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普通班)历史(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秦律·厩苑律》规定:借用官府的铁制农具,因原器破旧而损坏,农民以文书上报官府即可,官府回收原农具而不令赔偿。这一规定主要说明了

A. 秦国力雄厚疆域辽阔

B. 秦律规定覆盖面广

C. 秦政府鼓励发展农业

D. 秦铁农具储备充足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该图是1999年我国发行的汉代《牛耕图》邮票,它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汉代农业动力发生了根本变化

B. 汉代耕犁更利于调节耕作深度

C. 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

D. 中国传统播种技术基本定型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艺水平高的原因有(   )

资金雄厚  实行规模经营  工匠富有经验   市场竞争的需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汉文帝五年(-175年)贾谊指出,国家掌握货币钱轻(购买力低)则以术敛之,重(购买力高)则以术散之以临万货,以调盈虚,以收奇羡(有余)“……官富实而末民(工商业经营者)困。贾谊的论述,说明(   )

A. 政府既抑商又利用商业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 政府通过重农抑商政策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C. 政府鼓励商业流通收取商业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D.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明朝时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

A. 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 明朝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 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 民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  )

A.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严格管理市场    D. 压制丝织业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载: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

A. 土地兼并    B. 重农抑商

C. 工商皆本    D. 闭关锁国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没有阻碍经济的发展

B.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C. 对于重农抑商政策应该客观地分析

D. 从经济史发展的角度应该肯定重农抑商政策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知道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确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以下是对黄宗智这一观点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 中国经济完全没有发展

B. 这种增长是以传统方式来实现的,实际劳动生产率没有增长

C. 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已处于落后地位

D. 中国经济总量增加,劳动生产率也在增长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 新航路开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明实录》记载:明成祖即位时即发布诏令,沿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永乐二年(1404年)又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这两处记载可以证明

A. 海禁政策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松懈

B. 当时沿海对外贸易由此获得发展

C. 政府开始允许民间对外贸易

D. 明成祖延续了明初的海禁政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向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材料中的农民迁业现象主要说明了(   )

A. 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C. 明代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D. 手工业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前,中国粮食产量中商品粮比重在10%以下;鸦片战争后,这一比重上升至17%。材料直接反映了(    )

A. 外资入侵破坏民族工业    B. 传统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 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上述现象说明

A. 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

B. 士人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

C. “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

D. 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他对汉阳铁厂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 节约生产成本    B. 临近销售市场

C. 现代管理趋势    D. 便于官府监管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表是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从该表可直接得出

年份

进口

出口

1885年

88200018

65005711

1895年

171696715

143293211

1905年

447100082

227888197

1911年

471593943

377338166

 

 

A. 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机会    B. 进出口增长源于宽松的社会环境

C. 清政府面临贸易结构失衡的困境    D. 对外贸易增长的根本原因是清末新政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02年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下列不能反映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的原因是

A. 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B.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表历史分析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王建(唐)

唐朝江边码头有草市

B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C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新建速度和规模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

遵义会议上,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实现了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的转变

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上,洋呼洋呼?盖洋洋呼!。这一材料最能表明当时

A. 欧风美雨开始影响中国    B. 崇洋媚外引发人们的好奇心理

C. 国人衣食住行全盘西化    D. 西化影响的加深引发人们担忧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 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 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 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615 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陈云在发言中强调:“…… 面前摆着两条路要我们选择: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一个是城市人口下乡。两条路必须选一条,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我认为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的主要目的是

A. 更好适应大跃进运动

B. 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C.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D. 更好地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79625日,四川宁江机床厂在《人民日报》刊登下图所示广告。该现象反映出当时中国(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商品资源基本实现市场配置

C. 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有所提高

D. 确定四川为对外开放的试点区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1981年11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陈云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者的关系是主要方面和从属方面的关系,计划经济起生要作用,市场调节还是从属于计划”。上述结论

A. 反映了当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

B. 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的基本经验

C. 确定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标准

D. 巩固了经济特区逐步对外开放的主要成果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有数据表明,我国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

A. 小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

B. 家庭承包责任制不适应农村的发展

C. 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受阻

D. 小农经济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的要求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B. 西方的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    D. 美洲新大陆的开发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下表为《l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表中数据不能说明

国家

总人口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万人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万人

75%

25%

美国(1850年)

约2300万人

87%

13%

 

 

A. 城市人口比例是工业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B. 跨国公司和垄断集团推动了人口流动

C. 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    D. 英国率先步入了工业文明社会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美国工业技术发展概括》一文说:在上世纪结束进入本世纪时,一个兴旺但不一定富有的城市家庭,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发现许多迹象证明工业化对它的生活的影响。这段话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 开启了工业化的新进程    B.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 对社会的影响十分广泛    D.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美国钢铁业在某一时期的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年份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 000

272 000

钢铁产量(吨)

3 200 000

29 500 000

投资总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

 

 

A. 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B. 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D. 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写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被各民族的各个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该材料

A. 阐述了阶级斗争学说    B. 体现了全球化思想

C. 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D. 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观点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经济的什么特点?我国古代采取了哪些与之相应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古代传统经济在近代逐步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所给的图示回答,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于什么时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最早产生在哪些地区?

(3)根据材料的图示判断,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迅速发展的原因?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整体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它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二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1763年至1914年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是如何成为全球主人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