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河北一战国中晚期的墓葬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4%。这些资料说明( ) A. 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 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C. 铁农具的使用已经很普遍 D. 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
2. 难度:简单 | |
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媼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 A. 私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 B. 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C. 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3. 难度:简单 | |
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 A. 揭示了官商结合是商人获利的主要途径 B. 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 C. 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D. 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4. 难度:中等 | |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表述的理解,其中不恰当的是 A. 海禁加剧了寇患 B. 应当废除海禁政策 C. 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 D. 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
|
5. 难度:中等 | |
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 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B. 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C. 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
6. 难度:简单 | |
1651年英国政府针对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涉及英国货物的海上运输,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不能由其他任何国家运送。这反映了( ) A. 英荷争当世界霸主 B. 荷兰企图独霸贸易市场 C. 荷兰不满英国的制裁 D. 英国压制荷兰的海上贸易
|
7. 难度:简单 | |
中世纪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经历了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个变迁过程说明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 A. 发端于新航路开辟 B. 受世界贸易和生产力发展支配 C. 始终依靠殖民扩张 D. 呈现由多极化到单极化的趋势
|
8. 难度:中等 | |
“英国资产阶级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保护关税,依靠本国工业上的绝对优势,大搞商品倾销,在自由竞争中打败一切对手,从而大发横财。”这是因为 A. 新航路开辟 B. 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
9.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近代中国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出现在1936年。此后的13年(至1949年)中,中国的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都呈下降趋势,为近代百年经济史中最严重的衰退阶段。导致这一衰退现象的首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B. 帝国主义掠夺和长期战争的破坏 C. 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政策损害了经济发展 D. 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和压榨
|
10. 难度:中等 | |
清末状元张謇说:“马关约成,国势日蹙,私忧窃叹,以为政府不足责,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知识之本,基于教育。然非先兴实业,则教育无以资措手。”这反映了张謇的核心主张是 A. 教育救国 B. 实业救国 C. 变法图强 D. 罪责政府
|
11.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增长最快时期的推动因素是 A.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B. 开展“大跃进”运动 C. 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2. 难度:简单 | |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这种土地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只是将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了”。这里描述的是 A.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3. 难度:中等 | |
1984年,邓小平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为扩大开放,这一年中国采取的措施是 A.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
14. 难度:中等 | |
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有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A. 西餐种类繁多、营养卫生 B. 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C. 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D. 西餐馆在内地普遍出现
|
15. 难度:中等 | |
交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进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 ) ①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 ②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③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④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
16. 难度:中等 | |
章柏青主编的《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将新中国电影划分为历史的时代、国家的时代、政治的时代、艺术的时代、市场的时代、产业的时代六个历史时期。拍摄于1988年的电影《红高粱》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部电影应该划分到 A. 艺术的时代 B. 政治的时代 C. 历史的时代 D. 产业的时代
|
17. 难度:简单 | |
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基于此观点制定的法律应当是 A. 《社会保险法》 B. 《全国工业复兴法》 C. 《紧急银行法》 D. 《全国劳工关系法》
|
18. 难度:简单 | |
《全球文明史》记述:“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的新问题。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材料中的“新问题”是指 A. “垄断”加剧了无序竞争 B.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恶性发展 C. 国家干预经济造成“滞胀” D. 殖民体系内部的各种矛盾激化
|
19. 难度:中等 | |
对二战后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 B. 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使国家直接参与再生产过程,干预经济生活 D. 国有化、一定计划性、财税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
|
20. 难度:中等 | |||||||||||||||||||||||||||||||||||||||
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 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 农业生产衰退 C. 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 工业发展滞后
|
