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史书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 A. 由西域传入 B. 属水力灌溉工具 C. 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 D. 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
2. 难度:困难 | |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B. 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 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 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
3. 难度:困难 | |
《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A. 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B.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 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 D.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
4. 难度:困难 | |
下面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插图,其配文注解为“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A. 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 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 “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 私营手工业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5. 难度:中等 | |
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A. 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 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C. 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D.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
6. 难度:中等 | |
《新唐书卷54·食货志》“(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增加了政府货币的供应量 B. 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了钱币的不足 C. 便利了商品流通 D. “飞钱”实质是一种汇兑业务,不行使货币的职能
|
7. 难度:困难 | |
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A. 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 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 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 州治、县治不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
8. 难度:压轴 | |
《广志绎》载“(晋商中的)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富者蓄藏不于家,而尽散之于伙计。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百万产可屈指矣。盖是富者不能遽贫,贫者可以立富,共居室善而行止胜也。”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是 A. 晋商主要靠专卖权致富 B. “伙计”有利于晋商发展 C. 晋商经营的票号业相当发达 D. 晋商是当时最大的商帮
|
9. 难度:中等 | |
明万历年间,福建巡抚许孚远在奏疏中指出:“往者商舶之开,正以安反侧杜乱萌也。乃今一禁,彼强悍之徒,俯仰无赖,势必私通,继以追捕,急则聚党遁海,据险流突。”这说明( ) A. 明政府内存在禁海与开海之争 B. 明政府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C. 地方官员要求严格限制海外通商 D. 明政府坚定奉行“海禁”政策
|
10. 难度:简单 | |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足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惯见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 A. 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 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 C. 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 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
11. 难度:简单 | |
清朝曾规定:第一,严禁火药、铁器外销。第二,夷商到岸必须起卸武器。第三,不准夷商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语言文字。这些规定不能反映清政府( ) A. 限制对外贸易 B. 对西方持防范态度 C. 禁止对外贸易 D. 以天朝上国自居
|
12. 难度:中等 | |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 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 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 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 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
13. 难度:简单 | |
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的途中(印度古里)病逝。六十多年后,一支来自欧洲的船队到达这里,开辟了一条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这支船队的指挥者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
14. 难度:中等 | |
“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A. 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B. 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 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D.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情景
|
15. 难度:中等 | |
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急剧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B. 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 C. 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 D. 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
|
16. 难度:简单 | |
在《资本论》一书中,对资本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据此,你认为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有( ) ①早期殖民制度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的 ②“肮脏的东西”包括了奴隶贸易 ③殖民主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④我们要反对资本的扩张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
17. 难度:困难 | |
16~18世纪,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日益密切。下面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人员和物品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员或物品。其中,③所代表的主要物品是 A. 金银、玉米、烟草等 B. 枪支、玻璃等 C. 黄金、黑奴等 D. 茶叶、丝绸、瓷器等
|
18. 难度:困难 | |
“英国人的优势一是海洋对它的保护作用,二是处于到美洲的便捷航路上,三是采取人弃我取的原则处理殖民和欧洲事务,四是煤矿和铁矿储藏条件好。”“英国人的优势”最有利于 A.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B. 海外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 C. 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 D.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
19. 难度:中等 | |
人类历史上有两个重要而关键的事件:首先是农业革命,它让人类从狩猎时代过渡到耕种时代,并且定居下来建造家庭、学校,发展了文明;其次是工业革命,它使成千上万的人离开家庭和农场,进入城市和工厂。其中第二场革命的最深刻影响是 A. 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B. 解放了妇女,欧洲家庭职能发生重要变化 C. 削弱了宗教的权威,个人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D. 以时间和金钱为标志的文化逐渐发展,消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20. 难度:中等 | |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材料反映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B. 兴起于重工业 C.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D. 电力的广泛使用
|
21. 难度:中等 | |
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引起1760年以后图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棉纺织工厂的大量建立 B. 棉纺织业普遍采用机器大生产 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D. 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
22. 难度:中等 | |
“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先后贯通;大西洋海底电缆和太平洋海底电缆相继铺成;一些大洲也建成横贯大陆的铁路。”这充分反映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离不开 A. 水路和陆路交通的发展 B. 交通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 C. 输变电技术和长途运输的进步 D. 新科技革命的重大贡献
|
23. 难度:困难 | |
近代中国导致“耕”与“织”分离的最初因素是 A. 民族资本企业的产生 B. 外国商品的入侵 C. 洋务企业的诞生 D. 中国棉花生产的大量出口
|
24. 难度:困难 | |
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先后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B. 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C. 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D. 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
25. 难度:中等 | |
19世纪,我国有一类企业:“设总办、督办、会办、帮办、提调等主持运营,多由现任官员兼任,其薪俸亦以官阶而定,实际上是一个政府衙门。”这类企业最有可能是 A. 在华外商企业 B. 民族资本主义 C. 洋务企业 D. 官僚资本主义
|
26.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 A. 工业化的实现 B. 发展资本主义 C. 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富强 D. 实现民主政治
|
27. 难度:困难 | |||||||||||||||||||||||||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导致如下表中国产业结构在1936年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单位:万元
A. 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 B.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 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贡献
|
28. 难度:困难 | |||||||||
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 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 十月革命的推动 C. 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 五四运动的影响
|
29. 难度:困难 | |
“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有 ①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②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③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④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的迅速复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
30. 难度:中等 | |
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皇帝,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A. 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B. 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C. 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D. 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
31. 难度:中等 | |
中国自春秋战国就步入了铁器时代,铁器的制造和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居于重要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 材料二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明朝时广东地区)一个冶炉场按中等规模十座冶炉计算,其雇工要在二三千人以上……“凡一炉场……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厂之费,不止万金”。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铁器的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汉武帝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所描述的明朝矿冶业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类工矿业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请写出阻碍的因素。
|
32. 难度:中等 | |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试分析F2属于那些因素。
|
33. 难度:中等 | |
根据以下各图,分析各图片提供的信息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 图一新航路的开辟 图二早期的殖民扩张 图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图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