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重庆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出现大量“书社”组织,“书社”中国家对人口和土地有着明确的统计和登记。“书社”的大量出现说明齐国

A. 井田制最早瓦解    B. 管仲改革效果显现

C. 建立起郡县制度    D. 率先使用铁犁牛耕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东汉时期,除长安以外还有洛阳等“五都”,其中长安的东市称京,西市称畿,洛阳称中,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皆置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材料反映出东汉时期

A. 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B. 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 城市管理实行坊市制    D. 工商业市镇兴起和发展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唐朝天宝年间与贞观十三年相比,常州(治所在今江苏常州)的户数增加了五倍,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和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增加了四倍,扬州增加了三倍。由此可知唐朝中后期

A.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B. 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C. 黄河流域动荡不安    D. 大运河开通促进南北人口流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北宋建立“契税”,即田产房屋交易税,宋开宝二年(969年)规定:典卖田宅应在两月内向官府输钱,请求验印,名“印契钱”。据此可知宋代

A. 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    B. 契税成为财政的主要来源

C. 土地的私有开始合法化    D. 土地商品化发展趋势明显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明朝时出现了一批向地主租赁土地后,再雇工经营的“佃富农”。清代,“佃富农”经营方式有了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佃富农”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

A. 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    B. 农业生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D. 土地兼并现象的进一步强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据统计,从1840年至1894年,我国粮食商品率由10%增长到16%。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近代城市化进程加快    B. 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C. 洋务企业的发展推动    D. 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图为晚清政府批准的部分专利内容,据此可知

批准年份

企业名称

专利内容

1882年

上海织布局

十年专利

1893年

重庆聚昌火柴厂

在重庆、川东地区专利经营二十五年

1900年

浙江利用公司

在浙江境内专办机器磨面、织布为期十年

1905年

华洋统销公司

取得二十五年专卖权

 

 

A. 清政府重视民族工业发展    B. 民族工业发展环境相对改善

C. 中国形成科学的专利制度    D. 官僚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28年,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总行由北平迁至上海;1930年,中孚银行和中国实业银行自天津迁至上海;1931年,新华商业银行和中国农工银行由北平迁至上海;这一时期银行的迁移现象反映出

A. 上海成为新的政治经济中心    B. 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

C. 日本大举侵华华北地区动荡    D. 国内政治环境变化影响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某一时期的货币。该货币可用于研究

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    B. 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    D. 国统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世纪初,广东中部地区在织绣厂工作的女性很多,其中上千名女孩组成了一个专门反对包办婚姻的协会,主张和丈夫过新式的生活,有回娘家看望母亲的合法权利。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 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B. 传统的家庭格局逐渐改变

C. 女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    D. 工业文明推动了观念进步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据此可知

A. “三大改造”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工业产值超农业

B. “一五”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发展落后

C. 中共“八大”决策导致工农业发展的差距增大

D. “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背离状态加剧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生产技术的突破    B. 农村分配体制的改革

C.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D. 国际市场需求的扩大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从1992年底开始到2001年,我国关税总水平由43.2%降至15.3%,降幅达65%;截至2010年,关税总水平从15.3%进一步降至9.8%,降幅达36%。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 “入世”后国外商品的冲击

C. 国家放松了对关税的管理和控制    D. 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郑和下西洋后,许多国家都与明朝建立友好的邦交关系和贸易往来;西班牙人征服阿兹特克文明后,美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欧洲人的宗教、语言、文化和政府。二者相比说明

A. 明朝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B. 中西对待文化差异的方式不同

C. 西班牙航海活动规模更大    D. 中西两国政治制度有质的不同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表是《英国职业人口的分配和产值构成变化表》。这说明工业革命

项目

时间

职业人口比重

工农业产值比重

农民渔业

制造业和采矿业

农林渔业

制造业、采矿业等

1801年

35.9%

29.7%

32.5%

23.4%

1851年

21.7%

42.9%

20.3%

34.3%

 

 

A. 推动英国向工业国转变    B.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C. 导致英国产业结构失衡    D. 确立英国世界工厂地位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09年德国莱茵—威斯特法伦采煤辛迪加在多特蒙德地区生产8500万吨煤,而其他所有煤炭企业的产量不过420万吨;1913年1月,采煤辛迪加的产量占鲁尔地区全部产量的92.6%,占全德煤炭总产量的54%。据此可知德国辛迪加

A. 属于新兴的工业部门    B. 属于煤炭生产的新技术发明

C. 集中在传统工业部门    D. 是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的表现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从1870年至1913年,世界贸易中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增加了两倍多;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材料说明

A. 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    B. 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市场

C. 国际贸易中英美等国竞争激烈    D. 殖民地国家的贸易出超严重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22年5月,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法令,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颁布该法令的主要目的是

