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7届高三全真模拟(第四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嫡长子继承制排除在王位继承以外的众王子弟,获得了新建诸侯国的权力,更得到一般宗族子弟绝不会出现的各种政治特权。材料表面西周分封制

A. 推动了王室宗族迅速分化    B. 强化了王室间的血缘纽带

C. 有效缓和了各诸侯国矛盾    D. 实现了地方对中央的拱卫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下图可以反映出

A. 儒学开始垄断学校教育    B. 出现专业的教育行政机构

C. 封建学制系统基本形成    D. 太学可以监管地方的学校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朝廷命官,却在古徽州遭到了广泛的“贬值”,便是普通人家的男子,也有互相敬称为朝奉的。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A. 徽商唯利是图的本性    B. 徽商走官商结合之路

C. 徽商的社会形象下跌    D. 徽商的政治虚伪性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极少有浮躁不安、剑拔弩张的火气与刚猛之感。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 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    B. 注重写意甚于写实

C. 表达文人政治追求    D. 体现鲜明的儒道思想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即使能开垦荒地、改良实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近代以来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导致人口迅速增长

B. 精耕细作和高产作物的推广能够解决人口问题

C. 近代中国工业化程度低制约了人口问题的解决

D. 要根本解决人口问题的最好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898年新加坡华人倡议剪辫,国内舆论除《益闻录》外,天津的《国闻报》、湖南的《湘报》、上海的《申报》等均予报道,《国闻报》以《割辫创闻》为标题,揭明该事为首创,以“深堪诧异”四字评语,示其惊奇,而湘、申二报则几无评论。这说明当时

A. 国内舆论对政治敏感问题并不关心    B. 民国政府推行剪辫易服遭国人抵制

C. 剪辫运动最早是由国外华人发起的    D. 国内舆论对剪辫之事态度比较谨慎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新青年》与《东方杂志》对垒的文化论争中,陈独秀认为中西文化不同,宣扬“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杜亚泉则提出:不要把科学视为“信条”,主张以传统的儒家学说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他们论争中的共同点是

A. 认为西方文化出现认同危机    B. 对西方文明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C. 重新定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 主张调和中西文化面临的冲突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2017年1月11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主要基于

A. 史学界很多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B. 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

C. 新结论着眼于反侵略的长久悲壮    D. 新结论强调了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古代罗马法规定:承认当事人有权选择适用于其自己事务的法律规范,这在多种法律规范并存的情况下,必然发生法规之间的相互竞争,这保证了法律规范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也促使法律规范本身达到实质合理性。这一规定实际上反映了罗马法的

A开放性

B.公正性

C.权威性

D.无序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影子内阁”的设置

A. 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最终形成    B. 降低了政党政治运行的效率

C. 不利于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D. 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A. 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B. 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

C. 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D. 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了当前跨国公司各产业链的利润情况,形成图中抛物线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深入发展

B. 世界多极化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C. 国际经济旧秩序带来的影响

D. 发达国家转移落后产业的结果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压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沿袭明制,国子监为中央最高学府。平时所习课程,为《四书》《五经》等。每月有月课一次,三月有季考一次。课考题,皆用《四书五经》文与诏、诰、表、策、论、判。考试成绩,清初首用积分法。各省的府州县郡都设立有官学,府有教授,州有学正,县有教谕旨,并各有训导为福。从嘉庆道光以后,太学乃衰。正轨的现代型学校,始于1898年京师大学堂。后经戊戌政变、拳匪之乱,使教育革新计划一度中断。后成立学部,乃订立新学制,于全国普设现代式学校。光绪三十一年始,正式裁国子监、停科举,而以京师大学堂代“太学”、“现代教育”代“旧式教育”矣。

一一摘编自陈致平《中华通史.清史后编》

材科二

中世纪的英国,教育机构几乎全部掌控在基督教会的手中,教会将教育看成是其传播宗教思想和培养信使的重要手段。1世纪起,英国出现延续半个世纪的办学热,主教、显贵、乡绅、城镇商人甚至国王等都通过私人慈善捐赠建立学校。这些学校除了培养神职人员、高官等社会精英外,还增加了培养自由职业者、工匠等大众教育。1546年,亨利八世在剑桥设立了五个钦定教授席位,除神学以外,都直接与杜会事务相关的科目如医学、民法等。1575年到163年间,英国大学中新增的教授席位绝大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18世纪初,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和其他专门科学中逐渐设立新的教授职称。

——据《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六卷》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旧式教育”的特点,并分析近代以来“现代教育”取代“旧式教育”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世纪时期相比,15~18世纪英国教育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轴心时代”的观念是由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1864~1920年)提出的。他认为,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中国、古波斯都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在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古波斯有索罗亚斯特,等等,形成了不同文化传统。雅斯贝尔斯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自此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力量。对这一开端的复归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不断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汤一介《“新轴心时代”或将到来:论儒学的复兴》

结合材料与所学历史知识,围绕“‘轴心时代’思想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单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給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兼天下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锰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忘,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摘编自《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20世纪的重大战争表(见表)

时间

名称

主要原因

1904﹣﹣1905

日俄战争

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50﹣﹣1953

朝鲜战争

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1961﹣﹣1975

越南战争

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材料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作者认为:“如果21世纪会是一个和平的世纪,那么它不仅是由国家间的均势或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性或是由思想技术层面上的全球化带来的,而是由通过超越国境的个人或集团的网络结构带来的可能性会更大。”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表格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二所提供的视角分析21世纪人类和平的可能性。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判标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康熙

材料二“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之时代矣。如是则中国民族必无汉唐之发展昌大而同化南方之种族也。及我民族同化力强固之后,虽一亡于蒙古,而蒙古为我所同化;再亡于满洲,而满洲亦为我所同化。其初能保存孳大此同化之力,不为北狄之侵凌夭折者,长城之功为不少也。”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熙帝不修长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康熙帝处理与蒙古族关系、解决北方边疆问题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对秦始皇修筑长城的评价,并结合时代背景回答孙中山作此评价的目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