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甘肃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等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在位12年,丞相仅1人;惠帝在位7年,丞相3人;文帝在位23年,丞相5人。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玄宗在位43年,宰相34人。由此可见,唐朝宰相人数变化原因在于

A. 皇帝刻意加强宰相职权    B. 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

C. 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    D. 围绕分割相权调整官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说:“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A. 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 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

C. 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D. 古希腊民主建立在法制之上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

A. 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B. 短任期制避免官僚势力的膨胀

C. 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D. 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的管理

 

详细信息
6. 难度:压轴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致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上述材料表明

A. 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 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 罗马法主要调整人际关系    D. 平民利益得到一定的保障

 

详细信息
7. 难度:压轴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 实现由王在法上到王在法下的转折    B. 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 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家普遍接受    D. 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民主制度有很强的普遍性    B. 联邦宪法如艺术品不实用

C. 各国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国情    D. 联邦宪法有明显的局限性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 总统有控制议会的权力    B. 总统权力大于议会权力

C. 行政权力高于立法权力    D. 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对于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有人指出:在维持一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时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必然导致向外延的扩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这意在说明德国体制

A. 留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

B. 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C. 有利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 有利于内部改造的进行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 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A. 外国已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 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 中国的涉外法律较西方先进    D. 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下图是近代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数量统计图。该图反映了

A. 清朝统治时的不平等条约数量呈不断上升态势

B. 民国成立初期不平等条约的总数呈现下降趋势

C.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不平等条约体系基本瓦解

D. 订立不平等条约的数量与中外战和关系成正比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

A. 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B. 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

C. 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    D. 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1861年,一个外国人到天京 求见天王,表示外国愿意帮助太平天国灭清,条件是成功之后平分中国。天王果断回答:“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这反映了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是

A. 闭关锁国    B. 盲目排外

C. 独立自主    D. 委曲求全

 

详细信息
15. 难度:压轴

辛亥革命“在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础上重建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从此,中国的政治发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这是指辛亥革命

A. 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B. 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    D.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在道理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

A. 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

B. 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

C. 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

D.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孙中山说:“吾党本其三民主义而奋斗者,历有年所,中间虽迭更称号,然宗旨主义,未尝或离。顾其所以久而不能成功者,则以组织未备,训练未周之故。”这说明孙中山

A. 已发现革命失利的根源    B. 尚未看到革命失败根源

C. 对革命前途已心灰意冷    D. 怀疑三民主义的正确性

 

详细信息
18. 难度:压轴

《共产党宣言》:“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这一论述表明

A. 资产阶级的历史进步性和革命性    B. 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C. 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成熟    D. 资产阶级已经堕落为毫无进步性的魔鬼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这反映

A. 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 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

C. 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现代化道路    D. 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提出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工农红军的长征已经胜利结束    B. 民主革命纲领的任务已经实现

C. 已将民族利益让位于阶级利益    D. 根据国内外局势调整革命任务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二战后日本战史著作公认:“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这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A.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    B. 提高了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威望

C. 是一场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日战争    D. 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根本原因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得出

A. 人民代表主要是经政治协商推举出来的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都

A. 有利于国家的和平统一

B. 反映了国共关系走向缓和

C. 以“一个中国”为前提

D. 说明了国共两党对抗激烈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中经济部分的章节超过了政治部分,此后的各次首脑会议,经济问题被列为重要议程,并为此专门发表宣言。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A. 政治奋斗目标已趋向完成    B. 致力于构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C. 遭到超级大国的分裂破坏    D. 逐步背离了其成立初期的宗旨

 

详细信息
25. 难度:压轴

有学者指出:“虽然我们一再被灌输冷战早已在80年代末期结束,但是国际性的国家体系并没有离开冷战的阴影……至今,除了欧盟之外,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国际性的国家体系仍然被绑架在冷战结构中,仍然臣服于美国政府之下。”作者意指

A. 世界格局的演变具有多极化的趋势    B. 缓和与动荡并存是当今世界的局面

C. 欧盟外交不受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D. 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B. 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 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 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 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 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详细信息
29. 难度:压轴

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 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 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D. 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 限制权力滥用    B. 防止官员腐败

C. 培育权利观念    D. 增强责任意识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压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不断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怖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称为“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代的传下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不过,汉皇帝更注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在开头时,他将封地授给他的儿子们和近亲,不过这些封地的面积比以前周代的封建国家的面积要少,而且被散置在由国家直接治理的行政区之间。后来,到公元前127年时,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明太祖集》卷10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为巩固“主人地位”所采取的政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为维护统治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评析黄宗羲的主张。(8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压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

苏联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反苏反共的政策

1947年9月,以苏联为首的9个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8年4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公开宣布援助欧洲的计划

1949年1月,以苏联为首的6个国家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5月,以苏联为首的8个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美、英、法联合占领区成立

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区成立

1950年、1961年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增长率(%)

时间

日本

美国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意大利

1952—1960

8.2

2.8

2.7

7.5

4.8

5.8

1961—1970

11.2

4.1

2.8

4.8

5.8

5.6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发表了这样的一些观点:“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西欧绝不能脱离美国”“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两国在对峙的过程中控制和支配别国或地区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 、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变化。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