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运城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仪礼·觐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日叔舅。”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 区分伯舅关系以便扩大周的疆域    B. 被分封的既有同姓也有异姓贵族

C. 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联系紧密    D. 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之间可联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西周时期,在“工商食官”制度下,擅长经商的家庭或家族在被国家认可之后,又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这反映出该制度

A. 推动了私营工商业发展

B. 可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

C.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雏形

D. 固化了当时的职业划分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先秦时期很多统治者认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秦汉以来,随着“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士农工商的排列才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有了高低贵贱之分。这反映了

A. 先秦时期的阶级构成优于秦汉

B. 儒学深刻影响着秦汉以来的阶级关系

C. 古代中国统治者始终重视农业

D. 秦汉以来封建经济并未逐渐取代商品经济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这表明秦代

A. 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 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 官僚政治的模式己经形成    D. 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详细信息
5. 难度:压轴

宋代规定,“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即使“工商、杂类”及其子弟,主要有“奇才异行”也可应试授官,甚至僧、道有时也可应试。该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护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B. 网罗人才维护专制统治

C. 抑制门阀士族地主势力

D. 选拔出大量实用型人才

 

详细信息
6. 难度:压轴

与宋朝地方分权不同,元朝行省制建立了“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但仍然长期发挥了为中央集权服务的作用。主要是因为

A. 元朝把地方按地形划分出众多面积小而弱的行省

B. 影响元朝中央统治的主要是蒙汉之间的民族问题

C. 元朝蒙古族政权主要靠武力镇压地方割据势力

D. 行省具有中央派出机构与最高地方官府两重性

 

详细信息
7. 难度:压轴

顺治末年,和硕安亲王岳乐提出:“连年轮差御史,贪官未见止息,民困未见全苏,盗贼未见消弭,地方未见安堵,往返迎送,糜费徒多,建议除在京各差应留外,在外各差,应行停止,其巡按事务,归并巡抚。”后来清廷接受此建议,废除沿自明朝的巡按御史,将中央监察地方的权利交给总督、巡抚。这一措施

A. 使封疆大吏成为专职监察官员

B. 意在缓解吏治腐败引发的社会矛盾

C.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 反映了地方行政与监察权利的平衡

 

详细信息
8. 难度:压轴

清代前期枫泾镇布局的踹染工匠在货币雇佣关系之外,还在人身上受到“保长、布防、包头管辖”,作坊主对踹染工匠还有一定的超经济强制权利。据此分析当时的枫泾镇

A. 踹染工匠受到残酷剥削

B. 手工业者没有人身自由

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 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在古代雅典,无论是城邦的战和问题,或是粮食问题,还是社会工程的修建,都要通过投票、举手等方式并最终以多数人的意志做出裁决。该现象反映出

A. 雅典城邦推崇人民主权

B. 公民参政是城邦的特色

C.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完成

D. 雅典城邦实为小国寡民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罗马法中规定:“如果寄托契约的双方当事人商定债务人要对过失承担责任,这一简约有效。因为,契约承认附加简约的效力。”该条款反映了

A. 罗马法对债权人利益的袒护    B. 要求对过失承担责任违背了契约精神

C. 责任约定以双方自愿为基础    D. 简约成为解决债务关系的最主要方式

 

详细信息
11. 难度:压轴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仅土豆一项就使欧洲人口在1700~1900年两百年间增长25%,使欧洲城市化率增加27%到35%,并帮助催化工业革命的发生。由此可知

A. 新航路开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B. 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深远影响

C. 欧洲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土豆关系密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1890年,美国国会在颁布的《谢尔曼反托拉斯》中规定:“凡垄断或企图垄断,或与其他任何人联合或勾结,以垄断州际或对外贸易与商业的任何部分者,均作为刑事犯罪。”当时如此规定,是因为“垄断”

