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中国文化经夏商周不断的"损巫益礼”,最终由周公形成了“敬德保民”的周礼文化体系,孔子则进一步扬弃了周礼文化中“神道设教”的内容,奠定了儒学之本。这说明 A. 儒家学派创始于周公 B. 周礼重在维护社会等级 C. 儒学思想以复古为要 D. 先秦文化的人文化趋势
|
2. 难度:中等 | |
(原创)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往往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如鲜卑拓跋部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曾“入仕尧世”。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 北方民族实现封建化 B. 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C. 北魏全面学习中原文化 D. 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
3. 难度:中等 | |
南宋初年,朝廷设立会子务负责发行“官会子”。会子面值以铜钱数量来标示,但基本上不可兑换成现钱,“输官亦许用之,庶公私皆便。”南宋会子得以流通的主要原因是 A. 由国家信用提供担保 B. 纸币使用具有历史基础 C. 得到工商业者的支持 D. 政府采用强制手段推行
|
4. 难度:中等 | |
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说:“今有人焉,聚徒讲学,禁民为非,人无不笑且诋也。伶人献俳,喜叹悲啼,使人之性情顿易,善者无不劝,而不善者无不怒。”其意在强调 A. 理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B. 戏曲艺术的批判现实性 C. 戏曲艺术的教化作用 D. 世俗文化源于大众生活
|
5. 难度:中等 | |
在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投入战场的兵力有十万人左右,侵华英军最高大约2万人。但在实际交锋中,中英双方兵力往往都相差不远,甚而英军兵力占优。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 清军武器装备落后 B. 英军掌握着战场主动权 C. 英军无具体侵犯目标 D. 清政府缺乏长期抗敌准备
|
6. 难度:中等 | |
(原创)20世纪初,知识界构造出“一份完整的中国‘民族英雄谱系’”,《中国民族主义第一伟人岳飞传》、《为种流血文天样传》、《中国爱国者郑成功传》等文章横空出世。这反映出当时 A. 新式报刊致力于政治宣传 B. 民主革命思潮蓬勃兴起 C. 清政府无意控制社会舆论 D. 民国肇始力求历史正统
|
7.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漫画家廖冰兄创作的一组时政漫画的一部分。其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B. 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C.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D. 抗日战争胜利
|
8. 难度:中等 | |
199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开发浦东新区。给予的优惠政策包括:允许外商在区内投资兴建机场、港口等交通项目:允许外商在区内试办商品零售业;允许外商在上海,包括在浦东新区增设外资银行等。这突出表明我国的对外开放 A. 地域范围从点到面 B. 投资领域全面放开 C. 开放领域日益扩大 D. 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
9. 难度:中等 | |
英国法系和大陆法系各具特色,并行于当今世界。英美法系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体系庞杂而不系统。据此推断,全面继承古代罗马法的大陆法系 A. 强调法律的系统化、法典化 B. 不存在体系化的民法典 C. 传播及使用范围小于英美法系 D. 法官对法律发展有重要作用
|
10. 难度:中等 | |||||||||||||||||||||||||
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图表数据表明
A. 英国主导近代世界市场 B. 英国产品在欧美失去竞争力 C. 英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D. 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加深
|
11. 难度:中等 | |
1883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的《文官制度条例》规定:文官终身任职,非犯大错不能解雇,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一做法 A. 扩大了政府的行政职能 B. 确立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 C. 克服了两党政治的弊端 D. 有效防止了政治舞弊现象
|
12. 难度:中等 | |
关贸总协定1947年生效后共推动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经过前七轮谈判大幅度降低了世界关税水平,1986年开始的乌拉圭回合谈判把“非关税措施”列入议题,并对非关税壁垒加以约朿。这表明 A. 世界贸易自由化目标达成 B. 冷战对峙阻碍经济全球化 C. 贸易保护制约国际经贸合作 D. 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渐形成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格列高利历大事记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材料二 “回溯循环”时间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但在清末,以皇帝年号纪年体系为表征的传统时间观念,受到西方线性时间观念的冲击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知识分子将纪年视为建构“现代国家”的重要方面。戊戌变法前,康有为已经提出要革新纪元、倡立孔子纪年,以收拾人心。刘师培说:“为吾四百兆汉种之鼻祖者,谁呼?是为黄帝轩辕氏。……欲继黄帝之业,当自用黄帝降生之年为纪年始。”黄帝纪年得到革命党人群起响应,民国建立,孙中山通电全国使用公历,这被认为是政权鼎革的重要象征。但在民国时期,改换阳历因与民众的传统文化习惯相悖引起民间诸多反对,政府改换阳历的努力遭遇极大挑战。 ——摘编自朱文哲《清末民初的“纪年”变革与国家建构》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格列高利历成为世界通用“公历”进程的特点,指出推动这一进程的历史因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纪年变革主张的共同之处,并分析民国时期纪年变革的影响。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西汉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图2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城读分布图 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经济变迁的信息,并予以简要分析。
|
15. 难度:中等 | |
(原创)【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东晋依靠门阀士族维系了近百年的统治,而刘宋和萧齐政权则重用寒门,却内乱频仍,矛盾重重。因此,梁武帝通过改革选官制度来协调士庶地主之间的矛盾。天监四年(505年)梁武帝下诏,选拔、考察人才“年未三十,不通一经,不得解褐(当官)。若有才同甘、颜(注:古代贤能之人甘茂、颜回),勿限年次。”这就破除了宋齐以来士族二十岁直接入仕的陈规。同年,“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广开馆宇……馆有数百生,皆引寒门俊才,其射策通明经者,即除为吏。”由此,明经求第成为进入仕途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天监八年(509年),梁武帝又下令不分士族寒门,一律公平取士,这自然是对不学无术而单凭世资入仕的高门子弟的一种限制。 ——据张泽梅《试论南朝选举制度的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武帝时期人才选抜方面的变化。 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武帝选官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
|
16. 难度:中等 | |
(原创)【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了《新史学》,首先提出“新史学”概念,并倡导“史界革命”,认为“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他提出“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几近全盘否定旧史学,认为封建史学有“四弊“,(“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主张用“民史”即以写出民族群体之兴衰取代旧史之“君史”;他还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融于新史学思想,取代旧史“一治一乱”的循环史观;提出历史学应广泛吸取多学科的先进方法,进行综合研究。至此,中国史学开始脱离二千余年的传统,揭开了近代中国史学发展的序幕。 ——宋学勤《梁启超、鲁滨逊“新史学”思想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