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重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 农耕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 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器牛耕的推广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原始自然崇拜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

A. 土地租有制的确立

B. 农民地位不断降低

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学者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的态势好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中间应该是

A. 官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私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 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 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 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 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镇将主要管理军务。宋代以后的则多为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古代的演化本质上反映出(  )

A. 中央集权的削弱    B. 工商业赋税沉重

C. 物质生产的进步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进3倍。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里,垦地最多的是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而人口增长最多的是江南三省(江苏、安徽、浙江)。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统一安定与民族融合    B. 政府实行鼓励垦荒的土地政策

C. 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    D. 农业生产技术出现革命性变化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这些商人的行为

A. 已经颠覆传统的投资理念    B. 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

C. 显示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    D. 已具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张居正主张

A. 重商抑农    B. 农商并重    C. 重农抑商    D. 重本抑末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表为19世纪前半期中国主要农副产品茶、丝的出口变化统计情况。这表明

A. 对外贸易给国家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B.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自然经济对外国经济的依赖性增强    D. 中国茶丝受到西方国家的普遍好评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A. 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C. 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 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光绪七年(1881),广东南海知县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

A. 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

B. 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C. 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D. 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甲午战争后,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1898年,他创办机器纺纱厂,取名“大生”,源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反映张謇

A. 托古改制的策略    B. 实业救国的志向    C. 民主共和的追求    D. 节制资本的主张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图是一张残缺的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凭证,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 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

B. 民国晚期官僚资本的膨胀

C. 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D. 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制改革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银两是明清以来我国通行的货币单位,近代,银元广泛流通,形成银两银元并行流通的局面。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废除了银两,确立了银元本位制,将铸币权改归中央;随后,又于1935年实行了法币政策,规定自193511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这在当时(   )

A. 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    B. 造成严重通货膨胀

C. 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    D. 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37年9月至1940年6月,国民政府为转移工业经济的重心实施工业大撤退,致使迁入内地的民营厂矿共计639家,国民政府的兵工厂18家,重庆由此建成为门类齐全的工业基地。中国实业史上“工业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A. 打破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    B. 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中国工业格局

C. 西部经济依靠“战争之手”发展    D. 保存了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 >1的情况出现于( )

A. 甲午战争后的初期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 南京国民政府的前十年    D. 解放战争期间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央开展了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跃进运动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53年11月1日,北京市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1955年国家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之后食用油票、布票相继面世,全国2000多个市、县都分别发放和使用各种商品票证。这说明当时中国

A. 国民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奇缺    B. 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控制

C. 规范市场经济、统一消费行为    D. 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业镇城已建立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A. 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 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 初步纠正当时农村工作中的“左”倾思想路线

D. 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1961年我国政府规定:“应该有领导地开放农村集贸市场。除了粮食、棉花以外,凡是第三类物资和完成国家合同任务以后的第一类物资,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这项政策在当时

A. 削弱了国民经济的统一管理    B. 扩大了计划经济的覆盖范围

C. 缓解了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    D. 克服了分散经营导致的困难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A. 改变工业布局不够合理的状况    B. 发展内地经济以推动均衡发展

C. 拉动内需以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D. 加强备战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B. 体现了历史的不断进步

C. 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D. 昭示了国人的文明程度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

A. 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B. 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C. 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D. 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右侧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

A. 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    B. 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C. 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    D. 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民国后,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成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交通工具。当时,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 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C. 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

D. 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十九世纪的中国,凡西方的东西,照例会被先反对一阵,但电影却是例外。《定军山》一炮打响后,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长坂坡》等其他影片也大获成功,看电影的人“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势”。对该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A. 京剧艺术依赖电影技术传播    B. 西方影片具有极大的民众市场

C. 民国政府鼓励电影产业发展    D. 国产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在古代,有“闰七不闰八,闰八用刀杀”“七上八下”的俗语;但改革开放后,由于粤语“八”的发音类似“发”,“八”作为吉利数字的说法很快遍及全国。这反映出

A. 粤语成为时尚潮流的象征    B. 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C. 珠三角的经济影响力上升    D. 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的宣传标语。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时对这句标语表示了肯定。这表明

A. 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得以改变

D. 冲击了计划经济下的价值观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办洋务的封建官僚们主持下,中国开始有了一批官办的企业。这些企业因为是使用新式机器,雇佣了大量工人,大体上按照西方的机器工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生产,已不同于旧有的官营工场手工业,所以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中很大部分是军事工业,它们的产品供应给国家和军队,并不作为商品而出售,更不投放到市场上去。这些企业不但为封建官僚所控制,而且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有很大的依赖性。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企业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工业化的影响。

(2)材料二中民族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分析影响该时段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工业化进行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对当时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影响?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局部)》

材料三近代以来,中国曾错失了很多历史机遇,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却踏着历史的节奏,一步也没有落空,逐渐融入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经济全球化与现代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福建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踏着“节奏”逐渐融入世界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