A. 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 干预了国家的政治生活

C. 阻碍了科技发明和进步

D. 违背了自由竞争的原则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英国自1689年走上民主化道路后,又在1832年、1867年和1884年进行过三次一会改革,逐步是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到一般成年男子拥有了选举权,留下了循序渐进的历史痕迹。这种状况表明,英国

A. 光荣革命后仍保留封建残余

B. 工业化的发展影响政治民主化进程

C. 贵族势力终于推出政治舞台

D. 率先完成两次工业革命加速民主化

 

详细信息
14. 难度:压轴

不同于中国“蓝天白云”的汽车牌照,美国的汽车牌照可谓“色彩纷呈、五花八门”,一般每个州的汽车车牌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各州牌照的设计并无统一的规则。美国汽车牌照的设计可以从侧面反映出

A. 美国牌照设计没有规范的标准

B. 美国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

C. 美国没有实现真正的国家统一

D. 美国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详细信息
15. 难度:压轴

191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新制本国史》写到:“法、美、俄等国,皆援例缔约交涉始多,而鸦片之尽至咸丰时竟弛之,而征税矣。于是流毒遍于中国矣。”可见,该书注意到了

A.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B. 《南京条约》未能真正地贯彻执行

C. 帝国主义已结成侵华的联盟

D. 《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 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B.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C.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D. 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

 

详细信息
17. 难度:压轴

清末预备立宪之后,梁启超说:“在民主专制之下,宪法徒具一字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梁启超意在说明

A. 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B.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 清廷专制体制导致革命爆发

D. 君主政体是革命出现的根源

 

详细信息
18. 难度:压轴

九一八事变后,著名爱国人士王造时发表了《救亡两大政策》的小册子,呼吁对外准备殊死战争,与日拼命到底,促成日本革命;对内取消一党专政,集中全国人才,组织国防政府、共同抗日。该呼吁的背景是

A.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 国内国际局势不利于抗战

C. 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御辱

D. 中国共产党开展全面抗战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但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从理论上突破了这一认识。这一突破

A. 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B. 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

C. 使全世界无产者真正联合起来

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详细信息
20. 难度:压轴

在巴黎开始与凡尔赛对峙的时候,梯也尔表示:“宁要法国,不要首都。”巴黎公社也被梯也尔大军围困,而冷眼旁观的德国释放了大量战俘以充实梯也尔的军队。这反映出

A. 巴黎公社的失败具有必然性

B. 法兰西共和之路具有曲折性

C. 法国共和政体的基础较雄厚

D.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详细信息
21. 难度:压轴

1956年底,毛泽东在同工商界人士座谈时说:我们政府的性格,“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是跟工人、农民、资本家、民主党派商量办事的,可以称他是个商量政府”。材料中的“商量政府”

A. 继承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特色

B. 保障了基层人民直接参政的权利

C. 是新中国首部宪法实行的结果

D. 为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基础

 

详细信息
22. 难度:压轴

1978年10月,邓小平指出:美国在台湾有大量的投资,日本在那里也有大量的投资,这就是现实,我们正视这个现实。对此谈话理解正确的是

A. 中美关系决定中日关系

B. 蕴含了“一国两制”构想的精神

C. 是对两岸交流的充分肯定

D. 阐明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框架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1972年7月,日本成立了以田中角荣为首相的新内阁。同月,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会见中方代表孙平化等人时表示:“当前日本政府首脑访华、解决邦交正常化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一时机是指

A.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 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C. 中美苏三国关系走向缓和

D. 美国因越战无力控制日本

 

详细信息
24. 难度:压轴

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指出: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是战胜那些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这些说法

A. 目的在于反思二战的经验和教训

B. 全面继承了二战期间的对外政策

C. 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D. 促进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

 

详细信息
25. 难度:压轴

俄罗斯学者今年提出新两极论,即文明世界与国际恐怖网络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并强调不管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世界模式,还是各极对立的多极模式,都没有反映现实,都不能成为确保国际安全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可取之处是

