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社,古代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合起来代指古时国家大事祭祀。《汉书·高帝纪下》载: 又加惠于诸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高帝此举(    )

A. 体现了以农立国的思想    B. 体现了皇权与神权的统一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四川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  )

A. 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B. 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C. 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D. 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张履祥在《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凭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A. 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B.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C. 古代农业生产中已出现租佃关系

D. 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汉书·食货志》载,秦朝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汉景帝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这一变化说明了

A. 秦朝赋税繁重造成社会生产力破坏

B. 黄老治国思想基本上取代了法家治国理念

C. 秦汉时期农耕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

D. 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紧密相关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三服官”“东西织室代表的手工业特点不包括

A. 规模大

B. 耗费大

C. 政府设置机构管理

D. 产品进入市场流通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A. 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 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 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 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向南方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 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 印刷业已使用活字技术

C. 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D. 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A. 乡村自给自足状态被打破

B. 城乡之间交流日益频繁

C. 城乡之间道路四通八达

D. 城市政治中心功能显著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 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 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 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 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 政府的大力推广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D.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毫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上述材料表明

A. 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

B. 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

C. 毫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

D. 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北宋规定,无论是典卖还是绝卖,均需订立买卖合同,合同为一式四份,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付商税院,一留本县。至南宋时改为一式两份,即在法,典田宅者,皆为合同契,钱、业主各收其一,此天下所通行,常人所共晓。此材料说明宋代

A. 土地契约制度已比较完善

B. 自耕农的数量增多

C. 政府对土地控制完全放开

D. 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北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立南徐州。侨州郡县设立的主要影响是

A. 促进了长江流城的开发    B. 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

C. 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 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集,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这种现象突出反映了

A. 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 农民为手工业提供了劳动力

C. 农民能支配自己全部劳动产品

D. 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宋人诗云:“小麦靑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螬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A. 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 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 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 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丝织重镇盛浙镇(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材料所反映的社会事实是

A. 盛浙镇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

C. 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兴起    D. 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汉初驰山泽之禁,吴王刘濞得以专山泽之绕,势力日增。后汉武帝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贾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材料认为实行专卖制度(     )

A.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B. 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

C. 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行为

D. 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这样评价道: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即是此项政制之绩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项政制是指

A. 盐铁官营    B. “贱商令”    C. 闭关锁国    D. “海禁政策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对材料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A. 封建政权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 明朝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机户没有生产自主权

D. 明政府组织机户进行有序地生产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清初,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地主在出租土地时,往往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租约期满再行返还。这从侧面说明(   )

A. 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 佃农风险意识增强

C. 江南小农经济衰退    D. 清初土地兼并严重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明清之际的学者董含说: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贿拥资厚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这说明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在民间已走向破产    B. 进步知识分子大力提倡工商皆本

C. 传统儒学提倡的义利观遭到摒弃    D.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价值观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古代中国贤明的统治者都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颁布均田令,给农民分配露田、桑田;唐贞观年间,统治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明清统治者减免赋税、官府提供耕牛和种子。上述史实说明

A. 统治者和农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B. 推行均田制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C. 自耕农是封建王朝稳固政权的基础

D. 重视农业是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考察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产作物的引进。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 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    B. 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

C. 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D.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玉米很久以前就在美洲种植,15世纪末漂洋过海来到了欧洲,随后在意大利、法国等地较早地被引种,进入18世纪以后,在欧洲得以大片种植。玉米不仅可以作为人的粮食,而且还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玉米得以在欧洲大片种植的前提是

A. 世界各地联系加强    B. 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C. 玉米的价值与功用    D. 欧洲人开放的理念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一银”对流。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A. 中国处于对外贸易的中心    B.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 西方开始了殖民扩张    D. 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联系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这种爆炸性影响主要是指

A. 使世界由隔绝走向联系

B. 加速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C. 使其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D. 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 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C. 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D. 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 拓展殖民地市场    B. 贩卖黑奴

C. 传播基督教思想    D. 输出机器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明代政治人物王世懋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烛天的情形,称之为四时雷电镇。这被个别历史学者认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际上他是以此来指责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

B. 著述不属于实物资料所以可信度低

C. 史料研读须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

D. 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淮南子·主术训》

材料二春秋时楚相孙叔敖在淮河流域修的芍陂,灌溉面积一万多顷;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修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工郑国在秦泾渭水系修的郑国渠,灌溉面积达四万顷,使关中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材料三“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氢。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1)材料一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什么进步?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提到的都江堰工程为什么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到15世纪,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三个这种类型的都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和西欧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