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 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B. 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D. 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 商品经济发达

C. 自耕农经济脆弱    D. 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海瑞正确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②丘浚客观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

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④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某考在古队在江南一古墓中发现粉彩、棉毯、唐三彩等遗物,此墓最早可能建于

A. 唐朝    B. 南宋    C.     D. 明朝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他赞美的是我国古代陶瓷业中的(    )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珐琅彩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A.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落后    B. 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落后

C. 统治者长期推行封闭的对外政策    D. 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保护农耕经济    B. 限制工商业发展

C. 维护封建统治    D. 防范外夷入侵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C. 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明朝小说《警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由此可知

①施复夫妇是机户

②当时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当时农业还较落后

④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12年6月,中美联合考古小组在江西省仙人洞发掘出距今约有两万年的大陶碗碎片。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早在两万年前,中国已经使用陶器”的结论。这一研究过程

A. 推论不合理,材料不可信    B. 推论有道理,材料不可信

C. 推论不合理,材料可信    D. 推论有道理,材料可信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世纪初,英国流行一种说法:“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这个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B.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发生

C.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贵族阶层已经消失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新航路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 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B. 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C. 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D. 欧洲经济的发展逐渐超过亚洲成为历史发展的重心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马克思在《不列颠的印度的统治》中指出:“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心只想赚钱,它对待自己的臣民还不如过去的西印度种植场主对待他们的奴隶。”上述材料主要揭露了

A. 殖民扩张的残暴

B. 种植场主的虚伪

C. 英荷之间的矛盾

D. 垄断组织的扩张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者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它遭到海上运输业发达的荷兰的强烈反对,导致英荷战争爆发。由此说明这场冲突的实际上是一场

A. 商业战争    B. 殖民战争    C. 海上战争    D. 宗教战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 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B. “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

C. 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    D. 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以生产方式来划分,人类文明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阶段。其中空格处应是

→……

A. 游牧文明    B. 农耕文明    C. 网络文明    D. 工业文明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①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加快        ②近代企业开始出现

③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④各地经济发展日趋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世纪中叶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近代化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 清政府被推翻    B.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开始    D.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A.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 甲午战争后    C. “一战”期间    D. 国民党统治后期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A. 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C. 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 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申报》创刊于1872年的上海;后成为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据此分析,该报畅销的原因有

①反映社会习俗

②传递商业信息

③宣传时事政治

④首倡文学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 外资企业出现    B. 洋务运动兴起   

C. 工人运动高涨    D. 实业救国热潮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有人说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重任而被“压垮”的。“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有可能是

A. 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危机

C. 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D. 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与戈尔巴乔夫比较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没有从根本上改革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B. 对外扩张使国家陷入困境

C. 个人专断,政治生活僵化    D. 执政后期思想保守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材料一明初,明太祖告诫地方官吏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安养生息之。”

——《明太祖洪武实录》

(明)太祖谕户部臣曰:“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

———《明太祖宝训》

材料二据《天工开物》载,明朝中叶“(棉花)遍布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贵皆赖之”;纺织业中出现的“花楼机”能在绫绢上提织各种花纹;《元明事类钞》载:明中叶后“北土广树艺(种植农作物)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衿(衣料)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写道:“(明朝中期)田人佃手,其狡黠者,逋(拖欠)负租税,莫可谁何!业经转手,佃乃虎距,故有久佃成业之谣”

——记载明朝中后期有关史实的资料

材料三“(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庐舍”

——《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政策?分析此政策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及后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壮大的因素有哪些?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变,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上层政策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管理市场自古有之,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及对贸易的参与方面。其中,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城镇市集,划分销售地区;规定贸易时间,限制夜市交易,推行抑商政策,加强商人管理;严查商品质量,不许伪劣入市;调控市场物价、严格物价管理;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经济;统一衡器币制,方便货物交易;制发契券票帖,规范贸易行为;缉盗贼防火灾,保证财货完全;制订交通规则,维持市场秩序。政府对贸易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官营贸易及官吏经商两方面。通过历史上政府干预经济问题的考察分析可得出结论,政府要“适度”干预经济。

 

 

 

 

 

 

 

 

 

 

 

 

 

 

 

 

 

 

 

 

 

 

——丁长清《中国历史上政府干预市场问题的考察》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材料三的结论。(要求:表述成文,逻辑严密,史论结合;280字左右)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