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底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汉元兴元年(前134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天人感应”与“罢黜百家”等主张。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的思想,从根本上违背了孔孟儒学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是

A. 人性本善    B. 礼法并施    C. 对鬼神敬而远之    D.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姚崇和宋景是唐玄宗年间的名相。在二人任相期间,中书门下两省的长官,总有一个职位空缺。姚崇做中书令,就没有侍中(侍中为门下省省长官);宋璟做侍中,就没有中书令。结果,姚崇和宋景便自然而然地成为首席宰相。这表明

A. 中央官制彻底丧失制衡功能    B. 两省长官交替空缺成为制度

C. 当时的政府可以明确问责    D. 姚崇和宋璟独揽行政大权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公元前359年,商鞅建议秦孝公增加对秦国境内关隘、集市商品的税收,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A. 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 加强秦国的经济实力

C. 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削弱境内的商人势力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贝奈戴托·克罗齐是意大利著名的史学家和哲学家,他在《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中提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意在强调

A. 历史具有传承性和生命力    B. 治史离不开自主探究精神

C. 现实不是历史简单的重现    D. 历史恰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12年1月2日,孙中山通电全国,宣告中华民国改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以取代先前中国实用的农历。然而,这一变化却造成了民间“不知何时过年”的尴尬局面。之后,虽然民国政府多次明令禁止过“农历年”,但百姓大多仍以旧俗为重。材料表明

A. 传统思想阻碍自然经济解体    B. 民国百姓不愿接受外来事物

C. 辛亥革命改变民众生活习惯    D. 新旧观念并存成为时代现象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03年,荣氏兄弟在无锡创办了茂新面粉公司,其生产的部分产品于1926年参加了美国费城博览会,并获得了乙等荣誉奖。上述材料实质上表明

A. 中国产品开始打入国际市场    B. 中国制造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C. 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增强    D. 国际交流促进中国企业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在1942年发行的,附在“龙鹰握手”信封上的5美分邮票,上面印有美国总统林肯和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头像及主张(“民有、民治、民享”和“民族、民权、民生”),邮票中间还带有“抗战建国”等字样。根据上述信息,我们可以得知

①中美共同领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②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美国珍惜与中国并肩战斗的友谊

④中美同盟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得中国共产党感到了空前的执政危机,中国的经济政策也由此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出台“周十六条”,明确提出整顿地方房产投资热和重新审查地方批准的经济开发区等主张,这表明

A. 经济变革出现集权化特征    B. 政府强调指令型计划经济

C. 私营经济遭到了彻底清除    D. 中央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学者陈晓律认为:”君主立宪制的本质,就是依法治国,也就是谁都不能高居法律之上,谁都不能为所欲为”。下列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 法国《拿破仑民法典》    B. 清朝《钦定宪法大纲》

C. 德意志1871年宪法    D. 英国《王位继承法》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8世纪初,印度生产的棉布逐渐在英国流行,这使得传统毛纺织生产者倍感威胁,他们说服议会通过一系列法律保护国内的毛纺织业。然而,法律并不能遏制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这种狂热直接推动了英国

A. 棉纺织工业的机械化

B. 加速海外市场的开拓

C. 议会制的民主化进程

D. 对外殖民侵略的步伐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和赫们特·齐格勒认为,在斯大林领导时期的苏联,国家“推迟了公民对工业化感到满意的时间……而外界怀着蔑视、恐惧和羡慕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苏联发生的变化”。下列不属于“外界复杂心情”构成因素的是

A. 苏联利用农业集体化提高生产效率    B. 斯大林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成就

C. 苏联经济在斯大林时期已臻于极盛    D. 苏联的计划经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63年,75个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切身利益,成立“七十五国集团”;1964年,“七十五国集团”正式发展为“七十七国集团”;2016年2月,“七十七国集团”已经拥有126个成员国。“七十七国集团”的出现和发展

