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周练历史试卷(2017-7-29)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明史》记载: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材料反映了明朝内阁

A. 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 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 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 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精心设置了一套四辅官制度,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命其官,春官在春季任事,夏官在夏季任事。同时每季官又设立两到三人分别在上旬、中旬和下旬视事,以此类推。四辅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最有可能是

A. 撤销中书省,永废丞相职任

B. 胡惟庸内外诸司封事人奏,惟庸先视之

C. 票拟制度化

D. 司礼太监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元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

A.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B. 削弱了地方的权力

C. 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

D. 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A. 察举制    B. 封邦建国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A. 秦朝与唐朝    B. 秦朝和隋朝    C. 秦朝与元朝    D. 唐与元朝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皖南古村西递村的典型的格局是整个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敬爱堂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前。敬爱堂作为当地的家族祠堂反映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嫡长子继承制

尊崇祖先维系亲情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

A. 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 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

C. 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

D. 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 尚书省

B. 参知政事

C. 枢密院

D. 军机处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清朝官员俸禄极低,一品官年俸才180两,官吏贪腐严重。雍正时实行耗羡归公,即征收赋税时每两加耗羡五分,从中提取养廉银,其数目远超官员正俸,督抚大吏每年可得一二万两。这说明清朝

A. 借惩治贪腐增加官吏俸禄    B. 各级官吏的腐败已到了无可救药地步

C. 注重制度建设以澄清吏治    D. 增加俸禄是杜绝官吏贪腐的最佳途径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A. 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 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此原理

C. 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 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A. 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 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 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主父偃提出这个建议是为了

A. 实行“推恩令”    B. 巩固汉初分封的格局

C. 削弱地方封国势力    D. 削弱相权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五代时期,后汉将领史弘肇曾公然宣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此类主张在当时很有市场。北宋建立后,为扭转这种状况

A. 实行分割事权的制度设计    B. 改变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

C. 确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D. “和平收买”功臣大将兵权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廷杖)此皆关系朝家纲常,有功名教者,虽见辱殿廷,而朝绅视之,有若登仙”。以上材料说明了当时士大夫

A. 害怕君主专制的迫害不敢表现其不满    B. 借用廷杖的影响力来追求忠义的名节

C. 买通监督的宦官导致廷杖未对其伤害    D. 以臣服于君主的意见接受廷杖为骄傲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 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方治理结合来强化王权

B. 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 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来巩固奴隶主专政

D. 通过制定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封建政治制度日趋衰落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吕氏春秋•勿躬篇》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之官。”材料表明管仲

A. 拒绝齐桓公封其为相的建议    B. 建议齐桓公制定君臣等级序列

C. 重视设置谏官监察国君得失    D. 主张严厉处置进谏犯颜的大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度、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两者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 推动文化教育的普及    B.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 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 促进统一国家的出现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A. 炫耀文治武功    B. 宣扬君权神授

C. 树立专制权威    D. 制造暴政依据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黄宗羲这段话的主旨是。

A. 指明内阁成员无宰相之名实

B. 批评太监干政

C. 指明内阁成员只是批答奏章

D. 批评皇权过重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人诬告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很生气,下令刘祎之停职审查。办案人员奉命向刘祎之出示了皇帝签发的敕书(命令)。结果刘祎之很愤怒也很不屑地说了一句:“不经凤阁鸾台(即中书省和门下省),何得为敕!”武则天大怒,干脆下令刘祎之“即家赐死”。对上述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A. 体现了君主权力至高无上

B. 三省体制导致宰相专权

C. 中书门下执掌最高决策权

D. 三生六部体制名存实亡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 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 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 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 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齐与秦并称东、西帝的提议。上述现象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 诸侯地位日益平等

B. 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

C. 皇帝制度已经形成

D. 分封制度体系趋向崩溃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二本朝(宋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熹认为宋代收兵收财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影响。

(4)综合材料一、二、三、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好中央政府同地方政府的关系?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