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 对维护专制制度、保障财政税收起到了重大作用 C. 这种思想在明太祖和雍正帝时得到强化 D.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而被废除
|
2. 难度:中等 | |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 分封制的瓦解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上层建筑的变化
|
3. 难度:简单 | |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②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劳动力成为商品 ⑤晋商、徽商等商帮形成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
4. 难度:中等 | |
《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尊农夫,农夫已贱矣”。这段话表明当时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商人经济地位比较高 ③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 ④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
|
5. 难度:简单 | |
(乾隆年间)在广东制糖业中,商人往往预先向蔗农发放糖本(资金),冬天则收取糖利。或预先向糖寮(作坊)放帐,待榨出糖后收取产品。这反映了当时广东 A.商业资本垄断制糖业 B.抑商政策频临破产 C.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D.出现了商业资本家
|
6. 难度:中等 | |
(1567年)福建巡抚都御史上书曰“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明穆宗当即批准了这一奏请,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这段材料反映了中国 A. 朝贡贸易体系的瓦解 B. 世界市场中心地位牢固 C. 古代传统手工业的优势 D. 闭关锁国政策的废除
|
7. 难度:简单 | |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里的“变异”主要表现为 A. 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 B. 白银大量流通,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C. 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D. 统治者严格限制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
|
8. 难度:简单 | |
李剑农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中记载:“(宋朝)从事于耕作之农民,除一部分自耕农外,不为私人地主之佃户,即为官田之佃户。在此相对关系下,土地之转移,除一小部分官田外,其权不操于国家而操于私人,今日为有田之自耕农,明日即可变为佃耕之佃户。”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 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B. 私田数量超过官田 C. 国家与地主争夺土地 D. 佃户成为耕作主力
|
9. 难度:简单 | |
“新建立起来的金碧辉煌的军事力量,不过是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幅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意在说明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扶清灭洋 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
10. 难度:中等 | |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由上可知这一时期 A. 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B. 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C. 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D. 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
11.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 国民政府的扶植使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B.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 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有一定的发展 D. 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12.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有
①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开始瓦解,妇女成为自由劳动力 ②国民政府能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③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推行,提升了妇女劳动能力 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
13. 难度:简单 | |
“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 1924~1927年 B. 1937~1945年 C. 1945~1949年 D. 1949~1956年
|
14. 难度:中等 | |
1895年至1911年,上海新办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112家,占全国总数的25.1%,开办资本2799.2万元,占全国总额的28.6%。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
15. 难度:困难 | |
新中国资本短缺,而劳动力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低.然而,我国的工业化却从突破资金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入手,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有学者认为,这种“工业化次序和工业化方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由此可推断出 A. 计划体制违背了经济规律 B. 政治环境影响中国建设方式 C. 新中国工业化的成本太高 D. 新中国应该优先发展轻工业
|
16. 难度:中等 | |
1958年8月,毛泽东指出:“人民公社的特点有两个,一为大,二为公……农林牧副渔,农业合作社原来就有。工农商学兵,是人民公社才有的。这些就是大。公,就是比合作社更要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的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都可以逐步取消。”材料表明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目的是 A. 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多样化 B. 促进所有制进一步变革 C. 消灭私有制以实现工业化 D. 实现“赶英超美”的目标
|
17. 难度:简单 | |
1951年4月山西省委发出警告:农民“不是向着我们要求的现代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而是向着富农方向发展”。所以要“动摇、削弱、否定私有基础”。后来中央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 实施土地改革运动 B.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提出“八字方针”
|
18. 难度:简单 | |
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 ) A. 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B. 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C. 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 D.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
19. 难度:困难 | |
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行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A. 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 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 C.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 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
20. 难度:中等 | |
“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上述说法与我国哪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最为吻合 A. 20世纪6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
21. 难度:中等 | |
为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状况,某历史学习小组选取了以下四个重要话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在全国普遍推广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②开辟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环渤海地区为经济开放区 ③指出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④强调判断实践的标准应该主要是“三个有利于”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
22. 难度:简单 | |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这一规定 A.揭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C.改变了农村的生产组织形式 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23. 难度:简单 | |
“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对材料信息归纳最为完整准确的是 A. 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法令 B. 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 风俗变革具有政治色彩 D. 维新变法主张断发易服
|
