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英国为对抗欧共体于1960年l月与奥地利等六国签署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条约》。后又两次申请加人欧共体,但未获批准。直到1973年,英国才加入欧共体。2001年起,欧元正式流通,但英国拒绝加入欧元区。2016年5月24日公布全民公投结果.支持“脱欧”的为51.89%,而赞成“留欧”的占48.11%。这是欧洲一体化60多年历史进程中,首次出现成员国通过全民公投的形式决定正式退出,英国这一过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英国的国际地位不断衰落 B. 全球化进程受阻 C. 欧盟内部矛盾凸显 D. 国家利益至上
|
2. 难度:困难 | |||||||||
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最佳结论是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表
A. 自由放任政策回光返照 B. 坚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推出宏观调控的新政策 D. 凯恩斯主义的风光不再
|
3. 难度:中等 | ||||||||||||||||
对英国福利制度的解释,符合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A. A B. B C. C D. D
|
4. 难度:简单 | |
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B.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C.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
5. 难度:压轴 | |
有学者在解释明清江南经济发展时提出“内卷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在小农经济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事实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个体中单个人的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可以用来解释 A.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B. 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转型 C.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迟滞 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
6. 难度:困难 | |
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图反映的是下列哪国的经济指标 A. 美国 B. 苏联 C. 日本 D. 中国
|
7. 难度:困难 | |
下面是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A.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重工业领域发展相对疲软 B. 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发展得较为迅猛 C. 三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动力未发生根本变化 D. 电力技术和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
8. 难度:压轴 | |
当清朝在两次鸦片战争战败,太平天国起义对社会经济破坏严重的背景下,以曾国藩和李鸿章为代表的中兴大臣,开始主动改革开放,发展“洋务运动”。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诞生了一批亦官亦商的团体——“绅商”。绅商的诞生 A. 客观上推动经济结构的变动 B. 导致清末政治的日益恶化 C. 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D. 促成“四民社会”的解体
|
9. 难度:压轴 | |
罗马法是奴隶制国家时期的法律,但“在一个长达一千多年的奴隶制社会中,生成了商品生产社会第一个较完备的法律。显而易见,这样一个法律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完全不相吻合。是一种与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本质完全不同的法律。对于罗马社会,至少是对于罗马政治制度和国家管理来说,罗马法其实是一种完全异质的法律。是一种非社会本质的法律。(选自江平《罗马法基础》)下列能够解释这种现象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 A. 罗马法学家对法律制度研究的贡献 B. 罗马社会农商并行发展的双重经济 C.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 D. 罗马周边国家既有法律制度的影响
|
10. 难度:压轴 | |||||||||||||||||||||||||
下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概况。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 低收人国家普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 中收入国家经济干预八十年代最强 C. 高收人国家己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 D. 产业的适时升级换代是世界级课题
|
11. 难度:简单 | |
考察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产作物的引进。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 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 B. 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 C. 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D.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
|
12. 难度:困难 | |
在抗战时期,除了抗日正规军、民兵、抗日自卫队之外,各根据地还组织了少年先锋队、儿童团等各种团体,形成了广泛、全面和便捷的敌情情报网,因而“关于敌情的消息,往往在敌人动身之前,就从厨子、担水的、还有在据点内的地下工作者那里得到了。”这表明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巩固 B. 中共推行全面的抗战路线 C.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中流砥柱 D. 抗日民主力量已空前壮大
|
13.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反映美国某一历史时期国民生产总值(GDP)消费价格指数(CPI)和财政赤字情况的三张图表,据此综合判断符合这一历史时期的经济活动实践是 A. 罗斯福政府的“新政” B. 尼克松政府的经济政策 C. 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 D. 克林顿政府的新经济
|
14. 难度:困难 | |
考古学家在河北临城县中羊村发现了属于战国后期赵国的墓葬群,该墓葬群采取了聚族而葬的方式,间距稠密,在225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150余座墓葬,分布整齐,排列有序。可见当时 A. 社会的等级结构层次分明 B. 周天子宗族礼制下移民间 C. 地方的宗族力量由弱变强 D. 地方的宗族力量依然强大
|
15. 难度:中等 | |
不断传诵复制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的精彩发言,更在电影中得到呈现。目前学者们遍查资料档案,并未发现该精彩发言的记录。对此,我们最应持的态度是 A. 研究顾氏如何从法理上驳斥日本更具有价值 B. 宁信其有,不排除以后会找到相关资料证据 C. 文艺影视作品中的演绎、渲染是正常合理的 D. 该发言反映了国人的心声,也具有史料价值
|
16. 难度:困难 | |
牛津大学教授安东尼·安德鲁斯指出:“对于雅典来说,公元前6世纪初,它面临着这样一个选择:是减少公民的人数而把他们降为奴隶,还是从国外大量进口奴隶?唯有通过巨大的技术革新(就像工业革命那样),才可能有效地扭转这样的奴隶制局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建立于奴隶制度基础之上 B. 古代民主制度与近现代民主制度无共通之处 C. 近代民主制度由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发展而来 D. 公元前6世纪是雅典民主制迅猛发展的阶段
|
17. 难度:困难 | |
列宁在1921年指出:“我们那时已经认为,革命的发展、斗争的发展的道路,既可能是比较短的,也可能是漫长而艰辛的。但是,在估计可能的发展道路时,我们多半(我甚至不记得有什么例外)都是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这种设想出发的”。这段话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原因包括 A.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急于求成的心理 B. 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性质认识不足 C. 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困难有充分认识 D. 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结果做两手准备