A. 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B. 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

C. 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    D. 推动农业全盘集体化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二战前)苏联工业总产品中大约有70%是资本货物(可以用来制造其它产品和服务的货物),30%是消费品;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大致相反。据此可知

A. 高消费是美国经济危机的根源    B. 新经济政策推动苏联工业化

C. 优先重工业是苏联工业化特征    D. 美国经济发展模式优于苏联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美国

A. 生产消费差距更加突出    B. “新经济”的兴起

C. 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D.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图为1983—1984年英国税收、福利与家庭收入统计表(单位:英镑),据此可知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

13

13

其它津贴

50

30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

实际收入

108.6

108

151.2

 

 

A. 英国社会分配平均主义严重    B. 税收成为国家调节社会分配的手段

C. 国民保险加剧了收入差距    D. 政府津贴成为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76年,IMF在牙买加召开会议,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牙买加体系。该体系下实行浮动汇率制,打破美元作为唯一外汇储备的情形。此后西德马克、日元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这一体系

A. 完善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管理运作机制

B. 导致了德日两国取代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C. 说明了固定汇率制阻碍了战后经济恢复

D. 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的新变化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欧盟各成员国家权力的不断让渡是欧洲一体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实质性动力。但2009年欧债危机以来,各成员国自身的经济优势和劣势更加凸显,为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在应对危机的政策上壁垒分明。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

A. 加剧成员国间经济差距    B. 严重损害成员国利益

C. 导致欧洲债务危机发生    D. 体制性缺陷日益显现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德国全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一带一路”战略能够赢得世界范围内的肯定与支持主要是因为

A. 推动了中欧贸易的快速发展    B. 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带来机遇

C. 适应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阳铁厂1890年11月动工兴建,属于官办企业。投入运行后,弊端丛生,亏损累累。1896年朝廷已经无力支撑如此大的国企亏损,只好将官办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接手。因商人反应冷淡,招股进展并不顺利,1907年底以后,盛宣怀不断以回报优厚的优先股吸引官场中的同僚投资。为了进一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盛宣怀于1908年申请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从改制后的公司章程以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看公司运作完全不符合股东大会、董事会及总经理三者之间分权制衡的运作模式,公司运作实际掌控在盛宣怀一人之手。1908年后的汉冶萍公司生产和效益都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诸多导致盈利的因素中,盛宣怀的官权保护是决定性因素。与汉冶萍生产和效益同步增长的还有其外债,日本几乎独占了对汉冶萍的贷款。后来汉冶萍公司逐步沦为日本八幡制铁所的原料供应基地。

——摘编自李玉勤《晚清汉冶萍公司体制变迁研究》等

材料二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在工党政府执政时期,英国出现了三次国有化浪潮。1979年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政府上台后,开始了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私有化运动。从1979年到1989年,大约50余家国有企业被出售,资产总额达250亿英镑。在此过程中,英国政府采用将企业股票出售给本企业的经理和雇员,以及在股票市场上采用招标的方式公开出售国有企业。此举带来了部分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利润增加,但也带来了政府宏观社会目标与企业微观利益发生矛盾等问题。私有企业主为提高经济效益,不愿承担维持就业的社会义务;甚至有些企业唯利是图,如国家公共汽车公司私有化后,不仅提高了票价,而且只开“热线”,只跑“高峰”。

——摘自于维霈《英国私有化剖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阳铁厂的改制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改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私有化运动的实质及其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

1957年

1979年

1984年

城镇失业人员

474.2万人

200.4万人

567.6万人

235.7万人

城镇失业率

23.6%

5.9%

5.4%

1.9%

 

资料根据《新中国60年劳动就业的成就与展望》等整理

阅读表格材料,提取一条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说明。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下,胡佛政府被迫进行金融改革。1931年1月成立国家信贷公司,该公司的职责是组织各个联邦储备区的合作力量,允许各家银行在参加合作行动的成员集体担保下,以平时不被接受的抵押物做担保,向美联储贷款。1932年1月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取代国家信贷公司。该公司有权在取得足够担保的条件下,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该公司成立后,破产银行的数量大幅度减少,银行业回暖。

1933年3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授权联邦储备银行增发钞票。1933年3月10日,罗斯福下令禁止黄金自由输出,禁止美国人持有黄金。6月5日,国会通过法案,明文规定,凡公私企业买卖合同中规定需用黄金交付的条款一律无效。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格拉斯—斯蒂高尔法》,并由罗斯福总统签署成为法令。该法令从两方面对美国金融业进行改革:第一,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开,禁止商业银行出售证券,不允许投资银行接受存款。第二,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制。1935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1935年银行法令》,扩大联邦政府管理货币与信贷的权力。

——摘自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与胡佛金融改革的异同,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金融改革的积极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