24. 难度:中等 | |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在《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 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并把新房装潢成欧美风格 B. 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的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 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坐有轨电车,有的骑自行车 D. 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
25. 难度:中等 | |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 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B. 民主共和思想融深入人心 C. 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D. 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
26. 难度:中等 | |
下列历史事件中,最有可能通过电视为民众所了解的是 A. 俄国沙皇政府被推翻 B. 贝多芬指挥的音乐演奏会 C. 美国总统候选人尼克松和肯尼迪进行政策辩论 D. 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进行试飞
|
27. 难度:简单 | |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最早期的殖民者从美洲掠夺来大量黄金白银财富。这些黄金白银财富主要流入西班牙,这直接导致该国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对华贸易占据出超有利位置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
28. 难度:简单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十四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材料反映了 A. 新航路后的“商业革命” B. 新航路后的“价格革命” C. 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D. 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
|
29. 难度:中等 | |
19世纪早期法国思想家傅立叶说:“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这种现象表明 A. 社会转型中人们精神的扭曲 B. 经济危机中社会秩序的混乱 C. 工业革命加剧人们私利观念 D.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限追求
|
30. 难度:简单 | |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经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 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是 ①始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②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③这种变化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④这一历程推动了世界连成统一整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31. 难度:简单 | |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从实质上看,钢铁价格下降反映了 A. 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产生活 B. 社会化大生产推动经济发展 C. 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生产与价格 D. 铁路和轮船运输降低产品成本
|
32. 难度:简单 | |
一位英国经济学家描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形势时写道:“今天的伦敦在芝加哥有它的粮食,在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从东印度公司种植场弄来的咖啡。”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②英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 ③世界分工明显 ④东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
33. 难度:中等 | |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兜售繁荣》一书中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但在1973年,魔力消逝了。”“魔力”是指 A. 自由放任 B. 国家干预 C. 科技进步 D. 知识经济
|
34. 难度:中等 | |
在1933年间美国大约有1000万英亩的棉花被毁掉,22万头大猪和600万头小猪均由国家收购后加以屠宰。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 垄断资本主义的美国日趋腐败 B. 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稳定农产品价格 C. 美国农牧业遭到自然灾害破坏 D. 美国重工轻农损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
35. 难度:中等 | |
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报告说,自1995年以来,其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达到2.8%,比1973﹣1975年间的1.4%提高了一倍。到2001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120个月。取得上述成效的原因之一是,美国政府 A. 实行大规模减税政策 B.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C. 对经济实施全面干预 D. 推行赤字财政政策
|
36.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20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 a-b阶段受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瓦解的影响,美国经济下滑明显 B. b-c阶段美国经济平稳增长,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C. c-d阶段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下降明显,失去了超级大国地位 D. d-e阶段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缓慢上升,得益于新经济的增长
|
37. 难度:中等 | |
下列属于新自由主义(如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等)和古典自由主义(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观点相同点的是 A. “管得越少的政府,才是越好的政府” B. 主张经济自由化、市场自由化 C.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不主张物质上的平等,反对社会福利政策 D. 国家干预与保障自由相矛盾
|
38. 难度:简单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苏联的“独特实验”是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开创斯大林模式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
39. 难度:简单 | |
列宁在评价这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 A. 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 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 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 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
40. 难度:中等 | |
20世纪五十年代末,苏联地区玉米的播种面积迅速扩大,许多地区不得不放弃了耕种多年的小麦和黑麦。这直接反映出 A. 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B. 苏联工农比例得到了极大的调整 C. 赫鲁晓夫改革脱离了实际国情 D. 苏联即将成为世界粮食产量大国
|
41. 难度:中等 | |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艰难而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中国形象的影响力日益彰显。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 (提示:写政策或事件)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并分析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3)结合史实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是怎样树立起这一形象的?
|
4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 材料二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全集》33卷 材料三 材料四由于二战的破坏,(联邦德国)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艾哈德认为,切身的物质利益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一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竞争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失业率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所指的“经济政策”有何突出作用?面对1921年“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列宁探索了怎样现代化新方式? (3)材料三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各自修建的民生工程,请指出这两大工程修建时两国的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修建有何共同作用? (4)根据材料四中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内容,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基本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