|
18.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后者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表现分别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 A. 实行“混合经济”和建立欧共体 B. 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和建立联合国 C. 罗斯福新政和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19. 难度:困难 | |
今天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互联网可以追溯到冷战处于胶着时期的1958年。出于对核战爆发、所有通迅系统瘫痪、所有无法替代的信息也会被摧毁的恐惧,美国国防部成立了前沿科技项目署,随后该署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发明了互联网。这一史实最能说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 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B. 军事技术转化为民用 C. 国家对经济有力干预 D. 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
20. 难度:困难 | |
吐鲁番地区曾出土若干份唐代租佃契约,上面写有田主、租田人和知见人,还有租种期限、租田数目和田租数额,田租有分成制和定额租制。这种租佃契约 A. 阻碍了小农经济继续发展 B. 限制了地主对农民的盘削 C. 加强了地主对农民的控制 D. 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
|
21. 难度:中等 | |||||||||||||||||||||||||||||||||||||||
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收回关税自主权和领事裁判权的改订新约运动。经过艰苦谈判,通过了由中国政府确定的逐步提高进口商品税的征收标准(见下表)。这一标准
A. 导致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 B. 促进了中国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 C. 基本实现国民政府的外交目标 D. 有利于非竞争性进口商品的输入
|
22. 难度:中等 | |
战国时庶民要求参政的呼声很高,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擢拔为执政大臣。商鞅本是魏相国公叔痤的家臣,入秦后说动了秦孝公,当上了秦的大良造(相国)。这反映了当时 A. 社会转型加速 B. 贵族政治没落 C. 改革变法兴起 D. 诸侯争霸激烈
|
23. 难度:困难 | |
1990年深圳市政府为顺利推销股票,完成发行,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并以任务的形式进行摊派。1992年,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上述情况的出现,说明 A. 群众对股票买卖的认识更加深入 B. 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 C. 深圳市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 D. 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
|
24. 难度:中等 | |
英国先贤们留下了良好的制度传统。长久以来,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得了上风,而议会自身却聚集了上至土地贵族、教会僧侣,下至商人、骑士等相对全面的利益阶层。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基于这个平台,各方势力都有争得自身利益的机会。英国的良好制度传统 A. 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 B. 使国王丧失国家元首的地位 C. 限碍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D. 保证了全体公民的有效参政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律是国家之重器,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制约,是国家政治制度必须解决的基本课题之一。秦朝御史大夫府设有侍御史若干,分别掌管奏章、律令、文书、档案等,掌刑辟的廷尉每年须到御史府核对法令文本。汉代刺史巡察郡国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省察治状”“断理冤狱”,还须监督郡太守是否有“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等行为。唐朝御吏有奉诏复按囚徒或复勘旧狱的职责,一些大狱、重案由御史台与刑部、大理寺一起鞠审。宋朝御史台设“检法官”一职,负责检详法律,另设“推直官”专治狱事,在地方上设提点刑狱司,所辖州府十日上报一次“囚账”,“有疑狱未决,即驰传往视之……州县不得迎送、聚会”。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赋予组织刑部、大理寺参与会审的职权,监察御史奉救巡按地方,第一职权即为“雪冤狱”,“先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辩之”。清朝规定:“官民果有冤枉,许赴院(都察院)辩明,除大事奏请闻外,小事立予裁断或行令该督抚复审昭雪。” ——摘编自戴军《中国古代监察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参与》 材料二杨乃武案能得到纠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朝廷要通过复查该案敲打地方督抚,重振渐衰的皇权,改变内轻外重的权力格局。杨乃武是个有功名的举人,作为士绅,他的平反得到了同学的大力帮助,得到了胡雪岩的巨额资助,而18名浙江籍京官的联名呈诉也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民营报纸《申报》对该案长达三年多全程跟踪式报道,从最初猎奇,进而敢于揭露司法黑幕,仗义执言,为民请命,形成巨大社会舆论。而杨乃武的姐姐和妻子这两位不屈的女性,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利用制度允许的伸冤之路坚持不懈,最终使该案峰回路转,慈禧太后亲自督促下,刑部重新开棺验尸,推翻地方裁决,制造冤案的众多官员受到惩办。 ——摘编自陆永棣《落日残照——晚清杨乃武案昭雪的历史、社会与制度因素》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监察司法的特点以及百姓蒙冤的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杨乃武冤案得以昭雪的原因。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提取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关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2世纪的前半叶,当(南宋)朝廷刚迁都杭州的时候,该城的规模很可能与中国的其他省城相去无几。1126-1138年间,北方诸省的移民潮使得居民人数突然猛涨……,尽管兴建了大量房屋,住房问题还是未能解除。13世纪中叶,城区已布满建筑物,街面和巷道互相连通……建筑用地极端缺乏,而人口又在增加,势必要求建筑多层的楼宇…..鲍南丁的笔录有时说到10层的房子,有时每座房子居住10户人家。不管楼房是公产还是私产,租金都是按月支付。那些属于国家的房子由一个特设的机构——楼店务管理。我们不了解房租的数额,但既然房屋缺乏,而朝廷又屡屡颁令宽限交租的日期,就可以限定房租是沉重的负担。 ——摘编自【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材料二当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这样从工场手工业和小生产向大工业过度,并且这个过渡还由于情况极其顺利而加速的时期,多半也就是“住宅缺乏”的时期。一方面,大批农村工人突然被吸引到发展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里来;另一方面,这些城市的布局已经不适合新的大工业的条件和与此相应的交通。正当工人成群涌入城市的时候,工人住宅却大批拆除。在一开始就作为工业中心而产生的城市中,这种住宅缺乏现象几乎不存在。例如曼彻斯特、布莱得弗德、巴门一爱北斐特就是这样。相反,在伦敦、巴黎、柏林和维也纳这些地方,住房短缺曾经具有急性发作的形式,且现在多半还像慢性病似的存在着。 ——摘编自【德】恩格斯《住宅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宋杭州出现住房紧张现象的背景及对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住房缺乏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