迁。(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代户籍分“良民”与“贱民”,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役户和门阀的家丁、奴婢。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此外,宋代立法规定: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这样,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

——据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实际上成为美国处理有关战后世界安排问题上的指导性文件。美国的战后设想的蓝图是一柄两刃剑。一方面反对旧式外交和欧洲旧式的殖民主义、领土掠夺,另一方面也反对社会主义。罗斯福政府强调《大西洋宪章》的原则适用于全世界,要英、法等放弃殖民统治,按“民族自决”来解决殖民地问题,这引起丘吉尔的很大不满和抵制。戴高乐则指出“罗斯福是要使和平成为美国的和平”,但随着战后英国认为苏联成了“自由世界的致命危险”,便积极借助美国与之抗衡,有了共同的战略利益。法国在这样的情况下也终于不得不与美国协调了政策,但是在苏联方面,情况就不同了。

苏联当然也非常希望有战后持久的和平、安全和繁荣,但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方面,则不同于美国的考虑。苏联宣布接受《大西洋宪章》的原则作为反法西斯联盟的“共同纲领”,同时指出,这些原则的实际运用“必须与各国的状况、需要和历史特点相适应”,强调各国人民有权建立其认为合理和必要的社会制度和政府形式等。

——摘编自黄正柏《美苏“冷战”争霸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英法美与苏联对《大西洋宪章》态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大西洋宪章》作简要评价。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鉴于台湾地位的重要性,刘铭传建议立台湾为行省,得旨允准。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他在台六年.励精图治,功勋卓著。刘铭传初到台湾时,生番土著“窟穴”,盗城出没其间,时常侵扰百姓;而大户籍着治安之名趁机敛财招幕壮丁,“抗官吏,赋税不以时至”。铭传恩威并施,亲督将吏剿抚,后诸番皆臣服归化。后又丈量田亩,视地亩肥瘠订立课赋标准,又创茶盐、金、漾、樟脑之税,台湾府库“始岁入九十万,后至三百万”,结束了仰赖福建财政支援的历史。刘铭传“以兴造铁道为纲纽,辅之以电线、邮政”,在台“碎巨道七百里以通南北”。他还筑炮台、购火器,设军械局、水雷学堂等,“合防益目”。

——摘编自王树坍《刘铭传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治理台湾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铭传对台湾发展的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