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坊市制度在唐朝达到了顶峰,日中开市、日落闭市、严格的市门开合,表明坊市制度产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一“合理性”表现在

A. 适应对外开放和借鉴包容时代要求

B. 保证了首都等大城市商品的及时供给

C. 利于市民集中在坊区参议政治活动

D. 对普通民众起到禁锢限制自由的作用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商朝甲骨卜辞中,有许多卜问年岁丰欠与求年(求丰年)的记录,如云“贞求年于岳”“求年于大甲十牢祖乙十牢(用十组猪牛羊祭拜大甲,用十组猪牛羊祭拜祖乙)”。此类现象主要表明

A. 商代社会生产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B.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起源较早

C. 商代的农业生产技术有待提高    D. 农业是商朝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记载:“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材料反映的农业生产形式的特点是

A. 男耕女织    B. 自给自足    C. 集体耕种    D. 土地兼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大清银行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除经营存贷项、买卖金银、折收期票、汇兑划拨公私款项、代人收存财物等业务外,还有承领银铜铸币、发行纸币等特权。该银行

A. 是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B. 体现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性质

C. 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D. 为洋务运动的官僚资本注入大量资金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有“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功效,哺育西蜀大地,创造“天、地、人、水”和谐共存典范的水利灌溉工程是

A. 龙首渠    B. 六辅渠    C. 大运河    D. 都江堰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产物;它常用三种基本色:黄、白、绿作为釉彩。”该陶瓷是

A. 东汉青瓷器具    B. 汉代绿釉陶器    C. 宋代白瓷枕    D. 唐三彩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后汉书·方术列传·公沙穆》注引《谢承书》曰;“穆尝养猪………使人卖之于市。”《盐铁论·散不足篇》言:“负粟而往,挈肉而归。”这说明

A. 农业生产呈现商品化趋势    B. 农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C. 汉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    D. 当时商品交换的形式单一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明末清初,在景德镇常驻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瓷器的商人,他们按籍贯、按销地划分共有八帮。其中以宁、绍、关、广四帮势力最大,其他如行商、水客和小商、小贩来去频繁,无数可计。材料现象说明

A. 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

B. 商帮出现于明初期

C. 明代制瓷业利润非常高

D. 景德镇制瓷业发达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中共十三大报告指出:“改革中出现的股份制形式,包括国家控股和部门、地区、企业间参股以及个人人股,是社会主义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方式,可以继续试行。一些小型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权,可以有偿转让给集体或个人。”材料表明当时我国

A. 已经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 放弃了数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

C. 决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中心    D. 认识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弊端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877年,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蚕丝、茶叶,其出口比重分别为26.9%、49.4%,而到了1894年,这一比重则分别为26.2%、24.9%。这一变化可以折射出中国

A. 出口商品种类的增加

B. 传统手工业的升级换代

C. 自然经济日益走向解体

D. 蚕丝出口数量保持稳定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8世纪晚期开始,普鲁士政府大力支持工程师们到英国进行考察旅行,工程师们或伪装成顾客或卧底当工人想方设法进人工厂。这样的做法造成

A. 英德政治矛盾日益尖锐    B. 英国开始保护机器生产技术

C. 德意志帝国开启工业革命    D. 普鲁士扩大在邦国中的优势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882年创办的公和永丝厂,是上海笫一家华商缫丝厂,起初,厂内设备完全来自国外,“指导厂务”的工程师,也请外籍人员担任,材料表明早期民族工业

A. 对外资有依赖性

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C. 大多由外商投资

D. 积极吸收先进技术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裁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 国家“重商”政策确立

C.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 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产品价格曾经暴跌,直接导致很多地区的农村,无人愿意种地,也无人愿意买地做地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革命的蓬勃发展    B. 土地改革取得卓越成效

C. 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D. 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57年到1960年,中国城市化从15.5%增长到19.7%。1961年,政府又从城市动员了约一千多万人下乡。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政府调整工农业生产恢复经济

B. 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计划完成

D.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1649年荷兰莱顿大学教授科内利乌斯·博特科伊在发表的《茶、咖啡和巧克力》论文中,极力推崇饮茶的好处。此论文客观上反映了

A. 茶叶遭到了荷兰民众的抵制    B. 咖啡取代了茶叶的饮料地位

C. 茶叶受到西方民众的普遍接纳    D. 国际贸易扩大下的文化交融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儒勒•凡尔纳所写的小说《环球世界80天》是有现实依据的,1870年,一位名叫乔治•特雷恩的人环游了世界80天。特雷恩当时环游世界有可能借助的交通工具是

A. 汽车    B. 火车    C. 飞机    D. 磁悬浮列车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1849年英国国会废除了《航海条例》,并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网络。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实力的衰弱    B. 工业革命的进行

C. 自由贸易的发展    D. 落后国家的斗争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秦朝“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实行垄断经营。汉初,“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任民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汉初政策的变化有利于

A. 改善中央与地方关系    B. 缓和社会矛盾

C.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 扩大地主权力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贴春联是中国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历史情景的是

A.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C. “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D. “粮补机补肥补助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面是19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下表信息可以反映出

年份

中国平均每年进口

中国平均每年出口

中国入超

1890~1894

14200万海关两

10700万海关两

3500万海关两

1895~1900

21400万海关两

15100万海关两

6300万海关两

 

 

A. 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    B. 中国海关逐渐被列强控制

C. 中国原材料的价格低廉    D.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增多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天津、青岛等重要港口均为日人占据,政府昔日税收的重要来源如关税、盐税等,均大为减少。财政赤字十分严重。为应付浩繁的开支以及不断增加的军费,国民政府的主要应对措施是

A. 促成国共合作    B. 增加公共投资

C. 变卖国有资产    D. 扩大法币发行量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C.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指出,中国的关键就是看能不能争取较快的增长速度,“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市搞起来是一条捷径”。在这种情况下,中央

A. 把上海设立为开放港口城市    B. 划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

C. 作出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    D. 在上海建立对外经济自贸区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34年中国政府派学生代表团参观德国工业设施,并颁布发展工业的多项政令。1930年—1936年间,中国工业成长率已经达到7.7%以上,社会经济状况也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快速发展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C. 民国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西方列强加强对华投资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经济转型是指经济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变化。经济转型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材料二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材料三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始于何时?对当时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英国的“第一次现代化”开始于哪个历史事件?概述这一时期英国的现代化在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8年和1997年安徽凤阳小岗村产业结构统计图(%)。

阅读材料,提取有关小岗村经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8年9月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希望挽救财政危机。其主要措施有:发行金圆券为本位币,收兑迅速贬值的法币;每圆法定含金量为纯金22.217公毫;金圆券发行总额以20亿元为限;同时全国实行限定物价。方案公布实施后的头几周,货币改革似乎初见成效,但很快物价又大涨,加上为了应对战争经费的激增,和解决由此产生的严重财政赤字问题,国民党政府不断增加金圆券的发行量,以至于逼近发行办法规定的发行限额。此时国民党政府内许多人仍把希望寄托在美国援助上,认为美国不会见死不救。后来,蒋介石公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将金圆券的法定含金量降低为每圆为纯金4.4434公毫,而发行总额改为“另以命令定之”。在接下来的1949年里,金圆券变得毫无信誉可言,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以至于民众鄙视,甚至一些地方当局也拒收,已然成了废纸。国民党领导人陈立夫说:“我们已先替共产党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这是我们财政上犯的大错误”

——摘编自王小龙《战后苏联新卢布改革与中国金圆券改革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圆券币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金圆券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