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哈尔滨十九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个政治制度的反映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王位世袭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下分封的主体是

A. 功臣    B. 古代帝王的后代    C. 立功将士    D. 同姓亲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关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血缘关系是进行分封的依据之一,而郡县制的实行与血缘无关

B.两种政治制度下官员的权限大不相同

C.二者在当时都有利于巩固统治

D.都实行世袭制,以巩固家天下的统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秦朝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产生的方式是

A. 世袭    B. 考试选拔    C. 地方推荐    D. 皇帝任免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国家统一与巩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是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设置了

A. 御史大夫    B. 太尉    C. 刺史    D. 通判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隋唐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是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 三公九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宋朝和元朝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

A. 中书省和枢密院    B. 中书门下和中书省

C. 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    D. 枢密院和宣政院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

A. 说明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 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权力危机境地

C. 明清皇帝重视文人    D. 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其中“海内皆臣”一句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 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

C.肯定了秦统一货币的制度

D.肯定了秦统一文字的政策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唐律疏议》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其积极作用主要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削弱了专制皇权

C.通过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D.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墇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墇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朱元墇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 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 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 万钢的回答提示了快乐的源泉

D. 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某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 汉代内外朝    B. 唐代三省制    C. 明代内阁制    D. 清代设军机处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他,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 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 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 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 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 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 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 皇权不断加强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 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 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 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 军机处的设置,意味着封建制度已经衰败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叉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己。

——《朱子语类》

材料四: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l《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我国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三,回答秦朝和唐朝为建立和完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3)依据材料四,回答清朝设置军机处产生的重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