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2016-2017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

A. 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    B.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 经济结构的变化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有人认为,潮汕方言当中,男人意为打捕,女人意为煮娘。这可能反映了古代潮汕地区(     )

A. 男女分工明确,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B. 纯粹的海洋渔猎文明,不存在农业生产

C. 女性居于家庭主导地位,男性地位不高

D. 男女平等,排斥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A. 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    B. 农业水利灌溉技术的落后

C. 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 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资料中涉及的都是(  )

A. 民营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私营手工业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下列三种手工业形态按产品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也

D. 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明清时期,()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这种现象(     )

A. 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B. 使得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 是封建政府的政策所致    D. 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职业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雇工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A. 汉代江南地区    B. 唐代长安地区    C. 明代苏州地区    D. 清代洛阳地区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最能说明

A. 官商结合是晋商获利的主要途径    B. 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

C. 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商帮兴起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主要反映了

A. 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 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 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 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搜集了下列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 西周时期官府控制商业    B. 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著名的大都市

C. 宋代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 明清时期,农产品尚未进入市场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一税制改革

A. 增加了周王室的赋役收入    B. 加速了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C. 剥夺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D. 以法律手段稳固了井田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A. 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B. 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C. 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D. 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史料片断,可用来研究明太祖海禁政策的背景的是(  )

A. “逾年,新倭人至,屡寇浙东三郡

B. “且闻华民惯见夷商获利之厚,莫不歆羡垂涎

C. “英吉利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

D. “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根源是

A. 寻找新的贸易商路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西欧人对黄金的渴望    D. 宗教扩张的狂热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6世纪后,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商业城市没落了,取而代之的是西班牙的里斯本等城市。不久,大西洋沿岸的港口是后来居上,成为海上贸易中心。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

A. 新航路开辟使商路中心发生转移    B.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C.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 传统的东西方商路遭到断绝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 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 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C. 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D.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637年,在华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撰写的《西方问答》一书中留下了如下记载:“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A. 殖民扩张    B. 价格革命    C. 商业革命    D. 黑奴贸易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写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中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

A. 西班牙

B. 荷兰

C. 英国

D. 法国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A.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 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 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 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此模式最早体现在

A. 毛纺织业的发展中    B.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C. 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D. 蒸汽机的发明中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英格兰的技术发明在17-18世纪之交已经蓬勃发展,先后出现了铁匠兼锁匠纽卡门的蒸汽机,制铁人达比解决高炉冶铁燃料问题的炼焦炉等。1733年技工凯伊发明了飞梭,同年木工怀亚特发明了第一台纺纱机。1765年,钟表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一现象说明

A. 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    B. 科学理论带来技术发明

C. 教育发展推动文化普及    D. 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兴起了创办机械学校和工学院的热潮,在许多大城市、中小城镇还建立了职工讲习所。这体现了(  )

A. 民主范围的扩大    B. 教育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C. 工业革命的影响    D. 垄断组织的形成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新全球史》:“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其强大的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接下来是中产阶级……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该材料直接反映了工业革命

A. 推动了经济转型    B. 造成了阶级分化    C. 加剧了贫困分化    D. 激化了社会矛盾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763-1871年的一个多世纪里,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材料中的善事主要指 (  )

A. 进一步加强世界联系    B. 传播工业文明的成果

C. 推动近代工业的兴起    D. 为世界各地提供商品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 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 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 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3)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商业政策的变化,并谈谈你对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明初,政府规定“片板不许下海”,……隆庆元年,明政府开放海禁,但对船只数目、贸易地点等仍有许多限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前期,流入我国的白银近1.5亿两,17世纪后期流入26000余万两。然朝廷……只图罢市舶司,填平双屿港,烧毁出口大船,禁海令又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三(1661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中国对外关系简史》

(1)材料一中“利入甚厚”主要说明了哪些现象?

(2)根据材料二,说明开放海禁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三中“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

(4)你觉得实行海禁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有何启示?

 

详细信息
28. 难度:压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棉纺织业中机器织布机数量(单位:万台)

年份
 

1813
 

1820
 

1829
 

1833
 

1850
 

1861
 

台数
 

0.24
 

1.4
 

5.5
 

10
 

25
 

40
 

 

 

英国伦敦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年份
 

1801
 

1831
 

1841
 

1851
 

1861
 

人口
 

111.7
 

190.7
 

223.9
 

268.5
 

322.7
 

 

 

英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

年份
 

1841
 

1861
 

农业
 

22.3
 

18.8
 

工商运输业
 

48.5
 

55.7
 

其他
 

29.2
 

25.5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材料二 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于英国。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三       近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英国社会经济面貌的?

(2)19世纪初,在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分别发生了什么革命性的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现象?简述其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