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 A. 齐国以铁器做农具 B. 齐国手工业发达 C. 铁器最早用作农具 D. 农业的精耕细作
|
2. 难度:中等 | |
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人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政府采取此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 A. 沿海民众接济反清势力 B. 维护清朝中央集权统治 C. 天朝大国物产比较丰富 D. 东南沿海倭患日益严重
|
3. 难度:中等 | |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发生在 A. 汉都长安 B. 唐都长安 C. 宋都东京 D. 元都大都
|
4. 难度:简单 | |
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地”。由此可见 A. 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C. 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D. 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
5. 难度:简单 | |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
6. 难度:中等 | |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 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 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 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
7. 难度:简单 | |
19世纪上半期,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说明 A. 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 英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 D.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8. 难度:中等 | |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该思潮盛行于 A. 新航路开辟时期 B.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C.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
9. 难度:中等 | |
“由于经营工商业没有获利的确实保障,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土地,然后出租给农民,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这主要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中 A. 一些民族资本家为了逐利,在城市和农村“两头通吃” B. 缺乏独立的生产基础,不敢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 C. 同封建势力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D. 依靠封建地租渠道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
10. 难度:中等 | |
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据这一思想,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是( ) A. 轮船招商局 B. 继昌隆缫丝厂 C. 福州船政局 D. 江南制造总局
|
11. 难度:简单 | |
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了漫画《三毛流浪记》,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 )。 A. 日本 B. 英国 C. 美国 D. 苏联
|
12. 难度:中等 | |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B.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 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 孟买棉纱质优价廉
|
13. 难度:简单 | |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 A.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 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D. 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
14. 难度:中等 | |
电视剧《老农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男劳力全被召去炼铁,眼见地里丰收的地瓜没人收,牛大胆说顾不了了,先让女劳力在地头挖坑把地瓜埋地里,等上面检查完了再说,然而检查通过后,地瓜却烂在了地里。故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合作化运动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
15. 难度:简单 | |
被海内外人士誉为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经济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 ( ) A. 深圳特区 B. 海南特区 C. 港澳特别行政区 D. 上海浦东
|
16.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开始有所改变是在 A. “一五计划”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 改革开放初期
|
17. 难度:简单 | |
在莫斯科电影展览会上,评判委员会的评语是:以其勇敢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生活。这部获得“荣誉奖”的影片是( ) A. 《定军山》 B. 《风云儿女》 C. 《渔光曲》 D. 《歌女红牡丹》
|
18. 难度:中等 | |
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它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和自主权;佐治亚州的一家纺织公司,它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三则材料均反映出哪种经济现象的特点( ) A. 福利国家制度 B. 知识经济(新经济) C. 经济全球化 D. 第三产业
|
19. 难度:中等 | |
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许多新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是( ) A. 福利制度的形成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 C. 第三产业的兴起 D. 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
20. 难度:中等 | |
1929年美国总统胡佛在白宫宣布:“……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这说明胡佛总统( ) A. 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B. 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打击不严重 C. 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D. 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
21. 难度:简单 | |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1.4米的胡佛水坝宣布竣工。当时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A. 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 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 C. 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 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
22. 难度:中等 | |
1987年,苏联通过了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正式提出了“加速战略”,规定经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改造”的措施是 A. 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 C. 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D. 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
23. 难度:简单 | |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 A. 片面发展重工业 B. 忽视民主与法制 C. 体制僵化,缺乏活力 D. 与美国争夺经济霸权,造成经济困难
|
24. 难度:简单 | |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 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B. 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 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 实行粮食税制度
|
25. 难度:简单 | |
“它成立之初,就拥有3.6亿消费者,国民生产总值总计超过6万亿美元。……它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它最显著的特征。”材料中的“它”是指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欧盟
|
26. 难度:简单 | |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不动发展。被称为支持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27. 难度:简单 | |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A. 实施的条件 B. 所有制结构 C. 经济管理模式 D. 产品分配方案
|
28. 难度:中等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时说:“五年计划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说明( ) A. 计划经济可以缓解经济危机 B. 斯大林模式适用于世界各国 C. 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计划经济模式 D. 作者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未来充满希望
|
29. 难度:中等 | |
齐世荣在其《世界史》中指出,哥伦布的航行计划是建立在对于地球距离的错误估计上面的,从而出现了一个既饶有兴味又耐人深思的历史“假若”的问题:幸亏哥伦布作了错误的估计,假若他估计正确的话,他一定不会向西航行,从而也就一定发现不了美洲新大陆。这说明 A. 历史的假设结论,本身并不具有历史意义 B. 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与历史的主观动机相符合 C. 历史的假设结论,需要还原历史加以证明 D. 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超越当时历史人物的估计
|
30. 难度:简单 |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健全机制体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兴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加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从 1949 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 A.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 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
31.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 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粥后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府志》卷三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提炼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丝织业的发展情况。(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史学界普遍认为: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试从两则材料中各摘引最有说服力的一句加以论证。
|
32. 难度:困难 | |
经济体制(政策)只有不断进行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显著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新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它对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调整的认识。
|
33. 难度:中等 |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年4月6日哈里·杜鲁门在芝加哥发表演讲:“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他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947年) 材料二 1958年当选法国总统的戴高乐毅然抛弃法德宿怨,l963年1月22日,双方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1964年1月,又冲破美国设置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交。1966年3月,戴高乐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法国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0月北约理事会被赶出法国。翌年3月,一切外国驻法部队均被赶出法国。 ——摘编自《世界当代史》等 材料三 周恩来总理:……这几年,戴高乐将军当政,做了一些工作,特别是在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方面采取了勇敢的步骤。有些大国可能不高兴。我们觉得,一个国家应该如此,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因为一个国家的事务只能由这个国家自己解决。 ——《关于中法建交问题(一九六三年十月二十三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领导世界的基础(2分),并归纳美国领导世界的表现。(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挑战美国霸权的措施,(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戴高乐总统的措施与中国的外交思想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