A. 反映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B. 推动了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

C. 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正式形成    D. 动摇了西方国家的国际地位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管仲治理齐国的核心战略思想是实行宏观管制,所以管仲常被称为是“中国古代版的凯恩斯”。在宏观管制的战略思想下.管仲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盐铁官管。它的影响绵延两千余年,迄今犹存,几乎成为中国式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保障。然而,管仲去世后,齐国一世而衰.这也使得以商治国的思想在当时彻底破产。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从增加投资需求着手。凯恩斯指出,投资的变动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种乘数效应,因而他更主张政府投资,以促使国民收入威倍地增长。

——摘编自(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材料三在1978年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央认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基于这一认识……到1984年,又把在农村行之有效的承包刺引入企业改革中。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与凯恩斯的主张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可能导致国家经济战略发生变化的因素。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以上三幅图片,提取相关信息,指出其中一方面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北魏初期,河东郡的盐池原归官府所有,以收税利,后来罢止;孝文帝延兴年间(471-476年),朝廷复立监司,再收税利;到了宣武帝时期(499-515年),再次解禁;神龟年间(518-520年),又归国有,其后“更罢更立”。

——摘编自白寿彝等《说秦汉到明末官手工业和封建制度的关系》

材料二唐开元十年(723年),玄宗下令,除蒲州盐池之外,其余盐池产地“无须巡检”。……安史之乱后,“州县多为藩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乾元元年(758年)和上元元年(760年),朝廷先后启用第五琦与刘晏对盐法进行改革,恢复官府专营制度。此后,“天下之赋,盐利居半”,政府亦有“削藩”之财。然而,盐法改革也导致了盐价飞涨的局面,一时间“商人乘时射利,远乡贫民……至有淡食者”。

——摘编自《新唐书·食货志》等

(l)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到唐代盐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五琦与刘晏进行盐法改革的背景和作用。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收获季节来到了欧洲……知识分子和城市里的年轻人,对这一消息是欢欣鼓舞的。很多人对战争期待已久,把战争看成是释放多年政治、社会和经济危机的突破口……一些人梦想着荣誉,他们相信上帝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德国新兵皮带扣环上刻着“上帝与我们同在”,这种情感也反映在“为上帝和沙皇”而战的俄国军队里,英国士兵是“为上帝、国王和国家”而走上战场的……他们相信这将是一次短暂而光荣的冒险——这一期待很快就破灭了。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产生了大量的诗歌。维尔佛雷德·欧文(1893-1918)也许是最伟大的战争诗人,他的诗对战争做了最犀利的描绘;

我的朋友,你不应该以巨大的热情告诉孩子们,让他们追求那些绝望的光荣,“为国家而死是种荣耀”,则是古老的谎言。

——摘自埃蒙德·布伦登《维尔佛雷德·欧文诗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的知识分子、青年和士兵对战争爆发感到欢欣鼓舞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欧文为什么说“为国家而死是种荣耀”是古老的谎言,结合所学指出一战后各国为避免战争再度爆发所作出的努力。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7世纪初,耶稣会士尝试以传统方法改变中国人的信仰,将极其有限的人力,集中到了学者出身或很有社会影响为的迭官贵人身上。然而,大多数中国人却只把耶稣会士视为地图绘制者、天文学家、艺术家、造钟匠和设计师。而且,中国的政治革命很容易打断耶稣会士在中国采取的长期的传教策略。

利玛窦是天主教会中国传教区的创始人。但是,他与天主教会在是否允许中国人敬祖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利玛窭认为,要改变中国人的信仰,最好不要禁止他们继续敬祖,因为敬祖与西方人崇拜圣徒差不多,而圣徒崇拜恰恰是西方上层神职人员所抨击的惯例。事实上,利玛寞很快就表现出对中国学识的尊敬。这样一来,耶稣会士不仅把西方文化传到了中国,也把中国学术带到了西方。

——摘编自(羡)菲利普·货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基督教世界外的基督德》

(1)根据材料,概括耶稣会士最初在中国传教的特点,以及遭遇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利玛窦“尊敬中国学识”的表现。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