A. 当今世界仍没有结束两极格局

B. 共同应对恐怖势力方可保障世界安全

C. 单级和多级都不利于世界安全

D. 两极格局更有利于世界的平衡和稳定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压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雍正在位期间,奏折制度已经非常完善,通过扩大具折言事官员的范围,大批地方官可以向皇帝直接报告,使得进一步抛弃满族早期民主共议制成为可能。雍正七年(1729年),设军机处,由军机大臣承旨遵办军政事务。同时,创建朱批密折制度,一切都由皇帝“乾纲独断”,议政王大臣会议变成一些不当权的贵胄世爵挂靠之所,虽然名义上继续存在,但实际所议之政,已只限于出巡、旗务及刑审案件等具体事务,无关乎军国大事。

——鲍家树《议政王大臣会议起与落》

材料二他(罗伯特·皮尔)不仅是保守党的第一任领袖和首相,在1834年发表了第一个党派竞选宣言——《塔姆沃斯宣言》,还保证一旦掌权,将执行明智审慎的改革政策,兼顾社会多方面利益。由此扩大了保守党的社会基础。皮尔在宪政史上的重大建树,是于1841年6月率领保守党获得大选胜利,迫使维多利亚女王命其组阁。

——阎照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职能强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详细信息
27. 难度:压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存在一直是这一地区的基本安全框架。美国与日本、韩国、泰国和菲律宾等国的双边同盟条约,以及基于这些条约的美国军事存在构成了以霸权国美国为核心的轮辐。……目前,美军在亚太地区的主要基地有80个,占其海外基地总数的1/4;总兵力约30万,占美军总兵力的1/5。

冷战时期,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和政治同盟使其可以有效地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大战略,包括对越南、韩国、柬埔寨和阿富汗的若干援助和军事介入的具体政策。1983年,美国向亚太地区的出口额就占到了美国总出口额的34.8%,而向欧洲的出口只占25.7%,亚太地区成了美国的头号贸易伙伴。

——据宋伟《试论美国对亚太区域合作的战略目标和政策限度》

材料二美国重返亚洲,将全球战略目标转向亚洲,其政策是重修和加固已经被荒弃的冷战安全体系,鼓吹中国威胁论,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重新拼凑同盟以遏制中国的崛起,基本上是冷战时期的老一套。……事实上,美国重返亚洲只是政治与军事上重返亚洲,而要在经济上排挤中国,扭转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洲经济一体化体系已经为时过晚,并且成本与代价巨大。

——据鲍盛刚《中美关系与亚太的未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政策演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自二战结束以来对中国政策的演变,并简要评价美国提出的重返亚洲战略。

 

详细信息
28. 难度:压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这主要是中国官商合作的单项贸易,所以,这条海上丝路的重要性远不若陆上丝路;其所谓“官商合作”,是指属于官方的“译长”或“译使”,会同民间商人“俱入海”;其所指“单项贸易”,是因中国方面,“赉黄金杂缯而往”,以购“夜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啤供皇室与贵族所用,致有为官府采办之实,何况这些国家的主角——黄支国,据近代学者考证,似为《大唐西域记》中印度境内之建志补罗国,如此,则已程不国,应即当时之狮子国,今日之锡兰,这些国家在汉的经济开发及对贸易的重视程度,均远逊于当时的中亚与地中海各国。

——摘编自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欧洲文化浸荡全世界的工具,也不止一个,其中有的是武士政客,有的是商人,有的是传教士,或教育家。凡以上各类人物势力所到之处,那里便不免成为白人的属地。但如武人政客的势力,弱于商人或教士等的势力,那么白人所到之处,尚能多少保持他们的自由权。不过承受欧洲文化的一件事,却仍是不能免的。换句话说,即是现在地球上的各处,无论是自由的,或是欧洲的殖民地,他们是没有不再承受欧洲文化的了。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发展状况。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西方海上商路的开辟。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