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烟台市2017届高三适应性练习(二)文综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

A. 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

B. 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

C. 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

D. 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云:“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肥墒不得独乐,硗墒(质地差的土地)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兵车素定,是谓均民力强国家.”材料说明井田制下

A. 出现土地兼并现象    B. 农民拥有土地的支配权

C. 土地经营相对公平    D. 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著名学者阮炜教授认为,苏格拉底跟民主政权的关系甚为紧张,民主派有充分的理由惩罚他,甚至处死他。但从流传下来的文献看,民众最初并非一定要置他于死地,仅判他有罪;只是在他讲了一些挑衅性甚至羞辱性的话以后,才在第二轮投票中判他死刑。材料反映出雅典

A. 形式上直接民主的弊端

B. 以法律维护民主派利益

C. 司法程序十分严格缜密

D. 法律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2016·安徽芜湖、马鞍山一模·31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为此,法国思想家

A. 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 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 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 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20年,《新青年》从第八卷起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右图第一期的封面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全新的编辑意图:封面正中是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紧紧相握。这反映出(   )

A. 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B.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C. 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向

D. 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案中指出:“有了农村暴动的广泛发展,有了工农红军的迅速扩大,有了兵士群众的动摇与自觉哗变的增加,有了统治阶级这样的严重危机,的确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了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形势。”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A. 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开始独立自主的领导中国革命

B. 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C. 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革命潜伏失败危险

D. 重视农村农民斗争与城市工人暴动的相结合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在英国的历史中,国王乔治三世以权力欲望旺盛而著称,到1770年,随着被讥称为国王之友的宫诺斯勋爵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事实上的首相)后,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达到顶峰。在他的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这表明(    )

A. 乔治三世实行的是君主专制

B. 君主立宪的确立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C. 英国首相没有制约君主的能力

D. 英国政体的特点是立宪为虚,君主为实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据统计,1949年至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五倍多。这一现象

A. 反映了土改进程的曲折性    B. 促使中共加快农业合作化

C. 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 说明农村城镇化效果显著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法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皮埃尔·皮卡尔认为,中国模式是一种将本国国情与具体实践巧妙结合、一种将过去与未来相结合、一种将中国发展与世界进步相结合的双赢模式。据此判断,中国模式的本质内涵是

A. 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对国际竞争

D. 加入WTO主动融人世界经济体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22年春,列宁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说,“我们甚至有过这样的诗人,他们写道:看,在莫斯科,饥寒交迫,‘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这反映出

A. 列宁高度重视诗歌的宣传功能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了危害

C. 莫斯科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D. 人们对新经济政策有不同看法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61年4月1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次日凌晨,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和武装的1500名雇佣军从危地马拉出发,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掩护下,登陆古巴南部猪湾,企图推翻古巴政府,但最终被击溃,史称“猪湾事件”。该事件爆发的背景是

A. 古巴导弹危机激化美苏矛盾

B. 北约集团成立加大武力干涉

C. 美国实力下降实行战略收缩

D. 冷战局势加剧促使对抗升级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己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贸组织    B.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

C.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    D. 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可以直接获得当时最发达的西欧国家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大规模流入。美国获得广大西部疆域后,其国内自然资源可以充分供应并满足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使它在崛起过程中不会因为资源短缺而中断经济增长。美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后期的两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发源地,这使美国的生产力和企业管理制度处于不间断的创新过程,在核心竞争力上很快超过欧洲并长期保持领先地位。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从而奠定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而无疑最为重要的是,国内充足的不断增长的内需作为美国经济最强劲的拉动力,其经济活性之强大,拥有对经济环境变动较强的抵抗力和巨大的缓冲空间。

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在两次大战中都成为英国的主要盟友。美国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相反,德国和日本却充当了对英国霸权的挑战者,这不仅导致德、日崛起的失败,而且掩盖了美国崛起的巨大后果。在美国上升为新霸权国家的同时,构建了新的国际体系和国际关系理念,加着辅助的经济军事政策,从而稳定了美国长期作为世界领导的地位。

——摘编自《论美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崛起的原因。

材料二自地缘政治时代到来之后,世界最强国家和世界最强新兴国家之间总是存在紧张局面,没有哪个大国愿意把第一的宝座拱手让出.头号强国和平地将其位置让给第二强国的一个例子是英国19世纪晚期允许美国超越它。

今天的情况则不同,第一强国是美国,是西方的旗手.正在快速追上的第二个强国是中国,一个亚洲国家.如果中国在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超过美国,这将是两个世纪以来一个非西方国家首次成为第一强国。

很少有美国人认为,中国和平崛起是由于中国的地缘战略敏锐或者是美国的地缘战略失误。主流的看法是美国对中国相当慷慨,允许中国和平崛起,因为美国是一个善良、慷概的国家。

——《外媒称中国崛起是因美国忽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人主流看法的不合理性。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美国与中国崛起的共同之处。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们所期望的东西很少如愿以偿,许多预期的目的在大多数场合都彼此冲突,相互矛盾……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

——恩格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观点的理解,并结合中国或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l: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初,实行的以均田制为基础上的租庸调制,“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上所产,绫、绢、纥各二丈……凡丁,岁役一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后来地主兼并愈来愈剧烈.官府贪暴愈来愈凶猛,农民受到租庸调法的压力也愈来愈严重。天宝年间,均田制早不存在,调查丁口并无实际意义,也就无须造户籍,实行不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法。安史之乱以后,户口削减,向乡里按丁收税己不能行,唐代宗大历年间,开始按亩定税,改变以人丁为本的旧法,分夏秋两季收税,为两税法开先例。

780年(建中元年),唐德宗行两税法.要点是:量出制入;商贾在所在州县纳税三十分之一,使与定居的人负担均等;定居的人,分夏、秋两次纳税;两税都按钱计算;租庸调及其他一切税目全部废除。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l)根据材料概括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分析两税法的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7年,美国记者奥尔特·李普曼发表《新共和国》,坚决主张美国干预第一次世界大战,必须与协约国一起,这不仅是为了保护“大西洋航道”,……1941年,美国记者戴维斯对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大西洋宪章”发表了长篇评论著作《大西洋体系》,谴责“轴心国”的‘世界新秩序蓝图’是枯燥的牢狱。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之后,李普曼出版了《美国的战争目标》,认为战后世界新秩序其中第一个就必定是“大西洋共同体”。

1945~1955年,随着马歇尔计划的抛出、杜鲁门主义出笼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创建,西方世界很多非政府组织机构也支持“大西洋同盟”。1961年,美国大西洋委员会、美国大西洋研究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委员会与其他集团联合起来,成立“美国大西洋委员会”。

1947年,法国历史学教授雅克·戈德肖出版《大西洋史》一书,1948年,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迈克·克劳斯出版《大西洋文明:18世纪起源》一书,1953年,比利时经济学家威灵登发表《大西洋文明的殖民地起源》一文,1959和1964年,帕尔默先后出版的两卷本《民主革命时代》,标志着大西洋史的概念得到史学家的认可。

——摘编自施诚《方兴未艾的大西洋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西洋宪章”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西洋史兴起与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之间的关系。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