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6-2017学年高二(承智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 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 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 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 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A. 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 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 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封建政治制度日趋衰落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精心设置了一套四辅官制度,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命其官,春官在春季任事,夏官在夏季任事。同时每季官又设立两到三人分别在上旬、中旬和下旬视事,以此类推。四辅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最有可能是

A. 撤销中书省,永废丞相职任

B. 胡惟庸内外诸司封事人奏,惟庸先视之

C. 票拟制度化

D. 司礼太监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A. 察举制    B. 封邦建国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皖南古村西递村的典型的格局是整个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敬爱堂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前。敬爱堂作为当地的家族祠堂反映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嫡长子继承制

尊崇祖先维系亲情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清朝官员俸禄极低,一品官年俸才180两,官吏贪腐严重。雍正时实行耗羡归公,即征收赋税时每两加耗羡五分,从中提取养廉银,其数目远超官员正俸,督抚大吏每年可得一二万两。这说明清朝

A. 借惩治贪腐增加官吏俸禄    B. 各级官吏的腐败已到了无可救药地步

C. 注重制度建设以澄清吏治    D. 增加俸禄是杜绝官吏贪腐的最佳途径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五代时期,后汉将领史弘肇曾公然宣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此类主张在当时很有市场。北宋建立后,为扭转这种状况

A. 实行分割事权的制度设计    B. 改变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

C. 确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D. “和平收买”功臣大将兵权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廷杖)此皆关系朝家纲常,有功名教者,虽见辱殿廷,而朝绅视之,有若登仙”。以上材料说明了当时士大夫

A. 害怕君主专制的迫害不敢表现其不满    B. 借用廷杖的影响力来追求忠义的名节

C. 买通监督的宦官导致廷杖未对其伤害    D. 以臣服于君主的意见接受廷杖为骄傲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吕氏春秋•勿躬篇》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之官。”材料表明管仲

A. 拒绝齐桓公封其为相的建议    B. 建议齐桓公制定君臣等级序列

C. 重视设置谏官监察国君得失    D. 主张严厉处置进谏犯颜的大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A. 炫耀文治武功    B. 宣扬君权神授

C. 树立专制权威    D. 制造暴政依据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范仲淹:“我太祖皇帝应天顺人,受禅于周,广南、江南、荆湖、西川,一举而下,罢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无祸乱之忧。”太祖“革五代之暴”的地方措施是

A. 设参知政事分行政权    B. 设枢密使分军权

C. 设三司使分割财权    D. 派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监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开元之后,在纠举之前,往往要推覆理尽,然后弹之。这说明

A. 唐朝开元之后监察重证据

B. 捕风捉影是当时监察的特征

C. 弹劾皇帝是监察官的主要职责

D. 唐代监察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A. 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 秦朝的中央官制体现此原理

C. 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 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说明

A. 中共开始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B. 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 中共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    D. 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 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 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

A. 颁布《资政新篇》    B. 掀起义和团运动

C. 主张中体西用”    D. 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

A. 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 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 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 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北京的军阀政府签署了确认日本在山东地位的密约。中国年轻有为的外交官的观点未被采纳,中国公众表现出出乎意料的焦虑不安。”这种“焦虑不安”直接演化为

A. 反割台斗争    B. 国民大革命

C. 五四运动    D. 抗日救亡运动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图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据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整理而成)。这一现象

A. 奠定了国民党改组基础

B. 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

C. 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

D. 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法国大主教樊国梁在法军攻陷北京的当天记道:“街上防垒甚多,皆以米袋为之。除拳匪及屋内官兵不计外,街上驻守之官兵其数至少也达一千五,皆持快枪。”法国的这次侵略

A. 导致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

B. 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

C. 将战火从山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D. 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地区的特权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观察下面的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

地区

安远、寻乌、信丰3县

莲花琴亭村193户

龙州等17村393户

5亩以下

70

74.6

72.77

5—10亩

20

19.2

11.45

10—20亩

2

3.6

3.56

20亩以上

2

 

 

无田

3

2.6

12.22

 

 

A. 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B. 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

C. 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    D. 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托克维尔曾预言中国革命说:“一个国家,如果它原来是个人集权管理,并且习俗和法律也都接受这种管理,而现在它想建立类似于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那么我毫不犹豫地说,在这种共和专制下,会比欧洲任何一个完整的君主制更难以忍受。”依据他的观点,辛亥革命后的中国

A. 应该继续实行传统制度

B. 建立民主政治的时机并不成熟

C. 应该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D. 借鉴欧洲的民主制度容易成功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美国律师安德鲁曾感慨:你恐怕很难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刑事法庭,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即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这种审判制度通行清国各地。这段言论

A. 恶意污蔑中国的司法制度

B. 推动列强借此攫取领事裁判权

C. 为控制中国司法主权辩解

D. 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制造借口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下图是一份公函,其中反映的历史信息符合史实的是当时(  )

A. 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B. 中共开展土地革命

C.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 中共领导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524日)这说明当时

A. 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 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49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 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 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 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 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等各个领域。由此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 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 清政府从此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D.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原因,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情景,在一些有识之士的著述中,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都有鲜明的反映。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对贾府败落的描绘,称之为“末世”;而龚自珍在他的文章中则叫作“衰世”,他对清朝封建专制制度下出现的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表示不满:“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没过多久,英国下院一个调查中英贸易状况的委员会的报告承认:“近年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1846年以后,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开始大幅下降,每年停留在150万英镑左右。西方资产阶级又把商品滞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门户开放不够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族的致命伤”是什么。结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说明当时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龚自珍所处时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并从政治制度层面概括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英国商品滞销的根本原因,并指出为解决此问题英国的对策。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