21. 难度:简单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苏联的“独特实验”是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开创斯大林模式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
22. 难度:简单 | |
1920年,一位老农向列宁诉苦说:“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坏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为解决包括农村在内的诸多问题,苏俄实施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 D. 社会主义工业化
|
23.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1953﹣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B. 斯大林体制仍旧发挥了积极作用 C. 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D. 新经济体制收到了一定效果
|
24. 难度:中等 | |
20世纪五十年代末,苏联地区玉米的播种面积迅速扩大,许多地区不得不放弃了耕种多年的小麦和黑麦。这直接反映出 A. 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B. 苏联工农比例得到了极大的调整 C. 赫鲁晓夫改革脱离了实际国情 D. 苏联即将成为世界粮食产量大国
|
25. 难度:中等 | |
《冷战1945-1991》中写道:“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为实现“安全保障”,美国1945—1991年在经济上采取的举措是 ①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 ②倡导建立关贸总协定 ③推行马歇尔计划 ④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A. 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
26. 难度:简单 | |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黄金储备从战后的250亿美元急剧下降到90亿美元,黄金存量从8亿多盎司骤减到2.5亿盎司。而此时的欧洲各国,至少囤积着800亿美元,有权要求美国兑付22.8亿盎司的黄金。该现象的出现表明 A. 布雷顿森林体系濒临瓦解 B. 世界金融中心再度发生转移 C. 美国经济衰退丧失主导权 D. 欧洲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
|
27.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区域性合作组织的三种模式
下列选项中组织与模式对应正确的是 A. 欧洲联盟﹣﹣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2亚太经合组织﹣﹣模式3 B. 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1欧洲联盟﹣﹣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模式3 C. 亚太经合组织﹣﹣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2欧洲联盟﹣﹣模式3 D. 欧洲联盟﹣﹣模式1上海合作组织﹣﹣模式2亚太经合组织﹣﹣模式3
|
28. 难度:简单 | |
在一次世界贸易组织举行会议期间,有示威者在会场外打出了标语:WTO就是世界恐怖组织。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世界贸易组织是恐怖主义的表现 B. 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C.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遭遇挑战 D.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需要加强合作
|
29. 难度:简单 | |
199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估计超过2.5万亿美元,其中世界100家最大跨国公司占1/3;有90%的国家和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都低于跨国公司的销售额;世界最大的100个经济单位中,51个是企业,只有49个是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国家职能在经济全球化中逐渐被边缘化 B.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C.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D. 跨国公司是独立于国家之外的经济实体
|
30. 难度:中等 | |
政治家的演说或言论往往能反映他们的政治或经济主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纽约有一位流浪者在一天之内吃了10餐。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 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只有愚蠢的乐天派才能否认眼前的暗淡现实。” ——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三我们最后的一项事业,也是最重要最困难而又远远没有完成的事业,就是经济建设,……开始这样一个全世界从未有过的事业,难道能没有失败没有错误吗?但是,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我们正在进行这一事业。我们现在正在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1921年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上的演讲 材料四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1)材料一中胡佛是怎样看待政府的职责和作用的?这种思想在当时有何影响? (2)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解决这些问题实施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表明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列宁所说的“正在纠正我们的错误”指的是当时苏俄实施的什么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该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4)根据材料四,归纳斯大林社会主义体制的特点。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来移风易俗作用。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 材料二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材料三归根到底,在近代中国决定和承担近代化任务的主要载体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 ﹣﹣林家有《孙中山的革命观﹣﹣兼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流行的什么思潮? (3)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
32.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3年清政府设立了专司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国家机构——商部。……之后,又颁布了公司法(1903年)和破产法(1906年),各大城市相继成立商会,而且清政府还调节官商关系,制定商律,抑制官吏勒索商人的陋习,宣布奖商保商。商部成立两周后,即奏定《奖励华商公司章程》,根据商人集股多少,分别给予不同品级的顶戴或顾问官、顾问议员等荣誉称号。而且为劝诱封建家族转移投资方向,还规定如有世家巨族出资凑集公司办有成效者,奏明请旨给奖。 商部的设立和勋商章程的颁布,不能不说是商人地位根本上的改变,“士商平等”才真正从事实上确立了起来。商人受到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且他们的作用也愈来愈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摘编自张步先《论晚清新政时期的重商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中的重商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新政中重商的社会影响。
|
33. 难度:简单 | |
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评判标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康熙 材料二“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之时代矣。如是则中国民族必无汉唐之发展昌大而同化南方之种族也。及我民族同化力强固之后,虽一亡于蒙古,而蒙古为我所同化;再亡于满洲,而满洲亦为我所同化。其初能保存孳大此同化之力,不为北狄之侵凌夭折者,长城之功为不少也。”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熙帝不修长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康熙帝处理与蒙古族关系、解决北方边疆问题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对秦始皇修筑长城的评价,并结合时代背景回答孙中山作此评价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