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沙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双周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土地的直接耕作者已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社会贫富差距也明显扩大。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是

A. 各国税制的改革    B. 土地买卖的加剧

C. 铁犁牛耕的推广    D. 井田制度的瓦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中国的许多农村乡镇地区,有每逢二、五、八日(或一、四、七日,三、六、九日)到当地的中心集镇赶集交易(也称赶场)的习俗,这种“赶集之风”至少应追溯到

A. 原始社会    B. 商周时期    C. 南北朝时期    D. 唐宋时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历史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政治权力型经济(即国家权力干预经济)是一种常见的经济发展类型,而中国古代的政治权力型经济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下列可以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①西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制度

②北宋东京城夜市与晓市相连

③明清时期徽商与晋商的活跃

④雍正帝厉行抑商与海禁政策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学者费孝通在论及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时说它“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它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的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具有消费城市的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在此,费孝通旨在强调开埠通商

A. 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B. 并未触动农村的自然经济

C. 利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D. 未能根本改变封闭的局面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 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全国各地蚕桑业趋于萎缩,但珠江流域蚕桑业却快速发展,赶上太湖流域。这是因为

A. 珠江流域棉纺织技术发展快速

B.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 清政府在广州设立洋务企业

D. 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近代上海的一首竹枝词:“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西方服饰传入影响了国人生活

②西洋服饰在中国各地普遍畅销

③一些人中滋生了崇洋媚外心理

④先进中国人迫切希望全盘西化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著名学者钱乘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清末新政    D. 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 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 转嫁战争负担

C. 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 强化物资管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 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 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83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 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    )

A. 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B. 实现了城乡之间人员流通

C. 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D. 形成了市场经济的新格局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与国家物资局在联合发出的《关于放开工业生产资料超产自销产品价格的通知》中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售“计划外”产品。这说明

A.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崩溃    B. 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C.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 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扩大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美国钢铁业在某一时期的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美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A. 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B. 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D. 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原因是

A. 调整农业结构并稳定了产品价格    B. 基本解决就业并从根本上消除了危机隐患

C. 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 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英国首相撒切尔(1979-1990年在任)上任后亳不妥协地进行了改革,信奉“自由主义”的她开始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并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她坚信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上述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A. 对经济进行大力国家干预

B.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C. 减少经济干预,减少福利

D. 完善“人民资本主义”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资本家凭借政权操纵企业

B. 资本社会化的趋向加强

C. 工人掌握了企业的决策权

D. 股份制的作用逐渐减弱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的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项措施

A. 减少指令性计划,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B.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增加农民收入

C. 坚持计划管理前提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 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英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不属于材料反映内容的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了动荡不安的国际货币金融关系

C. 标志着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戍

D. 有利于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于2010425日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共转移了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日,美国的表决权变成了15.85%。世界银行投票权的变化不能说明(    )

A. 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进一步削弱    B. 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充满活力

C.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 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渐建立起来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这说明

A. 电子商务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流

B. 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C. 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D. 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67年,当法、德倡导成立欧共体时,英国曾竭力反对,后又申请加入,但遭到法国的两次否决,直到1973年英国才成为欧共体成员国。1999年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发行后,英国拒绝使用欧元而坚持使用英镑,成为欧盟内部的“非欧元区国家”。这反映出

A. 法、德两国主宰者欧洲大陆的事务    B. 欧洲一体化并不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

C. 欧洲一体化一开始就存在内部矛盾    D. 大国之间的利益纠葛使欧盟名存实亡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震动全球,如:冰岛国家破产;乌克兰股市今年已累计下滑近80%;英国股市暴跌,英国首富、钢铁大王米塔尔钢铁公司的股票价格自5 月份以来,下跌了近三分之二。这反映了(    )

A.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拉大了南北差距

D. 经济全球化使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2012年10月,某跨国公司关闭其苏州工厂,将生产线向越南、柬埔寨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导致该厂与我国300多家代加工企业的合同被解除。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咸胁

B.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跨国公司投资的方向

C. 企业应从代加工向自主创新、自创品牌转变

D. 对外开放战略应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于2016年1月16日在北京宣告开业,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它是一个政府问性质的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在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亚投行的设立

A. 有利于全球经济平衡发展    B. 使美欧的盟友关系飘忽不定

C. 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变化    D. 导致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一个时代占主流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该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合乎自然的自由的制度就会树立起来。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总之,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

政府基本上只具有三个功能:

(1)保护社会免遭其它独立的社会之暴力和入侵的职能;

(2)尽可能地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社会成员之不正义和压迫的职能;

(3)建立和维护特定的公共工程和特定的公共制度的职能。

——根据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整理

(1)指出材料一中汉武帝采取措施的主要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要思想,并结合必修一、二的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思想产生的原因。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并从文明史观和近代化两种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特点?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象一文官制度

随着社会化大工业及城市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国家事务千头万绪,必须加强政治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

——程西筠《从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取》

现象二劳工福利

1878年英国实行“工厂与工场法”,限定了工人的最高工作时间。

1897年英国制定工人赔偿法。

1908年英国制定关于老年津贴的法律。

1911年英国制定了“国民保险法”。

——丹尼斯·谢尔曼等《西方文明史》

现象三帝国主义

下图是《欧洲人对帝国主义的一个幻象》,它揭示了西方人对于帝国主义的理想化看法。图中一位白人修女教乌干达女孩怎样使用缝纫机。画面明确地将虔诚的、美丽的欧洲妇女和谦卑、举止端方的孩子们进行对比。

(1)概述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合理性。

(2)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劳工福利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关税与贸易政策是影响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一霍利法案》,对进口商品提出高得异乎寻常的税率。此后,英国在1932年通过了《进口税法》,各国掀起了一场关税战和贸易战。两年内,全球贸易量萎缩了2/3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1950—1973年的24年间,国际贸易额从607亿美元增至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均增长10.3%

——镝自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三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购买美国货”(buy American:限制其他国家货物进口)计划。这一计划的提出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争议,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则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据新华网、东方财富网整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英美两国采取的措施主要与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两国的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当时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应对危机的措施有何实质性不同?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