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晨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

A. 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B. 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闹钟

C. 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

D. 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史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主要得益于(  )

A. 郑国渠的修建    B. 都江堰的修建

C. 灵渠的开凿    D. 井渠的出现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A.神话传说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一朝天子一朝臣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十年可穷,十年可富;富不必喜,穷不必怖千年的大道流成河,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中国古代农民的这些循环思想,植根于

A. 儒家思想

B. 传统观念

C. 农耕生活

D. 自然现象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苏州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

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一观念的形成

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②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 )

A. 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 采用机器从事生产

D. 由私人投资兴建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甲午战争后,状元及第之后的张謇对官场绝望,认为中国要不贫不弱,除了振兴工商业,决没有其他办法。于是在南通建立了大生纱厂。此举开创了

A. 中体西用思潮    B. 预备立宪运动    C. 实业救国思潮    D. 收回利权运动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表《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以下对表格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茶(万磅)

丝(包)

1845年

8019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92896

 

 

A. 中国茶、丝制造水平高,竞争力强    B. 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C.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呈现增长的趋势    D.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三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侵略加剧

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D.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中共某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主要任务,该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B.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克郎。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A. 大跃进时期    B. 农业合作化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增长最快时期的推动因素是

A.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B. 开展“大跃进”运动

C. 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80年,中共中央某文件指出:“它可以满足社员联产计酬的要求,稳定生产队的经济主体地位,把调动社员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发挥统一经营、分工协作的优越性,具体地统一起来”。这里的“它”指的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人民公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公私合营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了

A. 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变化    B.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变化

C. 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 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变化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光绪年间的《嘉善志•风俗类》记载:“乾嘉时风尚敦朴,咸同而后染苏沪风气,城镇尤甚,男女服饰厌旧喜新”。这反映出当地

A.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B. 服饰等级之别消失

C.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 思想观念完全西化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出

①传统习俗与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②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不得人心

③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④某些西方人性思想观念开始被人们接受

A.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租界与上海城郊农村》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她们当工人的城郊女性对于家务好发议论与村中的男子很自由地谈话穿时髦衣发型与其他村姑不同。……有些女子不再完全听命于家长。农村的精神生活也较前活跃。”这反映近代农村女性当工人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A.培养了农村女性的独立自主精神

B.大大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面貌

C.有利于农村旧礼教、旧道德的瓦解

D.丰富了农村的精神生活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A. 公共汽车

B. 飞机

C. 火车

D. 轮船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章柏青主编的《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将新中国电影划分为历史的时代、国家的时代、政治的时代、艺术的时代、市场的时代、产业的时代六个历史时期。拍摄于1988年的电影《红高粱》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部电影应该划分到

A. 艺术的时代    B. 政治的时代    C. 历史的时代    D. 产业的时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国家迈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关键第一步是(    )

A. 三角贸易    B. 新航路的开辟

C. 蒸汽机的改良    D. 世界市场的建立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假如你是16世纪初的一位欧洲商人,你深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那么,你有可能第一个将下列什么产品运到欧洲市场上出售

A. 亚洲的丝绸    B. 非洲的黄金    C. 美洲的烟草    D. 澳洲的瓷器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C.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作为欧洲殖民者贩卖奴隶贸易的中转站,戈雷岛曾被几易其手。下列对戈雷岛的争夺顺序表述正确的是

A. 法国﹣葡萄牙﹣荷兰﹣英国    B. 葡萄牙﹣法国﹣荷兰﹣英国

C. 荷兰﹣葡萄牙﹣法国﹣英国    D. 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    )

A. 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B. 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C. 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D. 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 女性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

B. 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C. 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发展

D.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到1933年3月,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美国全国18600家银行大多数已没有支付能力,相继关门;财政部已发不出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破产”从本质上表明

A. 美国的财政金融已陷于崩溃局面    B. 美国承受经济危机的能力较差

C. 改变自由放任政策成为当务之急    D. 美国的经济地位在迅速地下降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

 

1930年

1940年

拖拉机

92万台

156.67万台

谷物联合收割机

6.1万台

19万台

玉米摘收机

5万台

11万台

 

 

A. 推行“以工代赈”    B. 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

C.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 调整农业政策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罗斯福实施“新政”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帮助美国渡过了1929﹣1933年的空前大灾难。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救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也缓过气来了。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发展国家福利制度

C. 加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体化    D. 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自我调整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日裔美籍学者福山认为在福利国家建设过程中国家摆错了自己的位置代替个人履行了许多责任。据此可知福山认为福利国家政策下

A.国家掌管了个人的经济收入

B.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

C.国家侵犯了个人的政治自由

D.国家挫伤了个人的劳动积极性

 

详细信息
33. 难度:压轴

经济学家诺思认为在制度创新之中,国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他说过:“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的麻烦。”下列经济思想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某一国家逐步确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这一国家是

A. 中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日本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 苏俄的社会性质    B. 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C. 苏俄生产力水平    D.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详细信息
36. 难度:困难

有学者在评价某一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是指

A.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B. 实行星期六义务劳动制

C. 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苏联国民经济》记载: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A.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B.“斯大林模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C.苏联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

D.对美国构成威胁,成为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直接原因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都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C都突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D都是对苏联生产关系的调整

 

详细信息
39. 难度:困难

1990年10月,戈尔巴乔夫指出:“我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过渡完全是由人的利益决定的”“只有市场与全社会的人道主义方向相结合,才能保证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财富的公正分配、公民的社会权利和社会保障、自由和民主的扩大”。对其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 旨在为“民主的人道主义”造势    B. 主张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众利益相结合

C. 这一改革思路将会加速苏联的解体    D. 说明苏联已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40. 难度:困难

美国是一个年轻而又强大的国家,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政府变成如同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场所,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服务的政府。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的原因。

(2)材料二中“明智试验”指的是什么?它与过去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克林顿执政时期“大胆、持久试验”指的是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美国的强大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详细信息
41. 难度:压轴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引自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Ⅱ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把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振兴联在一起考虑,强调“如果农村人口没有足够的购买力购买鞋子、衣服、汽车,那么工业中心也要受苦”。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1950年前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直接过渡”和“利用资本主义”分别是指什么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做法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现象产生的根源。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