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的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 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材料表明美国的欧洲复兴计划

A. 以复兴西欧经济为最终目标

B. 在经济援助计划之外进行军事渗透

C. 具有鲜明意识形态色彩

D. 在两极格局中争取占据优势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美国学者扎卡利亚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秩序。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他者的崛起”。下列关于“第三次权力转移对国际秩序所产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冲击了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 直接导致了恐怖主义等严重的国际问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我比你更疼》。反映了

 

A苏联在危机中落败实力受损

B苏联和古巴之间关系紧张

C古巴国家安全受到巨大

D古巴成为危机的最大赢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一名叫沙博夫斯基的东德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错误地发布了一项关于放宽出国旅游限制的草案,误导大批东德人涌向柏林墙,迫使当局解除前往西柏林的限制,不久,柏林墙被拆除。柏林堵的倒塌

A. 是沙博夫斯基的失误所致    B. 是北约东扩的结果

C. 标志冷战对峙局面结束    D. 加速了德国统一进程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  )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

D.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二、材料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反映出

A. 美苏关系缓和,和平共处    B. 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C. 美国取得对苏联的优势地位    D. 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 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 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 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D. 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有学者描述二战后的某一现象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作者描述的现象是

A. 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    B. 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C. 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    D.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49年下半年发生了苏联首次爆炸原子弹成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前者使美国和其盟国感到,它们正面临着苏联空前的军事威胁,甚至是核威胁;后者则使杜鲁门政府认为它所担心的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张己成为事实。这两大事件直接导致

A. 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冷战加剧和美国极力排斥新中国

C. 两大阵营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D. 中国一边倒和美国扶持日本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60年,美国发表了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义的报告《意识形态与外交事务》,探讨了二战后三种最有影响的意识形态(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和“立宪民主”)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下列事件属于民族主义范畴的是

A朝鲜战争  B古巴导弹危机   C欧洲的联合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由此可知    

A.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因素

B.冷战下的各国关系是伙伴而非敌对

C.冷战的目的是实现现代化与全球化

D.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

A. 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B. 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

C. 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    D. 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2003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了对伊战争,推行坦克式的民主和自由,这表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

A. 唯一的超级大国    B. 多极世界的一员

C. 欧盟外交的代表    D. 两极世界的一极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美国在杜鲁门政府的主持下,对全社会中各个领域、各种力量和资源实施全面深人地动员和统筹,开始确立一整套协调国内政治、经济、军事资源以及意识形态和知识资源的体制。材料反映出

A. 战后美国总统行政权力加强

B. “冷战使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确立

C. 美国希望全国人民对抗苏联

D. 二战后美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英国学者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重新定义为“长期的和平”倒是颇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C.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直接冲突    D.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A. 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 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 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 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A. 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B. 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C. 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D. 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20145月《纽约时报》中文网10日刊登题为《中国把门罗主义用到亚洲》的评论文章指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可能会试图把美国挤出亚太地区,就像美国在十九世纪把欧洲大国挤出西半球那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 中美实现了亚太地区利益新平衡    B. 国际格局形成中美两极争夺局面

C. 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 中美冲突的必然性影响世界安全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以下是四个国家的历史教科书对朝鲜战争的表述,对此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 

②韩国: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越过三八线,开始南侵

③俄罗斯:1950年6月,北朝鲜军队侵入南方,并正式宣布他们是为了反击李承晚军队的攻击

④朝鲜:1950年6月25日凌晨,美帝和其傀儡们对朝鲜悍然发动袭击

A.相关历史史实需要进一步澄清   B.不同立场观点导致不同史实表述

C.事件第三方的表述往往较客观   D.各方对相关史料的解读出现差异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留下的日记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内容

1912年11月5日

今日为美国选举日期,夜人市观之,此间有报馆两家,俱用电光影灯射光粉墙上,以报告各邦各州选举之结果,惟所得殊不完备。市上观者甚众,每一报告出,辄欢呼如雷。以大势观之,似民主党胜也。

1916年7月6日

改良之法,余力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

l921年8月13日

做历史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严格的评判史料,一方面是艺术——大胆的想象力。史料总不会齐全的,往往有一段,无一段,又有一段。那没有史料的一段空缺,就不得不靠史家的想象力来填补了。

 

 

——摘自《胡适日记全编》

(1)结合中美的政治情况,分析胡适为什么对美国政治选举产生浓厚的兴趣?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突出贡献。胡适认为历史学家需要哪两种能力?你对他的观点有何看法?

(3)1948年蒋介石想让胡适参选总统,是迫于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压力,请问杜鲁门为何要插手中国的总统选举?

(4)199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胡适学生罗尔纲的回忆录《胡适琐记》,该书关于1930年胡适从上海迁居北平的叙述,与胡适日记有出人,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你认为谁的记录更可靠?请说明理由。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和图表,回答问题。

在学术界中,美国“边疆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J.特纳认为:“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中国学者孙宏年也在其著作《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也提出,“疆界观”分为两种:一是文化上的“疆界观”,是指在文化归属感上的认同与否,即传统的“夷夏之辨”(“夷夏之辨”主要是中国与朝鲜、越南等深受中华文明影响的邻国及周边的部族确定谁是文化上的“蛮夷”、谁是“华夏”的问题);二是地理上的“疆界观”,是针对领土、疆域等的现实认知。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连。

18、l9世纪清朝宗藩(斜线部分)关系疆界图        19世纪大英帝国(黑色部分)疆界图

问题: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疆界观的实质,并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中英两国疆界观产生的不同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