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专题2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山西省晋城市2017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模)文综历史试题)明初礼制中关于生活器皿方面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可用金、银,六品至九品官可用银,“商贾、技艺家器皿不许用银”。然而,这些禁令在晚明苏州松江一带被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晚明时期生活所用器皿的变化体现出

A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B.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C.商人地位显著提高

D.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7届湖南省娄底市高考仿真模拟(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乾隆皇帝在谈到自己南巡允许商人大兴土木时说:“此在苏扬盐布商人等,出其余费,偶一点缀。本地工匠贫民,得资力作,以沾微润,所谓分有余以补不足,找事尚属可行。”这表明他

A强调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认同奢侈促进市场发展的观点

C.宜扬奢侈享受的社会主张

D.警惕奢华之风危及统治秩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江西省五市八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明清时期曾出现过江西人口大量移入两湖地区的“江西填湖广”移民浪潮。有“居楚之家,多豫章(指江西)籍”之说。下列关于这次移民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源于经济发达地区对后进地区的引力

B.明清时期两湖地区商业盛行商帮外出

C.推动“湖广熟,天下足”局面的形成

D.古代人口迁移完全源自政治因素推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王安石与朋友的书信中说:“昨日以早事奏报言今早者皆贫民,有司不得己,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这反映出

A土地兼并严重影响民生

B.百姓赋役负担太过沉重

C.土地因过度开发而贫瘠

D.政府不断强化经济干预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7届湖北省六校联合体高三4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有学者在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在小农经济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事实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个体中单个人的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可以用来解释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B.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转型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迟滞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17届河南省郑州、平顶山、濮阳市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B.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D.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17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4月调研测试历史试卷)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宋在立国之初,“首定商税则例。自后累朝守为家法,凡州县小可商税,不敢专擅创取,动辄奏禀三司取旨行下。”这反映出

A政府开始重视商人的利益诉求

B.商人的社会影响力有所提高

C.商业税收成为主要的财政来源

D.官商共利的平衡机制已形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